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幸福:孩子是職業母親的詛咒?事業家庭真的不能兩全嗎?

2019-09-01     劇說人生如戲

工作還是家庭?這是一道選擇題,這種問題通常在一個剛剛當母親的年輕人身上顯得尤為嚴重,不工作女人沒底氣,去工作又會缺席孩子的成長,這真是職業母親的詛咒啊!事業與家庭真的不能兩全嗎?

最近由蔣欣、郭京飛、李光潔主演的《遇見幸福》正在熱播,該劇講述了甄開放、歐陽嚴嚴、蕭晴三人經歷一系列家庭問題,找回初心,遇見幸福的故事。

最近幾年這種現實類題材很受歡迎且各個火爆,從前幾年的《歡樂頌》到今年年初的《都挺好》再到現在的《遇見幸福》,這些作品都是口碑收視雙豐收。

在這些作品上大家都會或多或少看到生活的影子,或者自己的影子,其背後的原因值得每一個人深思,對我們的生活也非常具有指導意義。

劇中三位主角歐陽嚴嚴、甄開放、蕭晴都有各自的家庭,他們最大的問題就是一個字「忙」。

因為「忙」他們忽略了家庭,造成了後續一系列問題。

歐陽嚴嚴失業在家才發現自己連電費都不會交;甄開放離婚後像做個好媽媽卻發現她連孩子討厭的食物都不知道;蕭情一心想著賺錢把孩子交給父母缺乏和孩子溝通導致孩子退學都不知道。

父母教育有分歧,過分偏激孩子離家出走

在教育孩子方面問題最大的是蕭晴,當她得知孩子退學追求夢想是憤怒的,而自己爸爸和丈夫還站在孩子一邊,這使她的內心更加崩潰。

蕭晴的丈夫還是比較明事理的人,面對蕭晴的指責,他事後也主動詢問了女兒春泥的想法。知道了女兒追求理想的決心後,他用自身的生活經歷教育了她,希望她選了這條道路就要堅持下去。

而蕭晴認為自己的想法對女兒是最好的,自然不會放任其發展下去。春泥在媽媽的威逼下去了會計學習班,但這絲毫擋不住她追求理想的心。在教室里唱歌被老師反應給家長,為了斷了女兒的心思,賣掉了她的吉他。

母女兩人大吵一架,蕭晴打了春泥,春泥離家出走遇到混混被甄開放所救並且帶回了家。

教育誤區需改正,父母也需要學習

甄開放、歐陽嚴嚴、蕭晴聚在一起討論春泥的問題,結果大家都認為問題在蕭晴,蕭晴立馬有一種全世界不理解我的感覺,脫口而出:「這天沒法聊了,完全沒有共同話題。」

蕭晴被甄開放和歐陽嚴嚴拉去酒吧聽了春泥的演唱,受到兩位好友的開導,聽到女兒如宣誓般的話語,蕭晴發生了變化,會偷偷的去看女兒在舞台上的樣子。雖然很短暫,但她的內心在變化。

