武漢地鐵覆蓋率全國第二!《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藍皮書》出爐

2019-11-19     房融信息

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地下空間的發展迅猛。十年前不少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還是公交車,經過這些年的城市化發展,城鎮里的高樓大廈越來越多,隨著土地的減少和城市人民的增加,地下空間備受關注,地鐵也成為了城市居民的主要交通方式。

近日,由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地下空間分會、南京慧龍城市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編著的《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藍皮書2019》一書新鮮出爐,文中展示了各城市的地下空間情況。

1、地下空間政策推動轉變為需求導向

「十二五」以來,中國城鎮化水平快速提高,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於 2011 年 末首次突破 50%(本文中除特別註明外,統計數據僅含中國大陸),2018 年末已達 到 59.58%,城鎮人口增長 1.4 億人。 在此城鎮化進程中,地下空間既要滿足新增城鎮人口「增量」空間需求,更要 適應原有城鎮人口「質量」空間需求。

城市地下空間發展綜合實力評價

截至 2018 年末,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綜合實力排名前 10 位中東部占 8 席, 中部、西部城市各有 1 席。除成都外,其他 9 個城市均位於中國地下空間發展「三軸」 上。 其中武漢排名第八。

截 至 2018 年 底, 中 國 大 陸 地 區共 32 個 城 市 已 開 通 城 市 軌 道 交 通( 不 含 輕 軌、 有 軌 電車),運營線路總長度 5065.25 千米。從數據中科院看出,近 10 年來,中國軌道交通建設速度迅猛,新開通城市數量為 2010 年的 2.1 倍, 新增運營里程為 2010 年的 2.87 倍。

地鐵的修建,主要是為了城市的發展,緩解城市的交通壓力,方便人們的出行。所以在實際建設中,需要考慮和關聯地鐵周邊的居民以及大型商業等因素。2018 年,中國 32 個城市平均日均客流量 181.09 萬人次。從開通地鐵城市的日均客流量來看,北京、上海已破千萬,而烏魯木齊、貴陽日均客流量未破 5,武漢處於中等水平。

而從地鐵覆蓋率方面來看,上海排名第一,武漢排名第二。

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產業快速發展,其對站域沿線土地價值的提升顯著,帶來大規模人流、物流、商品流、信息流,提升站域土地利用強度,也帶動基礎設施、生活服務、商務辦公的集聚開發。已成為城市群和大都市圈之間的競爭要素。同時,軌道交通與周邊土地利用不協同問題凸顯。通過32個城市軌道站點輻射範圍內,居住、商業、公服等用地對軌道站點的需求意願,就業職位產生的幾率等因素進行加權分析,最終得出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與城市空間契合度。

從整體數據來看,武漢地鐵的覆蓋率排名第二,軌道交通與城市的整體關聯度排名第五。

整體來說,武漢的軌道交通發展迅猛,經過這十年來的發展,不僅提升了武漢的整體交通質量,也改變了武漢人的傳統出行方式,拉近了武漢三鎮的距離。

目前武漢在運營的地鐵線路有9條,未來還有多條線路即將開通和規劃。相信下一個十年,武漢的交通體系將得到質的飛躍,武漢也會名副其實的越來越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Pd8DjG4BMH2_cNUghM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