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睿i7-10700K處理器天梯榜評測:朋友你的9900K掉價了

2020-05-28     超能網

原標題:酷睿i7-10700K處理器天梯榜評測:朋友你的9900K掉價了

大家應該都已經發現,第十代酷睿桌面處理器除了頂級的10核20線程的酷睿i9之外,其他的規格是不是很眼熟呢?8核16線程的酷睿i7不就是第九代酷睿i9嗎,6核12線程的酷睿i5就是第八代的酷睿i7,而4核8線程的酷睿i3就是第七代以及之前的酷睿i7,所以不少人都笑稱自己手上酷睿i9/i7都降級了。

酷睿i9-10900K天梯榜首發評測:最強遊戲處理器之新王上位

酷睿i7-10700K的擁有8核16線程,基礎頻率3.8GHz,全核睿頻4.7GHz,在Turbo BoostMAX 3.0技術加持下可以把兩個核心睿頻至5.1GHz,L3緩存16MB,TDP125W,整合UHD 630核顯。基本上它和酷睿i9-9900K是很相似,只是多了個Turbo Boost MAX 3.0讓最高睿頻高了100MHz,兩者的全核頻率是一樣的,可能有人覺得酷睿i9-9900K的TDP低一點只有95W,不過我可以肯定的和你說,Z系列主板默認都把PL2和PL1的功耗與時間限制給你解了,所以這TPD基本形同虛設。

酷睿i7-10700K CPU截圖

只有酷睿i9-10900K處理器會用豪華包裝,其他的基本都是這種普通紙盒包裝,和以往一樣,K系列處理器都是不帶散熱器的,所以酷睿i7-10700K的包裝裡面基本上就只有一顆處理器外加些說明什麼的。

當然了如果把蓋子打開的話你就會發現酷睿i7-10700K和酷睿i9-9900K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酷睿i7-10700K是從10核的核心屏蔽下來的,而酷睿i9-9900K則是原生的8核心,而且Comet Lake的核心封裝比Coffee Lake更薄,大概薄了0.3mm,這樣做降低了熱阻提升了散熱能力,從之前的酷睿i9-10900K的同步評測就能看出即使它有著更高的頻率與電壓,但滿載溫度依然比酷睿i9-9900K更低一些。

測試平台與說明

酷睿i7-10700K是一款8核16線程的處理器,所以我們拿出了第九代 同樣規格的酷睿i9-9900K和上代對位的酷睿i7-9700K,而AMD那邊則拿了核心數量一樣的銳龍7-3700X處理器。

LGA 1200平台使用技嘉Z490 AROUS PRO AX主板,LGA 1151平台使用華碩 ROG MAXIMUS XI EXTREME主板,AM4平台使用華碩 ROG CROSSHAIR VIII FORMULA,均使用華碩 ROG STRIX LC 36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芝奇焰光戟DDR4-3600 8GB*2 CL16套裝,顯卡使用索泰 GeForce RTX 2080 Ti X-GAMING OC,SSD是技嘉 AORUS NVMe Gen 4 SSD 2TB。

需要說明的是,我們測試時Intel處理器是根據主板默認設置全部解除功率限制的,CPU可以不管TDP長時間運行在全核最高睿頻,這種設置在Z系列主板一般都是默認幫你開啟的。

技嘉Z490 AROUS PRO AX主板介紹

Z490 AROUS PRO AX是技嘉的高端主流Z490產品,它是一款標準的ATX規格主板,感覺技嘉的Z490全部轉向了暗黑風格,以灰黑色為主色調,主板採用12相數字供電,內存和PCI-E插槽都有鋼鐵護甲保護提高強度,此外主板是支持PCI-E 4.0的,只不過這還得CPU支持才行。

主板配備4根內存插槽,有鋼鐵護甲加固,技嘉AORUS Z490系列主板可支持4800MHz+的DDR4高頻內存,採用了內存獨立式布線、SMT內存插槽等設計,可以有效降低電磁干擾,大幅提升主板的內存超頻能力。