回家之後她一個人坐在沙發上喝著紅酒,思考者關於女兒的教育問題。父親過來說了春泥小時候的事情,告訴蕭晴吉他對春泥的意義。

父親說出了自己當年教育孩子的誤區,希望她能學會怎麼做一個父母。

蕭晴把父親的話聽了進去,第二天去找回女兒的吉他,向女兒道歉。

母女冰釋前嫌,人生遇見幸福

蕭晴費盡千辛萬苦找到吉他,想讓甄開放拿給孩子。雖然蕭晴對這件事情已經釋然,但還是有些抹不開面。

編劇安排了讓春泥撞破她們的談話,這雖然有點太巧合,但卻能把她們母女感情升華到了極致。蕭晴還在吉他上籤了名,表達對女兒的愛與支持。

母女兩人冰釋前嫌,春泥第一次感受到了母愛。

蕭晴找回初心

蕭晴剛生孩子的時候,曾想過讓孩子長大後做自己想做的事,但經過生活打磨的她早已忘記初心,只想讓孩子好好學習,長大後找一份安穩的工作。

隨著年齡的增長,嘗盡世間艱難,有點力不從心。特別是人到中年事業競爭失去了優勢,壓力越來越大,生活漸漸磨平她的稜角,早已忘記了初心,對女兒的教育觀也發生了改變。

蕭晴對孩子的教育變成了父親曾經的樣子,她以為春泥的叛逆是你父親的縱容才成這個樣子的,她不知道是父親因為年輕時對自己的教育不當,已經意識道自己的錯誤,教育理念早已有改變,所以才會被春泥忽悠在退學申請上籤了字。

看似是寵溺孫女,實則他更加理解孩子需要什麼,為什麼會變成這樣。自己對女兒的教育錯誤,不能在發生在孫女身上了。

孩子在成長的同時,父親也在學習如何做一個父母,父親對孫女春泥教育的開明就是最好的證明。

電視劇中穿插的回憶讓人淚目,一個父親每個休息日都會借自行車去圖書館借書學習,下雨天摔倒了第一反應是看看自己借的書有沒有損壞,絲毫沒考慮身體狀況。

這一幕讓人很感動,正如蕭晴父親所說:「我們都是第一次當父母」,自然也不能做到十全十美,我們需要一點點去發現問題找到解決方法,而不是一味責怪孩子。

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很重要

這讓我想到唐嫣曾經做客《非常靜距離》聊到父親曾對她教育很嚴格,有一次同學要一起去去郊遊,自己知道父親不會同意,從來不撒謊的她第一次撒了謊。父親知道後任由她哭鬧了一個晚上,第二天就在她以為沒有希望的時候,父親從單位打電話同意自己去郊遊。

回來後父親和唐嫣促膝長談,反思了自己的教育問題,知道是自己教育太嚴,導致女兒撒謊,表示願意給女兒空間,但條件是不許撒謊。

經歷過那次事件唐嫣與父親的感情越來越好,什麼事情都願意和父親去講,父親對唐嫣的情況也都了如指掌,不會輕易相信有關唐嫣的緋聞。

由此可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有多重要,而劇中蕭晴從小把孩子讓父母帶,自己只知道忙工作,缺乏與孩子之間的溝通與情感培養。

當得知孩子退學,第一反應是生氣,從未在意過孩子的想法,只知道按照自己的想法一意孤行。

孩子自然也什麼都不願意跟她說,兩人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嚴重,賣吉他成了一個爆發口,激發了孩子的叛逆心理。

其實孩子很敏感,父母為了掙錢不能陪自己成長孩子也都看在眼裡。就像劇中甄開放的孩子那么小,都能說出「媽媽你工作太辛苦了,長大了我要給你買很多好吃的」。雖然話語幼稚,但她內心對母親的愛是真切的。

可是工作狂的母親卻活在了自己的世界,有的甚至忘記了孩子的存在,以為只要工作努力,需要什麼東西買給她就行。

孩子理解父母的辛苦,父母理解孩子嗎?不開明的父母只看到孩子學習不好,不夠努力,孩子所謂的自由人生在他們看來是在浪費生命。這些問題最大的根源就是父母的辛苦跟孩子的輕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們害怕孩子未來跟他們一樣辛苦,這種來自生活的焦慮讓他們對孩子不理解。

遇到問題也只會爭吵,不去溝通的教育方式是不可取得。只有學會溝通理解,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才會拉近,解決問題也會變得輕而易舉。

當父母為了生計必須去工作時,請不要忘了平時多與孩子溝通交流,多多關心他們即可,孩子最需要的只是這兩樣而已。

總結:遇見幸福並不意味著要捨去才能獲得,解決現有問題,重新展望生活,又何嘗不是一種遇見幸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LjBF8WwBJleJMoPMbM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