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先從控制情緒開始!

2019-05-27     野外花蕾

有時候,我們活得很累,並非生活過於刻薄,而是我們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圍所感染,被他人的行為左右著自己的情緒。

就像有人在撒謊,你卻不能拆穿;有人很厭煩,你卻不能翻臉;明明是自己走的路,卻偏偏有一些無關的人挑撥......

人生有很多這樣的無可奈何,但遇到糟糕的情緒就表達出來,只能說明你很在乎,讓見不得你好的這些人看了笑話。

前幾日,和一位朋友見了面,許久沒聊天的我們,準備找個安靜的咖啡館聊聊天。

一見面,便看到朋友垂著一張臉,出於關心我問了她緣由。

朋友告訴我:「你知道嗎?怎麼會有這麼沒素質的人。我剛剛走著走著,一個小孩踩到我腳上,我本來想想算了,結果那孩子媽媽也沒和我道歉,只是問了他家孩子有沒有碰到。我新買的小白鞋啊,你看,都髒了。」

我安慰她,一雙鞋子而已,可能小孩淘氣,不至於生氣,就當他們沒有素質。

朋友沒再說什麼,本以為我們能開始愉快地聊天了,但沒想到,接下來的一個小時,朋友成了吐槽者,而我成了那個傾聽者。

她從最近的工作不順利、領導讓她頻繁加班,說到和男朋友的事情,一件件、一樁樁、無不是在吐苦水,心情不好,不順,想跳槽,想分手。

那天聊天結束後,我的心情也莫名的不好。

我們常常可見一種現象,一個孩子,它對於很多事物的判斷力和著力點是出於本能的反應。

比如:收到生日禮物時的喜悅,他們會開心地手舞足蹈;當他們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某樣東西時,會嚎啕大哭;他們被老師和家長批評時,會委屈地撅起嘴巴等等。

這些現象的發出者是孩子,他們的情緒是自身最先反射的回應,也是最直接、最客觀的表達,所以,我們經常會說,孩子是最真實的。

這些情緒的釋放是我們在孩童時期會頻繁出現的,當將這些放之於成人世界中時,呈現出的狀態並非直爽,而是不懂事。

越長大,我們越需要明白,情緒是需要控制的,這是我們逐漸成熟的一個重要標誌。

控制好情緒,需要我們具備自我認知的能力。你看好自己的心和嘴,喧囂不難,難的是,保持沉默。

一位創業的朋友,他每天的生活就是工作室和家,不鍛鍊、不旅行。每次看到他都是喜笑顏開,從不會向別人談及自己的工作。

期間經歷過幾次波折,好在都化險為夷,但在最近一次的失敗中,他所有的情緒一次性宣洩而出,他把自己關在家裡,誰去看他,他都給別人甩脾氣,雜碎了很多東西,也不願意聽任何勸誡。

數日不見,整個人憔悴了很多。

負面情緒,我們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因為各種原因。

但我們很多人會選擇將自己的情緒進行隱藏,自我消化。這看似不會影響別人,但久而久之,會讓自己更不堪重負。

情緒需要控制,但控制中也包含了合理地釋放。

當情緒發生時,我們要及時地去排解。

我們可以做些運動、聽音樂、或者找別人傾訴(但不要太頻繁)。

每一次情緒的釋放都是我們自我調控的過程,及時的化解會讓負面情緒逐漸減少,始終保持在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

當然,生活中仍有一些怎麼都化解不去的情緒,那只能交給時間和自我的握手言和了。但大多數的情緒都是一些小問題引起的,我們可以釋放,也可以得到很好地控制。

真正優秀的人,以做事為主,傷害大局的情緒擺在一邊。控制情緒,才能成就最大的能力。

學會控制情緒,需要我們和情緒做朋友,達成共識。

蘇岑說,「出門在外,不論別人給你熱臉還是冷臉,都沒關係。外面的世界,尊重的是背景、而非人本身。朋友之間,不論熱臉還是冷臉,也都沒關係。真正的交情,交得是內心、而非臉色。

不必過於在意人與人之間一些表面的情緒。摯交之人不需要、泛交之人用不著。'情緒'這東西,你不在乎,它就傷不到你。

舉個例子,我們在面臨考試的時候,尤其大學的四六級和考研這類考試,我們都會莫名的焦慮和緊張。看不進去書、做不進去題。

那我們就要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原因也許是自己的基礎太薄弱,擔心自己考不過;也許因為時間太少,課業太多,沒有時間去複習和準備;又或許是我們太懶,總是拖沓。

這些都是我們焦慮的原因,找到了原因,我們就要告訴自己,這些因素能不能解決,如果可以,那就列出計劃著手去做,如果不能,就向有經驗的前輩學習和討教。

當我們能夠回歸到一件事的本質上,去正視、去解決時,負面情緒自然而然就會減弱,甚至消失,這就是我們需要與情緒達成共識,你越不害怕它,它便越不會影響你的生活。

羅.伯頓說過:如果世界上有地獄的話,那就存在人們的心中。

很多的消極情緒是我們主觀造就的存在,如果我們可以從自身去調節、去化解,那麼負面情緒會越來越少,我們也會越來越快樂。

不是嗎?

