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早就已經脫離了畢業就包辦單位分配的時代。很多應屆畢業生在畢業之後,如果不選擇考研,那麼就會面臨著自己尋找單位進行就業的情況。但是最近有一種現象,那就是應屆畢業生往往非常排斥進入事業單位或考取編制工作,反而會選擇一些更具有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的工作來進行就業。這是為什麼呢?為何很多年輕人「看不上」體制內的工作?他們到底在想什麼?小編在此為大家總結了4點原因,雖然不全面但確實是現實。
畢業就進體制內被諷「沒追求」?年輕人為何越來越不願「穩定」?
NO.1:體制內工作發展前途受限
很多同學們都有這樣一種觀點,那就是引入體制內單位之後,尤其是考取公務員之後,人生的方向基本上就已經確定了,沒有意外的話,一輩子就順著一條道路一直走下去,在一個單位中一直工作下去了。但是畢竟應屆畢業生還是年輕人群體,年輕人如果過早地安定下來,也不符合年輕人活力充沛,血氣方剛,鋒芒畢露的種種特點。因此,年輕人大多不會在剛一畢業就選擇這種特別穩定的工作。
NO.2:年輕人更追求自由
在我們的身邊,會有很多年輕人,不僅不按照父母提供的安穩路線進行就業,反而會選擇那種經常出差,變化無常的工作,甚至還會有應屆生在一畢業就選擇自主創業。要知道,相比起每天在單位中被KPI和各種甲方壓得喘不過氣,最後還只能拿到微薄的工資來說,年輕人更加信仰一句話,叫做:「我的生活我做主。」倒不如選擇自主創業,很多事情都能夠由自己為自己做主,不用受氣,不用被安排,自由自在地賺錢和實現人生價值才是這一代年輕人所追求的生活。
NO.3:希望證明自己
我們都知道,如果進入了事業單位,那就好比走上了流水線,每天重複著簡單而又枯燥的生活。父母希望自己的兒女走最快的捷徑,贏得最高的工資,這一點無可厚非。然而,年輕的一代對自己的自信心和對社會,對生活的期待也是一股奮鬥的堅強動力。他們更加希望能夠在適合自己的領域內證明自己的能力。證明即使不抱著「鐵飯碗」自己也擁有滿足自己生活的能力。
NO.4:叛逆心理
實際上,很多應屆畢業生不願意走家長安排的道路,主要還是由於一種逆反心理。從小到大,自己都是被家長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好不容易能夠自己對自己的事業做主了,他們不希望再被自己的父母左右自己的人生。因此,便會拒絕家長們建議的考公等選項,去尋找屬於他們自己的價值。
其實,不管從事什麼行業,能證明自己的價值才是最重要的,雖然在家長眼中可能不在體制內就都是打工,但時代在變化,穩定並不一定是真的穩定,未來將有更多的可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找到生活的樂趣就好。小編提示,一定要根據自己的理想和專長專業,來選擇自己的就業方向,切實做到對自己負責哦。
對於今天的話題:畢業就進體制內被諷「沒追求」?年輕人為何越來越不願「穩定」?背後的原因你覺得還有哪些?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