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有沒有積食?留意這4個「信號」,新手寶媽尤其要注意

2019-05-19     晴葉星空

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寶媽們都滿懷「愛心」,覺得一定要給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但是隨著孩子的成長,家長就會發現,照顧孩子其實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吃喝拉撒都相當的麻煩。於是很多新手寶媽會到處吸取經驗,但是東一句、西一句也不知聽誰的好,所謂喂養過程中總會有些不當,讓寶寶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尤其是積食,是孩子非常容易出現的。

新手寶媽要留意,出現這4個「信號」,寶寶很可能積食了:

一、注意檢查寶寶的舌苔:帶孩子去看病的時候,醫生總會讓孩子先把舌頭伸出來看看,因為舌頭可以直觀的反映出孩子的身體狀況。所以,每隔一段時間,家長就要趁晨起的時候聞一聞孩子的嘴巴,如果味道酸腐難聞,就說明寶寶腸胃出現了問題,若舌苔厚膩變黃,就說明孩子已經積食了。

二、注意觀察寶寶的睡眠:胃不和則臥不安,孩子積食了,食物堵塞在腸胃難以消化,脾胃就要在晚上「加班」工作,孩子的腹部就不舒服,晚上睡覺就會經常翻身,還會盜汗、磨牙,半睜著眼睡覺,喜歡撅著屁股、抱著肚子「趴睡」。

三、注意寶寶的食量變化

孩子正在長身體,而且對各種味道充滿好奇心,只要食物色香味沒有太大的問題,就不會厭食,但是如果吃多了、吃撐了,體內有積食,寶寶的食慾就會下降,飯量突然減少,這是因為腸胃裡囤積了食物未消化完全,就沒有空間容納新的食物。

四、注意寶寶平時的排便

寶寶的排便也是有規律可循的,如果發現寶寶兩三天不排便,大便像「羊糞球」一樣乾燥,而且排便困難,就很可能出現了積食的問題,食物在腸道中囤積的時間較長,水分一遍遍被吸收,大便就會變得乾燥。

孩子消化不好,可以通過食療和小兒推拿兩個方法來調理:

1、飲食健脾胃

孩子積食後,不僅消化不好,腸道免疫力還會下降,導致孩子自身的抵抗力下降,體質越來越差,孩子會三天兩頭的生病。所以家長要重視給孩子調理脾胃,經常給孩子喝雙低聚乳清水,用溫水沖開,幫助孩子清理體內的積食,把脾胃調理順暢,讓孩子消化好、吃飯香。

2、經常揉腹部

小兒推拿也是幫孩子緩解積食的好方法,每天晚上,吃完晚飯一個小時左右,給孩子揉揉肚子,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打轉,可以促進胃腸蠕動,減輕腸胃的消化負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K-H0BmwBmyVoG_1ZgXg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