主板上有三個PCI-E x16接口,有鋼鐵護甲保護的兩個是由CPU提供的,可工作在PCI-E 3.0x16或x8+x8模式,技嘉表示他們在設計Z490主板時就用上了PCI-E 4.0的用料,布線、時鐘發生器與帶寬控制晶片都是符合PCI-E 4.0規範的,所有CPU直連的PCI-E接口都可以支持PCI-E 4.0,但需要CPU的支持,第三個其實是PCH提供的PCI-E 3.0 x4,兩個PCI-E 3.0 x1也是PCH提供的。主板有三個M.2接口,有兩個藏在M.2散熱器下面,不拆散熱器的話只能看到一個。

卸下散熱器之後主板的樣子,第一個M.2接口是M.2 2280,這個接口是直連CPU的,支持PCI-E 4.0 x4,但該接口現在完全沒用,得Intel發布新處理器後才有用,這也預設著Intel下一代的Rocket Lake-S處理器不單只會增加PCI-E 4.0的支持,還會增加額外的PCI-E通道給M.2 SSD使用。

第二第三個則支持M.2 22110的SSD,它們有M.2寒冰裝甲覆蓋強化散熱性能,這兩個接口是由PCH提供的,均可支持PCI-E 3.0 x4和SATA 6Gbps,當第二個M.2接口安裝SATA SSD時SATA3 1接口會失效,而第三個M.2接口安裝SATA SSD時SATA3 4和SATA3 5接口會失效。

主板提供6個SATA 6Gbps接口,均是由PCH所提供的

前置USB 3.2 Gen 1擴展針腳和USB 3.2 Gen 2 Type-C擴展接口

技嘉Z490主板全線都配備一體式後窗I/O裝甲,不會再出現裝機時裝好主板後才發現忘記裝擋板的蠢事,Z490 AROUS PRO AX主板提供了4個USB 2.0,藍色的三個是USB 3.2 Gen 1,紅色的兩個是USB 3.2 Gen 2,那個Type-C接口也是USB 3.2 Gen 2的,視頻輸出接口只有一個HDMI,音頻輸出接口有5個3.5mm和一個SPDIF輸出口,Z490主板的網絡設備大多都進行了升級,這款主板提供了WiFi 6無線和2.5G有線網絡,用的都是Intel的方案。

主板採用第二代堆棧式鰭片散熱器,新的設計有一個特殊的二級結構,使流經鰭片的氣流可以從鰭片的前緣進入,然後由其他百葉窗和鰭片引導,這種設計可以極大的提高熱量傳輸性能,並配備更粗的8mm直徑直觸式熱管強化供電散熱,採用新的製造工藝,縮小熱管與散熱器之間的間隙,大大的提高了熱傳輸效率。

PCMark 10整機性能測試

PCMark 10的整機基準測試總分其實各款CPU差別不大,分到細項的話銳龍7 3700X的基本功能是最高的,可能是PCI-E 4.0 SSD有點關係,但生產力方面它表現和Intel的三個差太遠了,應該和CPU的頻率偏低有關係,酷睿i7-10700K在生產力和數位內容創造的表現是最好的。

而應用程式的測試上,其實四個處理器的差別不算大,畢竟都是負載比較輕的Office和瀏覽器應用,這些八核處理器運行起來輕鬆得很。

基準性能測試

Sandra 2020的處理器計算測試可以測試出處理器的運算能力,一般來說核心數量和線程數量多會更占優勢,當然實際結果也得看處理器的頻率,酷睿i7-10700K的處理器計算整數項目酷睿i9-9900K高出一些,其他方面算力基本一樣,比上代同位置的酷睿i7-9700K多了一倍的顯存所以整體計算能力高了一個檔次。

