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5G為何這麼強?揭秘華為2012實驗室

2019-07-01   網際網路科技評論

導讀:5G標準是源於十多年前,土耳其教授的一篇數學論文。兩個月後,華為發現了這篇論文,並且在任正非的指示下,華為2012實驗室投入了上千人,去以這個論文為中心去研究各種專利。目前,華為5G的專利數量占世界27%左右,排名第一位。華為5G為什麼這麼強?帶你解密華為2012實驗室。

2012,支撐所有部門,從基礎材料開始研究

據華為材料工程師介紹,華為2012實驗室支持了華為手機部門、運營商業務的基站和交換機,還有晶片的機構材料。

除了材料研究,華為2012還有熱學研究,專門針對手機電腦的發熱發燙問題進行研究,正是有了這個部門的存在,才能確保華為產品的散熱性。

華為2012起源

華為的「2012實驗室」是華為的總研究組織。實驗室的名字來自於任正非在觀看《2012》电影後的暢想,他認為未來信息爆炸會像數字洪水一樣,華為要想在未來生存發展就得構造自己的「諾亞方舟」。

聚焦前沿技術,你聽過的都有

2012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新一代通信、雲計算、音頻視頻分析、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等。主要面向的是未來5-10年的發展方向,也支持了華為在5G領域的突破。

全球研究所築基,華為基礎研究部分領先全球

此外,「2012實驗室」在歐洲、印度、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日本設立8個重要的海外研究所,今年華為還將斥巨資在深圳建立10所基礎研究所。歐洲研究所在全球的研究所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因為它是華為兩大數學中心之一,擁有5G研究的重量級團隊。任正非曾總結說,華為在歐洲的成功得益於算法。

創新者的窘境

「2012實驗室」作為華為的研究基地,其不僅代表著國內最頂級的研究水平,同時在全球也著巨大影響力,但任正非仍舊對此存在深深的擔憂。今年5月,任正非提到華為實際上是個工程商人,即使在創新這個層面,其實還是工程領域的創新,而不是在技術理論領域創新,華為應該在基礎研究上下功夫。

而在之後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任正非說出以下言論:華為現在的水平尚停留在工程數學、物理算法等工程科學的創新層面,尚未真正進入基礎理論研究。隨著逐步逼近香農定理、摩爾定律的極限,而對大流量、低時延的理論還未創造出來,華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華為已前進在迷航中。

如果您喜歡此類文章,請關注或使用評論功能

聲明:文章系原創。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