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這麼說過?別再把別人變成你嚇唬孩子的大反派

2019-09-29     小雪老師講故事

小雪老師的一位好朋友家裡養了一隻可愛的小泰迪犬,昨天他帶著小狗出門散步時恰好遇見了一位媽媽在跟自己的孩子鬧彆扭。


你有沒有這麼說過?別再把別人變成你嚇唬孩子的大反派



大概是孩子不願意回家,媽媽可能已經勸說了半天,徹底失去了耐心,正對著孩子大聲訓斥,而孩子也不甘示弱的與媽媽據理力爭。這時候正好朋友帶著小狗朝著他們站的方向散步過來,媽媽瞥了一眼,當即心生了一條妙計,對著孩子大聲說:「你看你不聽話,小狗來咬你了 !」孩子一看小狗果然朝著自己的方向來了,嚇得大哭大叫,趕快往回跑了幾步,還不小心摔倒了。一旁的不知是孩子奶奶還是姥姥想要扶起孩子,媽媽卻對老人喊:「別扶她!不管她!」朋友帶著小狗尷尬的不行,自己明明好好的走著,就這樣被孩子媽媽說成了討厭的養狗人和亂咬人的小狗,嚇得孩子摔了跟頭,想必以後孩子再在小區里看到自己都會躲得遠遠的了。




於是他趕快帶著小狗朝另一個方向走開了,可沒想到散步回來的路上又碰見了這一家人。這次地點換到了一個單元門前,估計是孩子走到了單元門又不願意上樓,媽媽正在跟她發生第二次爭吵。

看到朋友的再次出現對於這位媽媽來說簡直像火燒眉毛的人盼來了小雨點,立馬故技重施:「狗又來咬你了,讓你不聽話!」孩子再次看見狗真的像媽媽說的一樣出現了,這一下真是嚇得不輕,喊得都破音了,眼淚刷的就流了出來。媽媽抓緊機會繼續施壓,嚴厲的說了孩子幾句,孩子終於哭哭啼啼的走向單元門。

上樓之前,一直沒說話的老人小聲跟媽媽說了幾句,朋友沒有聽清,不過想來應該是說別跟孩子生這麼大氣或者別總是嚇唬孩子之類的吧。媽媽一聽之後立馬就炸了,大聲對老人吼了起來,大概是說都是因為你帶的不好孩子才這麼不聽話,孩子跟著你都學著會罵人了之類的埋怨。發泄完怒火之後這位媽媽甩頭就離開了,把孩子繼續留給了不到一秒鐘之前剛剛被她訓斥完不會帶孩子的老人看管。




朋友說起這事時委屈極了,自己只是路過而已呀,怎麼就成了媽媽用來教育孩子的大反派了呢?無辜的小狗還在一旁伸著舌頭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小雪老師聽了她這一番講述之後,也只好拍拍她的肩膀以示安慰,可能我們生活中都遇到過這種莫名其妙被當成槍使或者被當成反面教材來舉例的時候吧,所以我特別能理解她的感受。




可能這樣的事情在我們的生活中真的不少見,當你搞不定孩子時,拿出一個第三者,為他制定一個適合當前要求的角色,然後用來嚇唬或者警告孩子是最有效的方式,能夠快速的解決問題,讓孩子依照你的要求乖乖聽話。

比如我們常說的再哭大灰狼來吃你啦、不聽話警察叔叔來抓你啦,不好好學習就像掃大街和送外賣的一樣累啦……

但是為了快速達到目的而把別人或者別的事物變成你故事裡的反派真的合適嗎?




有人覺得孩子小,你跟他講道理講不明白,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在最短時間內讓孩子聽話。可孩子是聽話了,他聽話卻不是因為明白了自己為什麼這樣做,這樣做的好處是什麼壞處是什麼,所以爸爸媽媽才會給自己提出要求。而是單純的因為害怕在屈從權威。

這就像一個沒讀過書沒出過門什麼也不懂的古代農民去衙門打官司,縣太爺直接給了判案的結果,卻沒有說這是依據什麼,農民如果有疑問立馬亮出板子來,告訴他你不照做就打你板子。最終目的是達到了,但是農民可能一輩子也不明白這個判罰是怎麼來的,下次再遇到類似問題依然不知道怎麼辦,只有等板子再次出現。

因為比較小的孩子還沒有分辨大人說的話是真是假的能力,他們可能會把你指定為反派的人當做真的惡魔,從此以後一直害怕他們。遇到了危險和困難,孩子可能不敢去向警察叔叔求助,因為他的印象里警察叔叔是會把自己抓走的壞人。




一旦這樣的思維方式形成,最有可能就會導致孩子以貌取人,根據別人的職業、外表來直接形成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的印象。比如媽媽說紋身的人都是壞人,他們都很兇的,你再不聽話紋身的叔叔就過來打你了。或者媽媽說你再不吃蔬菜就像那個阿姨一樣胖,大家都不喜歡她。可能以後孩子見到有紋身的人或者胖一點的人都會覺得他們是可怕或者討厭的傢伙。對孩子以後的交際和發展十分不利。

最近網絡上的一個視頻就向我們展示了這種以貌取人帶來的尷尬。幾個人分別通過視頻里看到的樣子來評價對方,結果見面之後發現對方根本不是自己刻板印象中想像的那樣,場面一度十分尷尬。

如果我們不想自己的孩子有一天也會處在這種尷尬和懷疑自己的場面中,就請不要再隨便把別人變成你故事裡的反派,和當著孩子的面給別人畫符號了。而且隨便評價別人也是一件十分不禮貌和沒教養的事,家長更不能帶頭去給孩子做這樣的壞示範。

同時我們大人覺得荒誕不已的那些「嚇」孩子的事情,真的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不小的恐懼和陰影。長此以往,孩子可能會對一些家長常用來嚇唬自己的事物產生應激反應,對於成長和身心健康都十分不利。至少那位小女孩可能在未來的一段時間之內都會因為有小狗路過身邊而嚇得大哭,對於自己的一些壞習慣受到批評的時候也會下意識的覺得是因為奶奶或姥姥教自己教的不好吧。




欲速則不達,這句話用在與孩子相處上真的特別合適。那些通過醜化別人來達到讓孩子順從自己目的的家長,不過是在把自己本應承擔的責任推脫給一些無辜躺槍的人和事,圖自己一個省事罷了。




保持耐心,主動溝通,換位思考,分析對錯才是一個負責任的家長用來讓孩子聽話的最好方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Ny4UfG0BJleJMoPMR7r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