SuperPi是一個完全比拼CPU頻率的測試,是單線程的測試,也是Intel的傳統優勢項目,雖然說酷睿i7-10700K的單核睿頻比酷睿i9-9900K更高,不過實際上真要跑到那個頻率有點難度,這和Windows 10的線程調度有關,所以它比酷睿i9-9900K還低一些,和酷睿i7-9700K差不多,但是看數字就知道差距很小。

wPrime的算法和SuperPi不一樣,這裡酷睿i7-10700K單線程依然有問題,多線程方面的表現也比酷睿i9-9900K低一些。

西洋棋測試酷睿i7-10700K的單線程依舊不怎麼給力,多線程方面性能和酷睿i9-9900K差不多。

7-zip使用內置的Benchmark測試,酷睿i7-10700K在壓縮測試里比酷睿i9-9900K更強些,解壓縮兩者差不多,但這個測試裡面AMD銳龍的表現太強了。

3DMark的物理測試,這裡酷睿i7-10700K的表現就是最好的了,不過在TimeSpy測試中和酷睿i9-9900K拉不開差距,而FireStrike測試中混合銳龍7 3700X差不了多少。

創作能力測試

x264以及x265是兩個老牌開源編碼器,應用相當廣泛,這次我們使用了新版本的Benchmark,它能更好的支持AVX2指令集。基本上酷睿i7-10700K的性能表現和酷睿i9-9900K差不多,由於多了超線程的支持,對比起比上代的酷睿i7-9700K,它在多線程方面的表現強了不少。

Corona Renderers是一款全新的高性能照片級高真實感渲染器,可以用於3DS Max以及Maxon Cinema 4D等軟體中使用,有很高的代表性,這裡使用的是它的獨立Benchmark,酷睿i7-10700K的結果比酷睿i9-9900K好一些。

POV-Ray是由Persistence OF Vision Development開發小組編寫的一款使用光線跟蹤繪製三維圖像的渲染軟體,其主要作用是利用處理器生成含有光線追蹤效果的圖像幀,軟體內置了Benchmark程序。單線程方面, 酷睿i7-10700K、酷睿i9-9900K和酷睿i7-9700K性能差不多。多線程方面,酷睿i7-10700K與酷睿i9-9900K基本一樣, 性能比酷睿i7-9700K好得多。

Blender是一個開源的多平台輕量級全能三維動畫製作軟體,提供從建模,雕刻,綁定,粒子,動力學,動畫,交互,材質,渲染,音頻處理,視頻剪輯以及運動跟蹤,後期合成等等的一系列動畫短片製作解決方案,我們使用的是2.81版本,現在只用測試工程來測試CPU的單線程性能,多線程測試使用官方的Benchmark工具。這個測試里酷睿i7-10700K的單線程性能終於 稍微正常點了,測試結果和酷睿i9-9900K差不多。

Blender Benchmark軟體運行的是bmw27和classroom兩個項目,統計最後的渲染所需的總時間, 基本上酷睿i7-10700K的多線程性能和酷睿i9-9900K差不多,比酷睿i7-9700K有很大進步。

CINEBench使用MAXON公司針對電影電視行業開發的Cinema 4D特效軟體的引擎,該軟體被全球工作室和製作公司廣泛用於3D內容創作,而CINEBench經常被用來測試對象在進行三維設計時的性能,單線程酷睿i7-10700K的表現 和酷睿i9-9900K、酷睿i7-9700K差不多,多線程性能基本和酷睿i9-9900K一樣,只不過這項測試AMD表現比較強罷了。

遊戲性能測試

上一代的酷睿i7-9700K是性價比最好的遊戲處理器,現在的酷睿i7-10700K則展現出了比酷睿i9-9900K更好的遊戲性能,跑出來的幀數基本都比酷睿i9-9900K更高,完全可以取代後者作為新一代高端遊戲處理器。

溫度測試

待機溫度沒啥特別這裡就不說了,酷睿i7-10700K的全核負載頻率和酷睿i9-9900K都是一樣是4.7GHz,而且它的電壓高得多,但溫度依然要比酷睿i9-9900K低了5℃,這是因為Comet Lake-S的一個改良點就是用了更薄的封裝方式,降低CPU內部熱阻提升散熱性能,看來Comet Lake-S這個改動相當的有用。

