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吞鴨骨頭卻查出胃早癌!胃腸鏡有多重要,跟著「模特」雲體驗,意想不到……

2020-05-29     浙大一院

原標題:誤吞鴨骨頭卻查出胃早癌!胃腸鏡有多重要,跟著「模特」雲體驗,意想不到……

天熱啦!

啤酒燒烤小龍蝦安排起來

大快朵頤的同時

很多人的腸胃又受不了了

前段時間就有個同事

肚子不舒服,直喊著要做個胃腸鏡

最後被醫生勸回,其實只是吃壞了

那麼,胃腸鏡檢查是不是人人都有必要做?

做這項檢查有啥需要注意的?

取個鴨骨頭,卻查出胃早癌

一次意外拯救餘生,杭州67歲的余大伯(化名)至今都對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浙大一院」)消化內科心存感激,誰能想得到,平時沒有任何腸胃不適,原本是去取卡在食道的鴨骨頭,卻意外查出了胃部早癌,消除了一個大隱患。

前不久,余大伯在吃鴨肉時,不小心鴨骨頭卡在了食道里,在用了各種土方法都沒用的情況下,他在孫子的陪同下來到浙大一院急診科,接診醫生見狀為他聯繫了消化內科值班醫生胃鏡下取鴨骨頭。

經過準備,消化內科周辛欣醫生為余大伯實施了胃鏡操作,「胃鏡發現骨頭就卡食道入口處,取得也比較順利,是一塊差不多3厘米左右的方形骨頭。」周辛欣介紹,像這樣上消化道異物嵌頓的患者, 一般取出後都會胃鏡重新進去看一下黏膜損傷情況,如果患者願意還會完整做個胃鏡檢查,因此取得余大伯同意後,她又為余大伯做了胃鏡檢查。

卡住的骨頭

取出的鴨骨頭

正是這樣一個操作, 卻意外發現余大伯胃竇一處黏膜病變,最後病理證實為胃早癌,由於發現及時,余大伯後續在浙大一院消化內科順利接受了胃鏡下微創手術完整切除了病變。

胃鏡發現早期病變

胃腸鏡是消化系統早癌發現利器

胃腸鏡檢查的作用竟然如此之大!「要早發現消化道腫瘤,只能通過胃腸鏡檢查,其他方法都無法取代。」浙大一院消化內鏡中心主任季峰主任醫師介紹,胃癌、食管癌、腸癌等消化系統腫瘤的發病率和病死率都較高,其中,中國幾乎占據全球胃癌患者的一半,這些高發腫瘤都可以通過胃腸鏡發現。

另一方面,這些消化系統腫瘤越早發現,5年生存率越高,預後越好,而胃腸鏡堪稱「早發現」利器,由於消化系統腫瘤在早期無特殊症狀,不容易被人察覺,連CT、磁共振等檢查都無法發現,只能通過胃腸鏡檢查發現

儘管胃腸鏡檢查「噶結棍」,但生活中還是有很多人對它非常恐懼,覺得做胃腸鏡會很痛很難受,如果做無痛打麻藥會使人變傻。其實,這些都是多慮。

今天,咱們就為胃腸鏡來正正名!而且還找了一位野生「麻豆」,帶你來個二維平面體驗!

實在找不到麻豆了

只能隨便找了個

長相不磕磣的土豆

我們帶著小土豆先來到消化內科門診,醫生開出了一系列檢查單,繳費後,來到麻醉評估室,麻醉醫生根據小土豆的心電圖等結果評估可以接受麻醉,接著就預約了無痛胃腸鏡,等著做啦。

01

普通胃鏡腸鏡≠有痛胃腸鏡

可能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胃腸鏡檢查就是一根管子「插」進體內做檢查,其實,胃腸鏡可沒這麼簡單哦。它不僅是一根管子,前部頭端有光源,胃鏡從口腔進入,腸鏡從肛門進入,操作時醫生會通過鏡子管道往胃腸道注氣。

胃腸道屬於空腔臟器,在空腹狀態下是「癟」的,充氣可以把它們撐開,使視野更大,便於醫生操作和發現一些病灶。實際上普通胃鏡操作是不痛的,大部分人在管子通過咽喉部時會產生噁心,反應與每個人的耐受程度和配合程度有關,放鬆的情況下會減輕不適感。腸鏡檢查疼痛感也是因人而異,腸鏡操作過程中需要不斷充氣,有些患者對腸道充氣比較敏感,會有腹部不適感覺,部分患者腸道比較冗長彎曲或做過手術存在腸道黏連,在通過比較彎曲的部位操作醫生需要牽拉內鏡可能會有腹痛的感覺。對於這部分病人,可以選擇無痛胃腸鏡減輕痛苦。

做之前先在門口的自助機上買一包一次性用品

裡面包括手術帽、圍兜和褲子,方便醫生操作

02

無痛胃腸鏡會讓人變傻?錯!

