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壺煮茶話古今:什麼樣的茶器與茶葉最適合

2019-09-27     大唐鐵壺

茶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千百年來,一代又一代的茶人不斷提升制茶工藝,積累品茶經驗,豐富茶文化內涵。

自古以來,「舌尖口利」的茶人們總能品味出烹制茶湯過程中每一個細小的環節、略微的差異給茶味帶來的微妙變化。比如水品影響茶的口感:「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比如烹制茶湯的技巧:煮、煎、點、泡,用不同的工藝茶香迥異。

無論採用哪一種烹制方式,煮水都是烹茶過程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因此煮水器的選擇,歷來受到茶人們的格外重視。

穿古越今話茶器

煮水器品種繁多,隨歷代茶人飲茶習慣的不同而發展變化。在茶聖陸羽所著《茶經》的記載中,烹茶是用風爐燃火加熱,以鍑煮水;

到了宋代,執壺就代替了鍑成為茶爐上盛水的容器,也叫湯瓶、茶吹、茶吊子;

直到清代,煮水仍用茶爐和茶瓶,只是茶瓶多了個名字,叫茶銚,造型也更加豐富多彩;

近代以後,直至今日,煮水便主要是用茶壺了。

從鍑到壺,又有不同的材質。對於煮水器的材質,歷代茶人也有不同的見解。陸羽在《茶經》中有所論述:瓷器和石器很雅致,但是不夠堅固耐用;銀器很清潔,但過於奢侈;

相較之下,還是鐵器耐久又實用。明代文震亨的《長物志》卻認為:「湯瓶鉛者為上,錫者次之,銅者不可用」。清代學者震鈞鍾愛砂壺,他在《茶說》中說:「銅銚必不能潔;瓷銚又不禁火;而砂銚尚焉。」

選對茶壺見茶香

茶人云「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是強調水質和茶器對於茶韻的重要性,而實際上,茶器對茶湯口感的作用,除通過壺質的密度影響茶湯的氣韻外,另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通過改善水質來調節茶香。

比如鐵壺就有很強的調水能力。古人煮茶都是用泉水或者井水,水質甘甜,那麼人們就拿這種水去分析結構,發現其中鐵的成分很大。而鐵壺能夠增加水中的鐵離子,因此茶人喜歡用鐵壺煮水……銀壺也可以改變水質,用銀壺煮出來的水較鐵壺來說更輕薄,喝到口裡是柔柔稠稠的。

那麼究竟什麼材質的茶壺煮水更好呢?首先看個人喜好,另外茶器要與茶品相符。「就我個人而言,我喜歡用銀壺煮水來泡岩茶、紅茶、烏龍茶,鐵壺用來泡普洱茶。」

茶人樂事:煮茶聽松濤

鑄造精緻的茶壺不僅是烹茶品茗的必備良器,也因受到茶人喜愛而成為收藏器物的一個品類。近年來,日本鐵壺日漸成為收藏界的新寵。

日本受中國茶道影響很深,鑄造鐵壺的很多名家大致最集中出現在明治時期,包括藏六、梅泉等許多名家都很喜歡中國文化,出自他們之手的鐵壺上常常能看到歲寒三友、四君子、竹林七賢等中國元素。

鐵壺分很多種,在日本,鐵壺分為兩大派:一種是南部鐵器,這種一般就是普羅大眾、尋常百姓家用的壺,樸實無華;

而京都派比較適合收藏,有很多有名的堂號,比如龜文堂、龍文堂、金壽堂。

「有些很好的鐵壺在壺下面會有響片,水煮開的時候,你聽到的水聲猶如松濤一般。想像一下四面竹影婆娑,聽著松濤,看著眼前香煙渺渺——仿佛這天地之大都在這一把壺中。我想這對於茶人來說就是最大的享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NCPLdW0BJleJMoPMsp6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