功耗測試

在功耗測試方面,目前我們已經有專門的測試儀器用於測量顯卡的準確功耗並記錄相應的曲線,但是對於CPU的功耗,我們只能夠通過平台功耗的高低來進行對比。而從這次第十代酷睿處理器的首發評測開始,我們將在CPU功耗測試中引入專用的設備,可以直接測量主板上CPU供電接口的供電功率,然後結合AIDA64中的CPU Package功耗檢測以及常規的平台功耗,以此來反應參測CPU的功耗高低。

目前絕大部分主板都只通過CPU供電接口為CPU進行供電,因此CPU供電輸入的功率變化基本上就是CPU功耗變化所引起的,監測該接口的功率就可以直接反應CPU功耗的高低。AIDA64的CPU Package功耗以及平台功耗則是進一步的參考數據,用來體現整台平台的功耗組成。

此外必須說明的是,目前我們測量的是主板上CPU供電接口的輸入功率,並非直接的CPU供電功率,因此從該理論上來說應該是略高於CPU的實際供電功率,而且會更因為主板的不同而產生變化,但是這個測試數據仍然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因為電源實際上是對主板進行供電而非直接對CPU進行供電,因此對於電源的選擇來說,直接測試CPU供電接口的供電功率更有實際意義。

待機時,酷睿i7-10700K的CPU接口輸入供電和酷睿i7-9700K差不多,略低於酷睿i9-9900K,整體平台功耗也差不多,AMD的銳龍處理器在待機時功耗整體偏高,不論CPU供電口輸入功耗還是平台整體功耗都高出不少。

用AIDA 64 Stress FPU負載的話,酷睿i7-10700K即使在核心電壓比酷睿i9-9900K高出不少的情況下,CPU供電接口輸入功耗還要略低一點,反映到平台整體功耗也要低一些,當然這也有主板VRM轉換率的關係,不過CPU本身更低的負載溫度也有助於降低CPU本身的內部電阻,從而降低功耗。

超頻測試

其實看CPU的負載電壓我就知道手頭上這顆酷睿i7-10700K超頻能力應該沒有之前那個酷睿i9-10900K好的了,實際測試確實如此,我們在BIOS裡面把CPU核心電壓設置成1.35V,防掉壓設置成Turbo,可以把酷睿i7-10700K的全核頻率超至5.1GHz,實際負載時核心電壓1.38V,可以穩定通過AIDA 64 FPU烤機測試,5.2GHz基本上就不穩定了,可以截圖留念,跑R20都不行。

此外我們用功耗儀測試了酷睿i7-10700K的CPU供電接口輸入功率,從默認的217W上漲到247W,超頻後功耗漲幅並不大,但其實頻率漲幅也不算大。

酷睿i9-9900K的替代者

CPU迷你天梯榜 (完整CPU天梯榜)

酷睿i7-10700K基本上就是酷睿i9-9900K的再版,兩者用起來基本沒啥區別,酷睿i7-10700K的溫度還要更低一些,而且價格更便宜,酷睿i7-10700K現在報價3299元,而酷睿i9-9900K還要3999元,雖然說Z490的價格要比Z390貴了一些,但是差距絕對沒有700元這麼多,再加上現在Z490的用料普遍好了不少,同價位的Z490其實會更好一點,如果不是手持Intel 300系列主板想升級CPU的話,酷睿i9-9900K已經沒有入手的意義,直接買酷睿i7-10700K是個更划算的選擇。

只不過呢,性價比方面酷睿i7-10700K與規格相近的銳龍7 3700X差得遠了,後者現在只需要2199元,可提供相近的多線程性能,而且它的真正對位產品應該是頻率更高的銳龍7 3800X才對,現在Intel也只剩下遊戲方面的優勢了,畢竟Zen 2的MCM結構帶來了較高的內存延遲,這方面對高幀率遊戲相當的不利,高頻的Intel酷睿處理器在這方面還是有相當大的優勢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KVPTjXIBd4Bm1__YhHK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