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水本心
有位家長與我溝通他孩子的問題時說: 「我現在雖然有點嬌慣他,但我很早就和兒子定好了遊戲規則,我對他說,我現在可以給你提供一切生活來源,可以照顧你的一切,到你大學畢業後,你就要靠自己啦,你不但要自己養活自己,照顧自己,而且還要養我照顧我。」
說這話的朋友之所以來諮詢,就是因為孩子高中畢業後在家啃老6年了。
類似的話,很多家長和我說過,表達共同的意思是:我現在可以對他無限好,但我不允許他啃老。
但很多說這話的朋友最後都沒能如願以償。這些年接觸的案例中,這種類型的孩子比比皆是。
有些孩子出國留學後回家啃老;有些孩子名校畢業後高不成低不就,最後就在家啃老;我還有一個大同學已經啃老二十多年,媽媽80多歲了,她自己也40多歲,還沒嫁人,沒工作,一直在家靠媽媽的退休工資度日。而當初,她也曾經對我說過,媽媽曾經那麼希望她能完成媽媽年輕時沒實現的創業夢想。
為什麼我們家長想要孩子自立自強的願望有時很難達成呢?為什麼啃老的問題孩子越來越多呢?這一現象背後主要有三大原因:
第一,孩子不相信。
家長說不允許孩子啃老的話,很多孩子是不相信的。
當我詢問孩子們聽到這話的感受時,有個孩子對我說,我知道我媽媽不過是嚇嚇我而已,雖然我不打算將來在家啃老,可是她只有我一個兒子,她那麼愛我,那麼慣著我,我才不相信她將來不管我了。
很多孩子大學畢業後心安理得地在家啃老,心裡是有足夠底氣的,他不相信他的父母會真正棄他不顧。
第二,孩子沒動力
「啃老族」當中有很多來自於殷實的家庭,因為從小家境富裕,這些孩子物質上沒有任何匱乏感,因而也就沒有掙錢的動力。
曾經有土豪的兒子對我說: 「我爸爸那麼有錢,我一輩子都用不完,我還要工作掙錢幹什麼?」
人的動力有物質與精神兩種,這種孩子沒有追求物質的動力,精神動力又沒有形成,所以就啃老了。更可怕的是,這樣的「啃老族」,常常會覺得生活沒有意義,因而有可能變得抑鬱。
第三,家長不負責。
很多家長雖然說著不允許孩子將來啃老的話,行動上卻嬌慣著孩子,沒有真正去教會孩子獨立,所以孩子也只有啃老啦。
有一則新聞:
一位媽媽含辛茹苦把兒子養大,兒子大學畢業後很快就有了工作。可是,他每個工作干不到一個月就辭職,總是抱怨工作任務繁重,早上要早起,晚上要加班,太苦,太累,受不了,所以乾脆辭職待在家裡。
已經兩年了,他心安理得地賦閒在家,要麼上網打打遊戲,要麼用媽媽不多的工資去社會上消遣時日。對於媽媽的指責,他振振有詞地說: 「如果你不能養活我一輩子,為什麼從小對我那麼嬌慣?「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看,孩子啃老其實是家長的責任:
教好的孩子根本不願意啃老,沒教好的孩子啃你沒商量。
我是允許孩子啃老的。女兒初三曾經想要輟學,我對女兒說:
媽媽允許你啃老,但媽媽只有能力管你的衣食住行,其他我想幫都幫不到你啦。
如果你不繼續讀書,我沒法讓你受到更好的教育,擁有更高層次的精神世界,找到更多的生活意義;
你如果不繼續讀書,你沒法做你喜歡做的工作,選擇你喜歡的生活,因為你想要的工作和你喜歡做的事情常常對學歷有要求;
如果你將來不工作,你就不能結交更多的朋友,也無法發現你對這個世界是多麼有價值。
如果這樣的生活是你要的,那麼我允許你啃老。
其實媽媽允許你啃老,是允許你按照你的興趣和理想規劃自己的人生,去走你想要走的路,並且可以很堅定地往下走,不必擔心物質生活的匱乏。
因為通往成功的路,總是充滿了坎坷,堅持下去需要動力信心和底氣。
媽媽允許你啃老,是想你不必為物質的匱乏而妥協與放棄,是想讓你碰到任何困難也會有堅持走下去的勇氣,相信只要你堅持,最後必定能過上你想要的生活。
我想今天的我們,是可以允許孩子啃老的。我們允許孩子啃老,是給孩子人生的底氣,是希望我們的孩子不是為生存而活,而是為理想而活。
因為在上一輩積累了豐厚物質的今天,他們完全可以選擇他們更喜歡更豐富更精彩的人生。
而當他們真的如是選擇並為之努力的時候,啃老也就對他們失去意義了。
你說對嗎?
有錢的父母千篇一律,智慧的家長萬里挑一。
投資自己,成就孩子!因為,我們的高度,決定了孩子的起點。推薦訂閱【百家講壇】著名講師、國學大師曾仕強教授的家庭教育專欄,投資自己,給孩子更高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