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場彈劾聽證會結束,缺乏這些證據,特朗普距離下台還遠

2019-11-15     中國網觀點中國

孫成昊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11月13日,美國國會眾議院舉行針對總統特朗普彈劾調查的首個公開聽證會。這也是民主黨應共和黨要求體現彈劾調查透明性的實質舉措。參加本次聽證會的是兩位美國國務院官員,現任美國駐烏克蘭臨時代辦威廉·泰勒和負責歐洲和歐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幫辦喬治·肯特。

整場聽證會的證詞並沒有拿出足以摧毀特朗普執政地位的鐵證,只是補充了一些與「通烏門」相關的細節。

一是泰勒稱自己被告知總統更關心針對拜登的調查而不是烏克蘭本身。泰勒的手下聽到了特朗普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通話一天後的交談,特朗普在交談中向美國駐歐盟大使戈登·桑德蘭詢問「調查」的事情,而桑德蘭告訴特朗普烏克蘭方面已經準備著手進行了。

二是繼續指控特朗普的私人律師朱利安尼在整個事件中發揮消極作用。根據泰勒的說法,朱利安尼指揮了針對烏克蘭不尋常的決策渠道,這些決策方式違背了美國的長期對外政策。

三是批評特朗普及其團隊成員的做法衝擊了美烏關係。肯特認為,朱利安尼利用了澤連斯基希望在白宮會晤的心情,試圖以此迫使烏克蘭調查特朗普的競選對手,結果這種壓力反而影響了當前美國與烏克蘭的正常接觸。

然而,首場公開聽證會的內容缺少「乾貨」,並沒有提供直接證據證明特朗普把對烏援助與調查競選對手的事情掛鉤,因而未能給民主黨提供「倒特」的有效彈藥。

民主黨黨內領飛彈劾調查的是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亞當·希夫等,這些人主動發起彈劾調查,必然要承擔舉證義務。因此,民主黨人正利用在眾議院多數席位的優勢不斷發起聽證會,希望以此獲取更多材料與證據,為之後的彈劾投票積累合法性,并力圖說服仍然游移不定的公眾輿論,促使民眾支持在參議院發起的定罪審判。

除了民眾之外,民主黨人還必須挖到更多鐵證來說服參議院中的共和黨人。從當前兩院形勢看,民主黨一旦發起彈劾投票,在眾議院通過的機率極大,但在參議院如果需要給特朗普定罪並免去其職務則需要三分之二以上的票數。按照目前兩黨幾乎嚴格按照黨派歸隊的現實,特朗普最終因彈劾而被免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出席首場聽證會的兩位官員顯然讓民主黨人失望了。無論兩位官員補充多少細節,無法提供有關特朗普與烏克蘭互動的一手證據,還有其本人缺乏與總統直接對話的證據,這些都讓這場聽證會形式大於內容。正如泰勒在聽證會上所說的一句話,「我能夠告訴你們的只是我從其他人那裡聽來的」,這樣的證詞無法說服美國民眾,更無法爭取到仍然沒有與總統切割的共和黨人。

隨著公開聽證會拉開帷幕,兩黨圍繞彈劾的博弈將進一步發酵。民主黨不會把成敗繫於一兩場聽證會上,而是會繼續利用在眾議院的多數席位優勢,對特朗普及其團隊發起聽證攻勢,以此打擊特朗普的形象,削弱特朗普在明年大選中的可能優勢。泰勒在證詞中已經提到的桑德蘭下周將出席聽證會,是否能夠給出總統直接下令要求施壓烏克蘭的證據將變得極為關鍵。

面對來勢洶洶的民主黨,共和黨人一方面堅信聽證會無法在本質上毀掉特朗普的2020年競選前景,反而可能讓一些中間選民轉而支持共和黨。另一方面,共和黨人也在考慮讓特朗普的私人律師朱利安尼成為「替罪羊」。也就是說,施壓澤連斯基都是自作主張的朱利安尼一手操辦,與特朗普毫無關係。

民主黨人會儘可能通過聽證會和調查尋找能夠直接證明特朗普參與此事的證據。在此之前,如果民主黨貿然發起彈劾投票,過早贏了眾議院的彈劾卻輸了參議院的審判,那麼民主黨將會失去在明年大選中可以利用的王牌,最後應驗「欲速則不達」的道理。(責任編輯:王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MLBHcW4BMH2_cNUgKdN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