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永遠是能改變命運的,不過什麼是命運卻是個可以商榷的問題。這裡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社會上通常一說到知識改變命運無非就是理解成,通過學習知識可以讓人由窮變成富的過程。比如,貧困大學生通過努力學習考上大學,然後用那個學歷能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從而脫離了農村進了城,成為城裡人。這裡由貧困到能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通常視為是努力學習知識的結果。所以,社會上所指的知識改變命運大多都是指這個意義,是具有功利性的。
可是,剛百度了下,百度百科是這樣解釋命運的,命指生命,運即經驗歷程。按照這個定義,命運就是生命的經驗歷程,所以,知識改變命運的意義就只能是,知識改變生命的經驗歷程,而不是社會上通常的所指的那個由貧困到富裕,由鄉下到城市這樣帶有功利性的定義。所以,社會上對於知識改變命運,應該理解成知識創造財富。現在之所以有人質疑知識改變命運,就是把創造財富當成了知識的任務。好像是說,知識是要能帶來財富的,如果知識不能帶來財富,那麼,知識就是沒用的。
如果僅僅是按照百度百科對於命運的解釋,那麼知識只是用來改變你生命的經歷的,而不是創造財富的。比如,一個文盲,通過學習知識,能夠識字,然後能夠正確地理解和表達某件事,能夠獨立思考,這個過程就可以理解為是知識改變了命運。因為本來一個文盲是不能識字,不能正確地表達和理解事物的。通過學習,能夠識字,能夠理解和表達事物,這就是改變命運的經驗歷程了。至於,這個改變的這個經驗歷程的最終走向是好是壞,是貧困還是富有,那完全是和知識本身無關的。
同理,一個知識淵博的人本來是可以用他所擁有的知識通過勤勤懇懇滴工作,給自己,給社會創造財富。但是,恰恰是因為擁有了太豐富的知識。於是,不願意勤勤懇懇地做事,而是去投機取巧,去炒樓,炒股票,最後樓市泡沫,股市下跌,搞的自己辛苦賺來的錢血本無歸。那麼,這個人是不是還可以說,知識是改變了命運呢。如果,單從百度百科的解釋來看,的確是知識改變了命運。因為你要是沒有那些炒樓,炒股票的知識,你就只能勤勤懇懇,踏踏實實滴工作,怎麼會有血本無歸的事情發生呢。
上面可能說的有點遠了,現在說點最實際的話,在義烏有句話,叫做小學生當老闆,高中生當經理,大學生當翻譯。知道為什麼嗎?眾所周知,義烏的小商品很多,到處都是工廠。那些老闆們大多都是小學畢業,不懂什麼文化知識。所以,他們別無選擇的前提下,只能選擇埋頭苦幹,勤勤懇懇,不斷地從實踐當中去磨練,反而能創造出一份輝煌的事業。反觀那些大學生,號稱都是飽讀詩書的人,有道德有文化理想的人,苦麼吃不來,輕鬆一點的事工資又低,同時還不願意改變自己的現狀,拿著一份剛好餓不死的薪水,然後整天幻想著天上會掉錢,碰到什麼機會就一夜暴富。那麼,請問,這是不是也算知識改變了他們的命運了呢?這個命運的改變是好還是壞的呢?
再說說我自己,當年我連高中都考不上,中考7門還是8門,總共才考了280分。沒辦法,只好家裡花了點錢搞到一個中專學校讀書,兩年混了個初中專文憑。但是,幸好我從小喜歡看書,看報紙。從以前看報只看娛樂版,到後來看《中青報》,《南方周末》,《外灘畫報》《新周刊》等報刊雜誌。書也是以前只看武俠小說,到後來看橫溝正史的推理小說,莎士比亞全集,四大名著,中國古典小說,也就是那些章回體的小說,比如什麼《薛丁山征西》《薛仁貴徵東》,以及一些評書小說等等,這些在我20歲的時候就基本上都涉獵過。再後來,開始涉獵哲學,道德,經濟,法律,心理,政治等方面的書,直到現在我都還保留著經常閱讀的習慣。對於我自己來說,我通過不斷看書的過程,讓我能夠在面對生活的時候總是能夠積極向上地思考問題,而不是容易聽信他人,人云亦云,隨波逐流,
綜上,我個人理解是,知識並不必然帶財富,而只是改變你生命的經驗歷程。至於,這個改變經驗歷程,是往哪個方向走卻不在知識的目的之內。知識的目的,是讓你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啟發你的智慧,開闊你的視野。同時學會獨立自主,學會思考,學會在任何環境中都能夠保持自己的一份心境。知識,只是改變你生命經驗歷程的那座橋,至於橋的那一頭是什麼,知識本身並不能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