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世界最強大的波斯帝國,為什麼未能征服希臘的蕞爾小邦

2020-03-24     北斗維斟

希波戰爭是古代地中海世界影響最為深遠的戰爭之一。波斯的失敗不僅讓希臘城邦得以繼續存在,還推動了雅典的民主政治發展,經濟文化繁榮。當時的波斯是世界最龐大的國家,擁有7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2000萬的人口,而希臘卻是300多個蕞爾小邦,並未形成統一的國家。為什麼波斯帝國不能征服希臘呢?這是一個值得我們去探索的問題。

一,古希臘和波斯是兩種不同的文明

波斯帝國入侵希臘之前,已經征服了米底、新巴比倫、埃及、呂底亞等王國,統一了所有的古代北非西亞文明。這些國家在文明形態上具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在政治上都是君主專制體制,在經濟上推行國有制土地制度,文化方面則是宗教色彩濃厚。波斯的崛起,可以說是古代西亞北非文明的大綜合,符合了歷史發展的趨勢。波斯統一後,在帝國內實行了行省制度,發行統一的貨幣,修建全國性的路網,這些措施對西亞北非加速了西亞北非文明的交流,加速了經濟文化的發展。

不過希臘和北非西亞文明可不同。希臘文明屬於海洋文明,而西亞北非文明屬於大河文明。希臘文明的發展雖然吸收了大量西亞北非的先進因素,但是在文明形態上卻不認可西亞北非。例如,西亞北非推行的是君主專制,希臘則將君主專制稱為「僭主」,認為這是非法的。希臘人在政治上推崇貴族政治和民主政治。在希臘人的眼中,希波戰爭不僅是一場反入侵的戰爭,還是對東方專制的戰爭

戰爭之前,波斯和希臘的一些「僭主」統治的城邦結為了同盟,不過此舉讓斯巴達、雅典等重要城邦和波斯成為了敵人。斯巴達為貴族政體,並且在希臘干涉各國內政,打擊各國的民主政體和僭主政體,波斯在希臘扶持「僭主」,也就和斯巴達發生政治利益衝突了。雅典在克里斯提尼時代確立了民主政體,為了對付斯巴達,雅典試圖和波斯結盟。但是波斯要求雅典臣服,雅典選擇拉了拒絕。同時波斯的征服也讓雅典的海外利益受到損害,雅典和波斯也成為了敵人。

在波斯征服了呂底亞之後,希臘愛奧尼亞(小亞半島)十二城邦被迫臣服於波斯。波斯皇帝也認識到了兩種文明的區別,於是給予了小亞城邦許多自主權,這樣是有利於保護小亞城邦的經濟利益和文化繁榮的。可是,小亞城邦卻寧願犧牲其經濟利益也要得到政治上的自由。小亞城邦的許多公民流亡到雅典,有些則轉移到了殖民地。公元前500年,小亞城邦爆發了反對波斯統治的起義,這次起義也是希波戰爭的開端。從小亞的例子可以看出,想要征服一個文明不同的民族,是更加困難的。

愛奧尼亞地區


二,希臘的聯盟

波斯帝國是一個十分龐大的帝國,但是這個帝國有100多個民族,情況十分複雜。波斯對希臘發動全面戰爭時,帝國才統一不久,國內的民族矛盾還未緩和,難以形成強大的合力。波斯的軍隊也是全國各地的不同民族組成的。在第一次遠征失敗後,大流士要求全國各省提供更多的軍隊、船隻、馬匹、糧食,結果導致國內的民族矛盾激化。前486年,埃及爆發了起義,到薛西斯上台後才鎮壓下去。在之後的戰爭中,波斯內部的各民族也不斷爆發起義,試圖擺脫波斯的控制,導致波斯的後方不穩定。

大流士

面對外族的入侵,團結是十分重要的。希臘雖然並沒有形成一個統一國家,但是統一的民族已經形成,也形成了一些軍事聯盟。在伯羅奔尼撒半島,形成了以斯巴達為首的軍事同盟;在彼奧提亞形成了以底比斯為核心的「彼奧提亞人之國」的軍事聯盟;在希臘北部,也有帖撒利軍事同盟和弗西斯軍事同盟。軍事同盟的形成就讓300多個獨立的城邦變成了幾大勢力的對立。在波斯入侵時期,幾大同盟就可以快速聯合。

不過希臘的聯合也需要一個過程。前500年,小亞爆發反波斯的起義,此時希臘只有雅典和埃雷特里亞援助。前490年,大流士發動第二次遠征,結果希臘北部的馬其頓、帖撒利、彼奧提亞、亞哥斯等迎風而降。不過在第三次遠征的消息傳達希臘後,希臘迅速聯合了。前482年,斯巴達提出了召開全希臘的代表大會,此次會議宣布禁止了希臘境內的一切內戰,出席的31個城邦結成軍事同盟,規定了各邦需要提供的軍隊數量。這次會議還對之前投降波斯的城邦進行了懲罰。這個同盟實際上就是斯巴達同盟的擴大,其軍隊全部由斯巴達來指揮。根據資料推測,當時希臘城邦集結的陸軍總數可以達10萬人。