眾所周知,目前最普遍的兩種胃腸鏡檢查方法,是普通操作和無痛操作。普通操作是在人清醒的狀態下進行的檢查,而無痛操作是打了麻藥,在人無意識的情況下進行檢查。

說到這,就會有人打退堂鼓了:普通的怕不舒服,無痛的打麻藥會不會變傻?

說實話,小編之前也一直有這麼個想法,資深的麻醉醫生來闢謠: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打麻藥讓人變傻!研究發現,3歲以下的嬰幼兒正處於神經系統發育期,當接受超過3小時以上的麻醉或反覆多次的麻醉,可能會對神經系統造成潛在危害,其他情況下,麻醉對神經系統的損害可以忽略不計。

在無痛胃腸鏡檢查時,麻醉醫生會在患者躺上治療床後開始麻醉,患者一般30至45秒就可以進入「睡眠」狀態,醫生隨時根據操作進度調整麻藥,一般情況下操作結束後3-5分鐘患者會甦醒。「可以說,和做一次無痛胃腸鏡檢查的麻醉影響相比,那還是長期喝酒對人的影響大!」

預約無痛胃鏡前,要先進行麻醉評估;

操作當天,要先打留置針,麻醉要用的哦

再說到普通胃腸鏡,其實操作前醫生也會讓患者喝下一支含有利多卡因的膠漿,令咽喉部黏膜表面處於麻木的狀態,可略微緩解操作過程中咽喉的不適感。

看,這健碩的粗腿

腸鏡,羞羞

03

做胃腸鏡檢查前後,應該做些什麼?

禁食,是所有胃腸鏡檢查前的必然要求,而且一般腸鏡操作前5-6小時還需要服用醫生開出的瀉藥,以確保胃腸道排空處於相對清潔狀態。

如果胃腸道仍有食物、較多糞渣殘留,一方面影響醫生觀察,影響檢查結果,另一方面可能引起患者反流誤吸,存在窒息的風險。

那麼做完胃腸鏡是不是就可以活蹦亂跳,想吃啥就吃啥了呢?

醫生解釋,如果做的是普通胃鏡,需要等咽喉部局麻藥反應消失,大概需要1-2小時後才可以開始進食,如果是普通腸鏡做完後就可以馬上進食。恢復飲食一開始最好是吃一些鬆軟、易消化的食物。

如果做的是無痛檢查,要先在麻醉復甦室觀察十幾分鐘,可能會有一點腹脹感或頭暈,但基本做完1小時後就沒什麼影響了,2小時後可以喝水,3至4小時後可以吃一些諸如粥之類的流食。

季峰主任特彆強調的是,做完無痛胃腸鏡的當天,是不允許患者自己開車或是從事一些精密操作、體力性工作,但是坐辦公室的,工作相對輕鬆的可以繼續上班。

哪些人需要胃腸鏡檢查

了解完胃腸鏡的這些秘密,估計很多人又蠢蠢欲動要去安排一個了!

STOP!先都別急,季峰主任提醒:並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接受胃腸鏡檢查!

那麼,哪些人需要胃腸鏡檢查呢?季峰主任建議:

1、 經常性胃口不好、突然消瘦、黑便症狀的人或消化腫瘤術後隨訪患者,需要接受胃鏡檢查;

2、 對於40歲以上人群有胃癌家族史、幽門螺桿菌陽性、既往患過胃潰瘍或胃炎合併萎縮腸化等危險因素均應做一次胃鏡檢查;而45歲以上人群沒有這些危險因素者也均建議做一次胃鏡檢查;

3、 有大便不規律、便血、消瘦、腹痛等表現的人,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根據醫生的建議是否需要腸鏡檢查。但是結腸鏡作為健康體檢,對於 50 歲以上人群,不論有無症狀均應進行一次結腸鏡檢查。

浙大一院消化內科名醫、專家門診

(點擊下圖可查看大圖)

本文為浙大一院原創

歡迎轉發,轉載請聯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PE1gYHIBd4Bm1__YqCx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