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廣深」壓力那麼大,為何大家還要擠破頭往一線城市裡面鑽?

2019-10-18     趣說人文

(為什麼世界上最難戒的東西不是煙,而是鄉愁?)

或許,很多在外發展的年輕人,都想著先在外面掙點錢,等上了點年紀也有些許存款的時候再回鄉圖發展。但是回鄉,非得等到老之將至?這是一個我經常思考的問題。

或許,這也是很多如我一般,遠在他鄉漂泊的人,都會思考的一個問題。事實上,這個問題儼然成了一個社會話題。特別是近兩年,隨著內地城市的快速崛起,越來越多的人離開了北上廣,選擇了回鄉,又或者去了近鄉的一些城市謀求發展,而更多的人,卻還思忖著、考慮著、動搖著、徘徊著......

(鄉愁如舟,在你不知不覺間,已翩然靠岸...)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每個人都對生養自己的故土,有著深深的眷戀。每一位遠在他鄉的漂泊遊子,或多或少,都會擁有屬於自己的一份鄉愁。即使不是「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的刻骨悲楚,也會有著「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無盡思念。

每每遇到從家鄉出來的人,總是有問不完的話,敘不完的舊。「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聽著熟悉的鄉音,說些鄉間的碎事,吃點熟悉的鄉味,一杯濁酒也滿是濃情。離家越遠,其情越切。

(離家越遠,其情越切)

每個人都會對自己的故鄉魂牽夢繞,可為何有那麼多的人依舊在外漂著?我想這裡面不定交織著太多太多的東西,需要細細梳理。

越是大的城市,機會也越多,生活也愈發的便捷優越。一些有著比較高教育背景、或者早一步成功的人,往往會優先挑選這些繁華之地。除此之外,很多從政或者求學的人,因為工作崗位的特定性,又或者為了得到更好的教育而不得不去了他鄉。

當然更多的人則是背井離鄉,為了找一份能夠養家餬口的生計而去了繁華的「造夢之城」,從此在他鄉和家鄉之間年復一年的遷徙著,這種行為,我們稱之為「打工」,這也是絕大多數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以及生存現狀。

(家鄉的地鼠)

不論是出於什麼樣的緣由,生活在他鄉土地,日子過得久了,隨著接觸交往的日漸深入,很多不同地域的人最終組成了各自的家庭,不得不在他鄉安頓下來。

總之,歸結起來就一句話:我們總是有著太多的「不得已」。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如果說城市是一個容器,它的容量畢竟也是有限的。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遷徙而來,城市容量也日漸飽和,甚至是過飽和,越來越多的問題不斷凸顯了出來。

首先,嚴峻住房問題。因為是剛需,人多房少的客觀因素加上商人的炒作,致使大城市房價迅猛飆升到一個天價,從而成了困擾中國家庭的最主要問題。

其次,工作崗位的短缺。同一個崗位上,競爭壓力大,淘汰率高,致使失業的人越來越多,跳槽率也越來越高,給用人單位和求職者都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希望你歸來,滿滿的都是收穫)

第三,教育資源的緊缺。這一點在北上廣深特別明顯,因為教育資源的短缺,導致適齡人群得不到應有的教育。很多孩子不得不離開父母回鄉接受教育,成了留守兒童,得不到父母最直接的愛。

第四,城市環境壓力大。人多車多,導致城市環境壓力特別大,許多城市不得不採取限號限牌的措施來緩解壓力。新能源的普及速率跟不上,傳統能源的消耗越來越大,最終演變成嚴峻的環境問題。

(你離開家之後,猛地抬頭,發現滿眼都是城市的鋼筋森林...)

還有許許多多的問題,不一而足,不再贅述。總之,在大城市生活,就一個字:累。特別是對於中低薪水階層而言,簡直就是「煎熬」。於是很多人產生了回鄉發展的想法。至於回鄉到底有什麼利弊,下面作些簡單的總結。

首先,經過這麼多年在外學習工作的經驗,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掌握了一些技能,也有點小的積蓄,這讓他們回鄉之後,於生活方面,多多少少有了一些基礎。

其次,這幾年,全國各地都在努力發掘自身優勢,處於一個『百家爭鳴』的階段。政府也出了很多政策鼓勵回鄉投資,讓廣大遊子回鄉發展有了政策的保障。

(回鄉,何須等到老之將至?)

再者,隨著交通的日漸便利,運輸成本越來越低。中國的物流業特別發達,遍布四野,從而使產品的運輸不再成為難題。

第四,我國網絡特別發達,就算偏僻的鄉鎮也通了網絡。加上我國強大的線上線下營銷能力,使產品銷路廣為增加,足不出戶就可談生意。

第五,小城市生活成本和生產成本低廉。房價低,生活壓力小。

(或許有一天,你真的回來了,不必驚訝,茶已經給你倒好了...)

綜上所述,回鄉時機,已經趨於成熟。但是盲目的回鄉我是不贊同的。

如果有回鄉的意向,一定要多結合實際情況,多考察,多對比,多權衡。正確的抉擇往往需要時間和空間多個位面的考量才能敲定,而非圖一時興起的草率魯莽。

無論何時,生活都不是特別容易的事兒,需要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門外若無南北路,人間應免別離愁」。回鄉,何須等到老之將至。但願此刻,每個想回家的遊子,正走在回鄉的路上......

(註:部分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及時與本文作者聯繫,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KO-3AG4BMH2_cNUgcafu.html

聊聊王家大院

2019-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