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考生自述:得知我要上北大,母親卻選擇跳河自殺

2019-05-25     來川父母課堂

「人最常用的要挾方式,便是一哭二鬧三上吊。」

高考結束,孩子能夠取得一個不錯的成績,原本應該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情。然而在重慶的李女士看來,卻不是這麼一回事。

「女兒剛剛高考完,極有可能被北大錄取,但是這樣重要的事情,女兒居然不和我溝通,所以才一時想不開…」 被民警從江邊救起的李女士這樣說道。

1. 孩子,我給你包辦好了一切

網友寫過一個描述中國式父母的段子,曾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

「5歲:孩子,我給你報了鋼琴課。7歲:我給你報了奧數班。15歲:我給你報了重點中學。17歲:我給你報了考前突擊班。25歲:我給你報考了公務員。27歲:我給你報了《非誠勿擾》……「 可是替孩子選擇好一切,結果往往沒有那麼美好。

「7歲,孩子學會了逃課。15歲,孩子學會了泡網吧。27歲,孩子丟了工作躺在家裡啃老。」父母為孩子做的選擇,最後變成了和孩子之間的鬥志斗勇。不管是現在流行的「虎媽貓爸」,還是古代的「慈母嚴父」,我們總是規定父母在教育中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卻忽略了家長和孩子之間,應該有怎樣的關係。

2. 為什麼啊?因為我是你爹!

在《爸爸去哪兒第三季》,林永健和兒子林大俊的一段話,成為了網絡上的一段熱梗。在排練節目的時候,孩子不聽話,林爸爸便非常嚴肅的告訴孩子:排練了,這是個很嚴肅認真的事情!不料兒子回覆:你是魔鬼嗎?林永健聽到這話,臉一沉,秒回了一句:我是你爹!

相信許多人在看到此段的時候,都不禁哈哈大笑。但是歡笑過後,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的話,為何能引起大家的集體捧腹?

因為「我是你爹!」這樣的話,不僅從林永健口中說出過,更是從千萬中國父母的口中,輸送給過自己的孩子。這句話,還代表了父母不可挑戰的「權威」,其中的潛台詞分明是「我說/做的,就是對的……你是我的孩子,你就該乖乖按我說的去做!」

3. 越控制的父母,孩子越「叛逆」

「家住泉州的辛女士,30歲辭職參加高考,只因為想讀自己喜歡的專業。」她的母親收走了她211大學的畢業證,不讓她考研。在面對採訪的過程中,也她一直在強調:母親性格太強勢,從沒有和她商量的時候。

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中的一句台詞,曾戳中無數子女的心:「為什麼我們一生下來,父母就要幫我們決定,我們長大要做什麼?從來沒人問過,我們想做什麼。」替孩子包辦一切,真的是對孩子好嗎?

去年,一則「北大高材生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寫萬字控訴長文」的消息震驚了許多父母。文中提到,這名四川學霸為了遠離父母而考上北大,甚至留學美國,也是為了擺脫父母的控制……

在15年前,還有一位名叫魏永康的神童,17歲就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最後卻被學校勸退。據說,他的母親一路陪讀至大學,甚至在讀高中的時候,還親自給他喂飯。

魏永康自己曾說,小時候媽媽總是把他關在家裡看書,從不允許他出去玩。只要有女生打電話給他,他媽媽都說他不在家,擔心分散他的精力。

「握緊的沙,卻流逝得越快。」父母對孩子的過度干預,只會觸底反彈。許多父母在擔心著孩子的前途,孩子的命運的同時,也在給孩子一步步地套上枷鎖。

台灣作家劉庸曾在訪談中說到,自己絕對是個中國式的家長,在孩子十八歲之前,對兒子的事情都要事無巨細的過問,兒子甚至曾對自己說:「你知道我為什麼報心理學系嗎?因為你有病,將來好給你治。」

但是,後來在兒子畢業的時候,劉庸對兒子說了這麼一句話,「你翅膀硬了,可以放飛了。」 真正懂得付出的父母,都知道在合適的時候,得體的退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Kv3NK2wBmyVoG_1Z_BV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