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得了痔瘡不用怕!學會預防和處理,做一身輕鬆的准媽媽

2019-10-23     媽咪參考

「本文由媽咪參考原創,感謝支持,歡迎轉發分享」

痔瘡,由於所處的位置和對生活引發的不便,讓它成多人難言的尷尬事。然而,作為多發性疾病,痔瘡的造訪常常不由人的意識來決定。如果是孕婦得了痔瘡,對本就不便的生活會造成更大的影響。

媛媛就在懷孕期間得了痔瘡,這讓她有苦難言,吃不下也睡不香。由於怕影響胎兒,媛媛又不敢亂服藥,只能默默忍受痔瘡的痛苦。可時間長了,難免影響媛媛的心情,讓她變得易怒又焦慮。

根據世界女性孕育前後調查報告顯示,有80%的女性在生產前後都會誘發痔瘡,由於孕期的特殊情況,一旦發病一定要及時就醫處理。

什麼是孕期痔瘡

所謂孕期痔瘡,就是指孕婦直腸末端和肛管處的靜脈叢發生了擴張所形成的靜脈團,用耶魯大學婦產科臨床教育瑪麗·簡·敏金的話說,就是肛門靜脈曲張。

由於處於孕期的女性盆腔內的動脈血流量大大增加,子宮變在,腹壓升高並壓迫盆腔,使得靜脈受到了壓迫而產生了回流不暢的情況,痔瘡就這樣形成了。

孕期痔瘡經常會讓孕婦伴有大便出血,或肛門墜脹以及貧血等情況,會極大的影響孕婦的日常生活。

痔瘡的表現

1. 疼痛

由於肛門處的神經比較豐富,感覺敏銳,如果在便時或者便後,此處有刺痛、脹痛或灼痛等情況,就有可能是得了痔瘡。

2. 瘙癢

得痔瘡時,肛門處的分泌物會較之前增多,這也增加了真菌感染的機會,引起肛門濕疹而發生瘙癢等症狀。

3. 感受到腫塊

如果感覺到直腸區域有腫物或者腫塊,或者在排便時有類似皮膚的突起,也是痔瘡的表現之一。因為痔瘡會在腹壓增加比如咳嗽、下蹲或者用力時脫出

4. 便血

便前或便後,肛門處有出血的情況,且血液顏色鮮紅,血便不相混合,就有可能是患有內痔。因為內痔的早期表現就是噴射性的出血,使手紙帶有鮮紅的血液。

孕期更易患痔瘡?

1. 在懷孕期間,女性體內的血容量會增加50%之多,當靜脈中的血液增多,循環加快時,靜脈就會變得粗大。

2. 由於子宮增大,壓迫到其他臟器,使得下半身血液流動變緩,從而造成阻塞。血管壓力過多,使得痔瘡更易形成。

3. 孕期便秘會加劇痔瘡的形成。

4. 孕婦情緒過於焦慮或緊張也會影響血管,導致血管出現腫脹。

5. 痔瘡會隨著胎兒月份的增加而變得嚴重,是因為胎兒的子宮的重量會給直腸造成過多壓力,使得痔瘡排出體外,加重病情。

6. 痔瘡的形成也與長時間站立有直接關係。

孕期不同痔瘡,緩解方式不同

1. 內痔

內痔是指長在肛門裡面的痔瘡,症狀一般為便血、大便乾燥、便秘等,嚴重時會有肛門墜脹疼痛的感覺,且在排便後有腫痛之感。

緩解方法:

每天三次外塗孕婦專用的痔瘡膏,且在外塗藥物前用溫水對患處熱敷或坐浴熏洗5至10分鐘。如果便血嚴重,可改熱敷為冷敷,減少傷口出血,等情況好轉再改為熱敷。

如果有痔瘡脫出的情況,可以適當做些戶外運動,每天早晚進行兩次提肛運動,每次30至40次即可。

2. 外痔

外痔就是指長在肛門外部的痔瘡,症狀一般為肛門周圍的皮膚有破損或者感染,有疼痛感;有些會出現肛周有肉球或局部增大的情況,甚至伴有劇烈疼痛。

緩解方法:

外痔治療相對簡單,只需按時按量塗抹孕婦痔瘡膏,再戴上一次性手套對相應部位進行按摩就可緩解。如果同時伴有炎症,孕婦一定要用孕婦專用的痔瘡洗液對痔瘡進行清洗,等消炎殺菌後,再塗抹痔瘡膏。

媽咪嘮叨:

孕婦平時一定要合理安排飲食,規律排便,並保持肛門處的清潔衛生,有條件的情況下要堅持熱敷或坐浴,這樣能更好地預防痔瘡形成。


媽咪參考,用科學的育兒經驗,給你絕對的乾貨分享,用專業知識為孕媽和寶寶護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K1U1424BMH2_cNUgQik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