前480年,希臘人又召開了一次同盟大會,此次大會宣布對波斯的防禦重點轉為海上,重點打造海軍,雅典逐漸成為了希臘海軍的指揮者。在希波戰爭中,斯巴達同盟主要負責陸地作戰,雅典主要領導海上作戰,分工明確。波斯第三次遠征失敗後,波斯的陸軍不再遠征,於是斯巴達同盟退出了戰爭,雅典則成為了戰爭的領導者。雅典前478年,雅典和希臘各邦成立了「提洛同盟」,又稱為「海上同盟」,參與的城邦有200多個,人口有200多萬。

希臘的同盟

希臘城邦的聯盟成為了希臘抵抗侵略的必要條件。如果在戰爭中,有的城邦選擇投降,有的選擇逃亡,那麼剩下的城邦就只能孤軍奮戰,最終會被消滅,希臘文明也會因此滅亡。幸運的是,希臘各邦在外敵到來時最終團結在了一起。不僅是城邦和城邦聯合了,城邦內部的各大派別也聯合了起來,如雅典內部的「平原派」和「海岸派」實現了合作,化解了內部矛盾。


三,波斯的軍事實力難以發揮

希臘位於地中海東北,和小亞之間隔著愛琴海和土耳其海峽。想要征服希臘,就必須渡海而戰,必須擁有強大的海軍。然而,波斯是大河文明,習慣於陸地發展。波斯也認識到,想要征服希臘,就必須建設強大的海軍。波斯每一次遠征希臘,都有海軍的協助,沒有陸軍單獨遠征的情況,因為波斯擔心土耳其海峽被海軍封鎖,如此陸軍就無法撤回。為了征服希臘,波斯依靠腓尼基人打造了規模龐大的海軍,並在土耳其海峽修建了浮橋。

但是波斯的海軍多數都是過去的陸軍臨時轉化而來的,對地中海的航線不熟悉,對水性不熟悉,難以和雅典競爭。前492年,波斯海軍遠征雅典,結果在航行的時候遭遇大風,損失的艦船有300隻,許多戰士被淹死。前480年,波斯發動了大軍入侵,但是波斯的海軍主力選擇在狹窄的薩拉米海峽和雅典海軍決戰。在海戰中,波斯身軀龐大的艦隊無法轉身,而雅典小型的艦船卻來去自如,導致波斯海軍又損失了300多隻艦船。由於海戰失敗,波斯的陸軍則不敢繼續進攻,趕緊退回國內。

雅典海軍

實際上,波斯的陸軍在希臘也很難發揮出優勢。西亞地勢較為平坦,有利於波斯的大軍奔襲。但是希臘的地形就複雜多了。希臘北部的馬其頓、帖撒利等相對平坦一點,所以波斯比較容易征服這裡,但是希臘南部就基本是山地了,使得波斯的大軍無法展開。斯巴達等裝備的步兵是重裝步兵,訓練有素,戰鬥力強,十分適合山地作戰。如薛西斯遠征時,波斯對德摩比利隘口的希臘守軍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猛攻,但是德摩比利窄小的通路使波斯人不能同時往這裡調遣大量的兵力,所以隘口守軍擊退了敵人多次的進攻,殲滅了進入隘口中的所有的敵人。馬拉松戰役、溫泉關戰役、普拉提亞戰役都有同樣的情況。

希臘重裝步兵

在整個希波戰爭中,陸地上的戰爭一直都是配合,波斯出動陸軍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消滅希臘的有生力量。但是,希臘城邦擁有眾多的殖民地,當波斯軍隊到來時,希臘人可以選擇轉移。前480年的第二次遠征,波斯的陸軍曾占領了希臘三分之二的土地,毀滅了雅典等城市,不過雅典的居民已經轉移到了其他地區,保護了有生力量。海洋民族的流動性是波斯無法具備的。

溫泉關戰役

既然陸軍一直處於配合狀態,那麼戰爭的主角就基本是海軍了。前479年的普拉提亞戰役之後,波斯的陸軍就不再參與參戰,而海上的進攻也從攻勢轉為了守勢。第二年,雅典的海軍就攻陷了色雷斯、拜占庭等戰略要地,控制了土耳其海峽。此後,雅典海軍不斷收復被波斯占領的島嶼。前449年,希臘海軍在賽普勒斯島附近重創波斯海軍。之後波斯和雅典簽訂了《卡里阿斯和約》,規定波斯不准干涉小亞城邦的自治,希臘不干涉波斯在在小亞細亞、賽普勒斯、利比亞和埃及的事務。合約的簽訂標誌著希波戰爭最終結束,波斯帝國征服希臘的計劃宣告失敗。

參考資料

李天祜《古代希臘史》

哈蒙德《希臘史》

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西亞北非文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L2B8EHEBrZ4kL1Viljg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