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美國《福布斯》雜誌發布"2020年全球最佳創投人榜"(The Midas List)。晨興資本創始合伙人、北京科技大學校友劉芹上榜,位列第六!
《福布斯》"全球最佳創投人"榜單(The Midas List),又被稱為"金手指"榜單,堪稱全球投資領域的"奧斯卡"。從 2001 年開始,《福布斯》"全球最佳創投人"榜單每年都會評選出100名頂尖風險投資人,表彰他們在早期對具有潛力的領先科技企業做出重大的投資,並創造卓越的價值。
1993年,劉芹從北京科技大學自動化專業畢業,後在武鋼工作,1998年入學中歐國際商學院MBA。2000年劉芹加入晨興創投並在8年後聯合創辦了晨興中國TMT基金,在中國的網際網路、無線、媒體、遊戲娛樂、消費服務等領域投資了許多早期項目。參與投資的項目有YY(NASDAQ:YY)、鳳凰新媒體(NYSE:FENG)、迅雷(NASDAQ:XNET)、UCweb(阿里巴巴收購)、小米集團(1810.HK)、虎牙(NYSE:HUYA)、金山辦公(688111.SH)、荔枝(NASDAQ:LIZI.US) 、小鵬汽車、 地平線、 聲網Agora等。
劉芹以創業者的角度做投資,"陪伴創業者"一起創業,這是他區別於很多投資人的鮮明特色。他投資的創業者都把他當做聯合創始人而不是外部的投資者。劉芹是雷軍眼中最牛的投資人,他曾與雷軍通話12小時,最終投資小米,成就了"百億美金投資回報"的神話。
企業家和商人的區別是什麼?劉芹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後來,他得出了一個答案,企業家是有使命感的,而商人是關注短期收益的。
什麼叫使命?使命代表的含義在於必須得有"虛"的,才會具有使命感。務虛到什麼層面?他認為應該有終極關懷。如果沒有從人類終極關懷的角度出發,很難做到真正有使命感,也很難思考到自己所做的事情對於整個行業的價值和意義。
在行業競爭格局如此激烈的今天,優秀的創業者很少提到公司業績漲了多少,收入做了多少。他們通常聊的是,公司的業務格局已經到達了哪一個層面,如何將公司的業務格局再提升一步。
常人總會對有使命感的人產生誤解,覺得他們太瘋狂。其實這不是他們的問題,而是大眾不理解真正務虛的能力。當創業者具備終極務虛能力的時候,它會在戰略上帶來很大的好處,具體來說就是前瞻性。無論是對於獨角獸公司還是小公司而言,前瞻性是解決公司發展效率的一個核心要素。
這些年,劉芹發現一家好公司其實每年只需要做一兩個關鍵判斷,剩下的就是創造可持續性的複利效應。如果發現自己每天都在做很多決定,這其實是有問題的;如果核心戰略變來變去,時不時地推倒重來,這樣運營公司將變得很累也做不大;如果運營策略不停地搖擺,必然很難形成複利效應。 一旦面臨這類情況的時候,創業者就需要考慮做減法。
做減法有時候會逼著你問自己,公司的核心戰略和商業模式是什麼?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做減法的過程中最重要的還是要回到理念跟戰略上去,將公司放到一個時間長度下想公司會變成什麼樣的形態,這叫"眼高"。用一個時間長度去想接下來的六個月做些什麼,這叫"手低"。
劉芹曾在微博上寫過一段話:創業這件事情,是絕大多數人故意不選而留給少數人的機會。因為大多數人本能上都趨利避害,趨利避害的結果就是大多數人不會選擇創業,畢竟創業失敗率非常高。
中國統計有200多萬個可以被追溯的域名和網站,只有40家上市,6萬分之一的機率。無論是創業者還是投資人,能力只占成功要素的最多50%,剩下的50%真的是靠運氣,運氣非常重要。劉芹曾公開表示:一個優秀的創業者,哪怕失敗,哪怕投你3次我也會投!這裡有兩個潛台詞。首先,優秀的創業者是稀缺資源。其次,第一次不成功,有的時候是運氣不好,如果不是人的原因,他甚至願意再投一次。
天才和瘋子只有一步之遙,一些創業者在常人眼裡都是非常瘋狂的,但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他們經常需要將自己關在辦公室里做最痛苦的決定。孤獨感是一個創業者與生俱來的,而且越是成功的創業者,在工作上孤獨感更大。因為如果成功了,有了光環,人人都認為你應該繼續更成功,而這種光環會使孤獨感更強。但反過來看,也正是如此你才有成為那6萬分之一的可能性。
劉芹二十年縱橫商場,洞察未來。除去資本的功利化,賦予資本以溫情。2019年5月,劉芹也曾回到母校北京科技大學,參加創學堂第20期暨青年創業家校友俱樂部創業沙龍。作為主講嘉賓,劉芹和眾人就創業投資問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給予大家鼓勵和啟迪。在未來的從業路上,劉芹也將滿懷著使命與期待,不忘初心。
更多精彩資訊,歡迎關注頭條號:北京科技大學本科招生
註:文章部分素材來自北京科技大學創新創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