所以,做人千萬不要太敏感,想太多傷到的反而是自己,很多事情不過是聽的人記住了,說的人早忘了。沒有誰能左右你的情緒,只有你自己不放過自己。

奧利森·馬登在其《一生的資本》書中說,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於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無論境況多麼糟糕,你應該努力去支配你的環境,把自己從黑暗中拯救出來。

而一個成熟的人,大部分時候,就是從學會控制情緒開始的。他擁有一顆健康的心靈,無論是處在何種情緒狀況中,他對自己或別人,都有一顆寬廣的心。當有負面情緒的時候,他懂得管好自己的嘴,懂得剛者易折,柔則長存的道理。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應該學會完善自己的個性,控制自己的情緒。雖然這有點痛苦,但如果想要成功,就要記住:

成熟的人做該做的事,而非只做喜歡的事。

人人都有情緒衝動的時候,一個成熟與優秀的人,不是沒有情緒,而是他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被情緒所左右。

生活中,時刻提醒自己要好好控制情緒,不抱怨,謹言慎行。這不是將自己變的懦弱和沒有性格,而是在慢慢的提升自己。凡事不以惡意揣度別人,不以私利給他人添堵,不妄自菲薄,也不詆毀他人,這是對自己最基本的要求。

因為,控制不了自己情緒的人,也控制不了自己的人生。

人,行走於江湖,若一味退讓和容忍,靈魂就會受到侵蝕,路會更加狹窄艱難,因為無形之中,你給了別人一種習慣,也給了自己一種習慣。

誰都不傻,誰也不笨,用眼看人,會走眼,用心感受,才是真,放下別人的錯,解脫自己的心。

不說傷人的話,才能走好自己的路,畢竟缺德是一種不敬,傷人是一種損失道德,別用自己的直言快語,去挑戰別人的心情,別用自己的閒散懶惰,去討論是非曲直。

只需要一點點勇氣,你就可依把你的生活轉個身,重新開始。生命太短,沒有時間留給遺憾,若不是終點,請微笑一直向前。

你要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人的優雅關鍵在於控制自己情緒,用嘴傷害人,是最愚蠢的一種行為。

《教父》裡面有句著名台詞:「永遠不要讓家族外的人知道你的想法。」情緒易於波動、喜怒輕易形於色的人,與其說是坦率,不如說是缺乏內心歷練。

中國古人的境界要高一點,比如像孔子,直接就是「恕」字待之,恕己恕人。做不到這麼高境界,就找一件心愛的事傾瀉所有情緒。

沒有人天生就懂得控制情緒。真正能幹的人,是時刻留意不要讓自己栽在壞情緒中。

一個人的人格中,無非不過是情緒與能力兩個要素。能力越是不足,情緒含量就越高;能力不足,對環境的掌控就越弱,越是易於慌亂。而情緒含量高,就會失控宣洩。

你要明白了,只有低能者才自感江郎才盡,你並非低能者,除非你使自己變為一個情緒的人。所以人們說,弱者易怒,強者溫和。

人和人相比,其實沒多大區別。你控制自己的情緒,你掌握自己的,你就能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成功人生!

經過思考的人生,才值得活。

在成功的路上,最大的敵人其實並不是缺少機會,或是資歷淺薄,成功的最大敵人是缺乏對自己情緒的控制。憤怒時,不能制怒,使周圍的合作者望而卻步;消沉時,放縱自己的萎靡,把許多稍縱即逝的機會白白浪費。

要定時的給自己充電,鼓氣。人的天性,是易於怠惰的,行百里者半九十。經常會有堅持不下去,希望放縱自我的時候。偶一放縱也無妨,但切莫忘了找回自己的路。需要形成從優秀再到優秀的良性環境,這時候的放縱,也不過是讓心靈悅愉的人生閒趣。

最後,你要知道生活本來就是在挫折的道路上行進,不可能一帆風順,需要提高自己的承受能力,在生活的挫折中和打擊下也不要氣餒,因為每個人都會經歷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MdqcO2wB8g2yegNDvfz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