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被我視為徐崢導演過的最佳電影《囧媽》,如今的豆瓣評分卻僅僅6分。
我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審美水平,但是我在三刷電影之後,卻更加堅定了自己對《囧媽》的看法:這確實是國產喜劇電影中的一部精品。
今年的賀歲檔本應該是有史以來競爭最激烈、百花齊放的賀歲檔,喜劇、動畫、動作、災難、人物傳記等電影類型無一不在見證著國產電影體系的進步和日漸完善。
但是因為特殊原因導致電影全部撤檔,造成了如今這個有史以來最冷清的賀歲檔。
《囧媽》經歷了提檔、撤檔的波折,再到和今日頭條達成合作,讓全國觀眾在家免費看電影。
徐崢的每一個操作都面臨了巨大壓力,每一個操作都創造了國產電影新的歷史。
徐崢並不是第一次創造歷史,從演員到導演,從導演到監製,他引領了一波演員轉型的潮流,為中國電影市場注入了長久未見的蓬勃活力。
同時也憑藉一部《泰囧》成功躋身一線導演之列,為後來的陳思誠、黃渤等人樹立了榜樣。
《囧媽》的電影品質究竟如何?
《囧媽》延續了徐崢最拿手的「囧系列」公路片風格,不過這次沒有了王寶強、包貝爾擔當丑角,徐崢把正角、丑角一肩挑。
因為電影製作時便打算在賀歲檔上映,所以為了達到合家歡的效果,把《泰囧》、《港囧》中一些大尺度的元素全部取消,而以一些不那麼屎尿屁的輕幽默替代。
這也導致了一些觀眾覺得和前兩部作品相比,變得沒那麼搞笑。因為要保證適合全家人一起觀看,所以避免一些擦邊球的笑料是必然的,我認為電影已經達到了「乾淨地搞笑」的水平。
和爸媽一起看喜劇電影時最害怕的不是他們不理解笑點,最擔心碰到擦邊笑料的尷尬。
舉兩個例子,當徐伊萬在貨車尾部和俄羅斯女孩獨處時,是一個比較曖昧的密閉空間,正常來說是一個比較適合施展笑料的段落,但是徐崢卻在他們即將接吻時立刻打斷,避免了觀影尷尬;當徐伊萬和媽媽討論「何時要孩子」的問題時,是比較尷尬的話題,電影也進行了弱化。
都說喜劇演員是最難做的,但是他們得到的誇讚卻遠少於其他演員。這不僅是專業評委對喜劇演員的偏見,這種偏見深植於每一個普通觀眾的心底。電影很搞笑時,我們會說劇本寫得好,電影笑點不足時,我們會吐槽演員演得差。
在《囧媽》中我看到了徐崢作為一個演員的初心,在他的表演中,我看到了他的誠意:喜劇並不是鬧劇,不能只靠插科打諢,要用表演打動觀眾,讓他們發自內心地笑。
徐崢導演的《泰囧》還是採用的最初始的製造笑料的方式——反差的設置和誇張的表演。到了《港囧》時,他刻意地減少這種搞笑方式,而添加了很多小物件、細節表演增強喜劇效果。
《囧媽》作為一部成熟的喜劇電影,則將更多搞笑的動力放在了徐崢的表演和前後對應的情節上。比如徐伊萬把俄羅斯女孩說給自己的話,完全一致地複述給媽媽時,就造成了角色變化的反差幽默。
徐崢在電影中的表演則完全是大師級的,他躲在廁所中一顆一顆扔掉媽媽的小番茄,僅憑徐崢的一個眼神便詮釋到位。
徐崢導演的電影,是偏向好萊塢風格的。每一部電影都有一個核心的價值觀主題,比如《泰囧》以中年人的友情為核心,《港囧》以中年人的愛情為核心,《囧媽》則以中年人的家庭親情為核心。
無論電影中發生多少奇怪的事情,他們不變的核心始終是這些主題。
這也使得徐崢成為眾多年輕導演中最特殊的一個,他不只是快樂的傳播者,更是價值觀的衛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