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一年的探索和實踐,廣豐區東陽鄉的垃圾分類工作初步形成了一套較為穩定的運行機制。那麼,這件利國利民的好事能不能長期堅持下去呢?繼續來看系列報道《廣豐東陽垃圾分類實踐調查》。
東陽鄉只有2.8萬人口,是一個農業鄉,財力並不雄厚。開展垃圾分類,與過去不分類的時候相比,會不會增加很多資金投入呢?
按照鄉里要求,村幹部每兩周要跟隨垃圾車監督檢查一次垃圾收運情況,這樣的工作量村幹部能接受嗎?
目前,東陽鄉的垃圾分類工作在環保公益組織指導下開展,一旦他們撤離,這項工作還能堅持下去嗎?
對於環保公益組織來說,擔心的則是將來人事變動有可能影響政策的延續。
對於這個問題,東陽鄉黨委書記王青海認為,除了要一任接著一任干以外,在更高層次、更大區域去推廣垃圾分類,也是一個好辦法。
無論如何,東陽鄉和環保公益組織都對未來充滿期盼。目前,除了已經建成的龍溪村臨時垃圾堆肥場,東陽鄉還在建設一個規模更大、功能更完善、對周邊環境影響更小的垃圾堆肥場。大家還在琢磨下一步該怎麼把垃圾分類工作再往前推進一步。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