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考狀元到高一跌出年級前20,高中班主任揭秘背後的原因

2020-07-05     高三學霸君

原標題:從中考狀元到高一跌出年級前20,高中班主任揭秘背後的原因

最近很多人都在議論一個話題:中考成績能不能決定高考成績。作為高中教師、班主任,我對此問題也有過一些論述,今天我想借一個此前帶過學生的案例,再一次關注這個問題。每年中考前,高中校長都是特別忙的,忙著搶占優秀生源,甚至在一些地方,校長就做這一件事,掐尖愈演愈烈。從這個角度來說,生源質量決定了高考成色。

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但是整體掩蓋不了個體的情況,總有一些中考優秀的學生到了高中成績一落千丈,形成鮮明反差。極端的案例就是各縣區的中考狀元,個人的在高中不斷退步。比如就有樣一個學生,從中考狀元到高一進不了年級前20名:這個學生在高一經歷了什麼。這是個男生,初中非常優秀,不僅僅是學習,其他方面也很出色,可是第一次月考就跌出了年級前20名,為何?從中考狀元到高一跌出年級前20,高中班主任揭秘背後的原因。

因此我要說,作為高中班主任:為何中考狀元高一進不了年級前20?問題出在這三個方面。

1、學段轉換失敗,不再是高中的王者

初高中之間有一個學段轉換問題,非常重要,也是各高中很重視的一個教學環節,大多數學生在暑假以及開學不長時間都能有效轉換,也有少數學生效果不佳。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學習被動,跟不上節奏;心態差距巨大,初中一直是輕鬆自信,考高分容易,高中課程難度特別大,學習效果不明顯。

與此同時,總有一些學生卻能快速前進,一舉反超。學段轉換失敗,原因在於對初中學習模式過於依賴,主要表現是學習以記憶為主,憑藉花費大量時間來達到對課程的熟練目的,近乎刻板的認真,導致學習不夠靈活。這些初中比較常見的方法習慣,在高中都是學習阻力,因此曾經的學霸黯然失色,不再是高中學習的王者。

2、低層次勤奮與思維的被動影響到學習效果

所謂低層次被動,指的是雖然有大量的付出,看上去在學習,比如筆記非常工整,整天都在教室里學習,背誦很積極;思維的被動是指上課完全依賴老師,不是思考為什麼而是去專門記是什麼。記憶是學習的低層次,而主動思考,及時總結規律,進行探究發現則是較高的層次。

這些曾經的優秀學生,面對抽象性很強的知識時,沒有及時轉變策略,依然停留著記住、背下來的層面,自然就無法應對綜合運用、靈活多變的考查形式。所以他們在考試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只能做對最為基礎的部分,成績在及格左右。如果題目稍有難度,也就是綜合性提高,就會考出讓人無法接受的超低分,比如低於五十分,簡直是歷史新低。

3、非智力因素的干擾性不容忽視

智力因素只有在心理、情緒穩定的狀態下才能發揮出應有的價值,一旦學生出現心理狀態方面的問題,再聰明的學生也無法靜心高校學習。作為曾經的佼佼者,在高中丟了光環,無疑是很大的打擊,以至於有些學生考一次哭一次。

壓力之下心煩意亂,學習顧此失彼,尤其是為了趕上進度經常性熬夜,影響到第二天學習。每一天都是急匆匆,難以稍作停留以總結學習規律、發現各門功課特點。學習很被動,而自己又覺得是盡力而為的,一旦開始產生懷疑自我、放棄的念頭,整個學習就徹底走向滑坡。

總之在高中有人打他不前進,有人不斷後退,體現出高中是學習的全新開始,作為準高一學生,提早了解高中學習特點,及時進行學習習慣的優化,未雨綢繆,做好迎接調整準備非常有必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Nw42IXMBnkjnB-0zUAJ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