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作者原創,歡迎大家轉載分享
在養娃的過程中,我想大多數的家長都會被氣的動手打過孩子吧!很多父母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親罵是愛」,經常打罵孩子是對孩子負責的表現,但是打過之後,又會覺得十分心疼,畢竟是自己的親生骨肉。
但是如果不動手的話,有時候只是說教,孩子根本 不放在心上,這就讓很多家長不知所措,到底該打還是不該打呢?
其實沒有任何一個父母喜歡對孩子發火,誰都希望能和孩子好好相處,都知道打罵孩子是不對的行為。但有時候在教育孩子時難免會感到疲憊,沒有心思和精力去跟孩子好好講道理,所以很多時候就選擇了比較直接粗暴的方式,就是通過打罵孩子來試圖起到教育的作用。
記得之前有過這樣一則新聞,江蘇一個9歲大的男孩只因為弄丟了手機,以至於被母親用棒棍打死。經相關人士透露,孩子從小就是跟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直到快要上學才回到媽媽身邊。
當天孩子玩的時候把和媽媽聯繫用的手機弄丟了,媽媽在鄰居家找到孩子的時候就打了孩子三巴掌,回到家之後又不知怎麼進行的虐待,早上孩子被發現時已經「離開」了·····警察發現孩子的時候,身上有很多處青紫,明顯受到了很嚴重的傷害。
有鄰居也表示,男孩的母親平時比較和氣,唯獨對兒子總是「易燃易爆」,三天兩頭就要打孩子,而且下手也十分重。想必生活中這個母親一定是面臨著很多的壓力,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任何的不滿憤怒都不能怪在孩子身上。
為什麼說家長生氣的時候,不應該動手打孩子呢?
家長生氣時,或焦躁或憤怒,情緒已經完全失控。此時家長就處在一個及其不冷靜的狀態之下,因此做出的任何決定,所說出的話,做出的事情也是很不理智的,所以此時不應動手打孩子。
家長生氣時,手輕手重掌握不好。本身成年人的力量就比較大,在動手打孩子時,雖然自己感覺沒什麼,但或許孩子已經感覺到疼痛了。況且家長在生氣的狀態下,用力難免會過猛,很容易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
家長生氣時,孩子內心十分恐懼。當家長生氣發脾氣時,孩子更多的是不安害怕。此時如果家長動手,只會讓孩子更加恐懼,雖然表面上孩子會表現出順從的樣子,但是內心就會變得十分叛逆,家長與孩子間的距離也會逐漸拉開。
每次家長一生氣,就恨不得打孩子一頓才解氣,但是往往出現的結果是越打越生氣,還起不到任何教育的作用。很多家長都不知道,孩子的很多部位是不能重打的,否則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
1.孩子的後腦勺千萬不要打!孩子的大腦擁有著很多的神經,並且十分的脆弱,隨便下手是極其容易造成傷害的。因為人的呼吸中樞在後腦勺部位,如果不注意,很容易就會造成呼吸中樞震盪,導致一些呼吸衰竭的症狀發生。
2.孩子的太陽穴千萬不要打!太陽穴與孩子的視覺神經有著緊密的聯繫,且太陽穴的眶內壁非常薄弱,在強烈震盪的情況下很容易出現骨折,對孩子視力的發育是有很大影響的,如果嚴重的話,極有可能導致失明。
3.孩子的後背千萬不要打!孩子正處於發育階段,後背的脊髓和脊柱發育還不完善,如果用力打的話,容易造成脊柱損傷,長大之後引發各種病症。
4.孩子的耳朵千萬不要打!很多家長在孩子調皮時,習慣做出一個動作,就是揪著孩子的耳朵不放。殊不知這樣會有多大的傷害,因為耳朵內的鼓膜在受到外力壓迫下,很容易造成鼓膜穿孔,影響孩子的聽力發育。
5.孩子的屁股千萬不要打!每次父母一生氣,很多孩子的屁股就要遭殃了。各種被打被掐,雖然說打孩子的屁股不會造成直接性的傷害,但是會十分疼痛,間接對大腦造成刺激,是孩子精神處於緊張、恐懼的狀態,對孩子的心理發育也是極其不利的。
這幾個年齡段的孩子,家長儘量不要動手打罵,極有可能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三歲以前!這個階段的孩子對世界充滿好奇。看到任何新奇的東西總想去接觸一下,很多時候這種行為在大人眼裡就是調皮。而且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缺乏分辯對錯的能力,你越是不讓他做什麼,他偏偏就會去嘗試。
這個時候,家長一定不能動手打孩子,畢竟孩子也是無心之舉,況且身體正處在發育階段,一旦家長沒掌握好力度,很有可能會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傷害。
六歲以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認知逐漸發展健全,他們開始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對待事物的認知態度。如果總是遭到父母的打罵,很有可能傷害了孩子幼小的自尊心。
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們已經能夠分清基本的是非對錯,所以當出現問題時,父母給予更多的溝通交流,而不是過多的責備打罵,或許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青春期!青春期在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可謂是十分關鍵且敏感的。這個時期的孩子不僅自尊心非常強,心理也會非常敏感,並且很容易出現叛逆。
當孩子成長到這個時期的時候,家長不能隨意動手打罵,以免孩子造成嚴重的心理問題,更應該進行溝通交流,及時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遇到問題時一同解決。
實際上,家長對孩子的「打罵」只是一種方式,很多時候治標不治本,甚至會適得其反。教育孩子是一門科學,也需要家長不斷的學習,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那麼在生活中,家長在面對熊孩子時除了打罵,能做些什麼呢?
1.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很多時候父母只在乎自己的感受,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想法。父母用吼叫的方式,希望得到孩子的認同聽話,可越是這樣,孩子就內心就會越封閉。
聽不進去任何意見,並會產生難以發泄的憤怒情緒。如果家長可以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更好的理解孩子,說不定會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2.對孩子的批評就事論事!很多家長在責備孩子時,總喜歡把孩子的舊帳翻出來,所有事情混為一談。明明可能只是一個小問題,卻放大了很多倍,說出孩子身上的一堆毛病。這樣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特別糟糕,失去自尊心和自信心。
3.簡單明了的要求孩子怎麼做!中國的大多數家長都存在一個通病,就是所謂的嘮叨。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時,總是反覆念叨,這樣會把孩子內心的內疚逐漸變成不耐煩。孩子也會產生抗拒的心理,想要藉此來與家長對抗。與其成天嘮嘮叨叨沒有效果,不如把時間留給孩子,讓孩子自己去完成。
每個女人都有做母親的天賦,擁有著與生俱來的母性。你可以十月懷胎含辛茹苦的把他生出來,為什麼就不能多一點耐心好好的養育他呢?正所謂母子連心,孩子的一個動作,一個聲音,一次哭喊都會牽動媽媽的心。千萬不要讓母愛成為一把最為兇殘的刺刀,傷害著我們深深疼愛的那個珍貴生命。
我是一名高級育嬰師,也是一位2歲寶寶的媽媽,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如果大家遇到問題,可以與我進行交流,希望我的建議能夠幫助到你!
更多育兒方面的知識請關注我,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贊評論分享給更多的人,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