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戲骨李雪健:出道40年,獲「影帝」大滿貫,身患癌症卻堅持拍戲

2020-02-29     電影維度

或許每個演員都能演戲,但不是每個演員都能成為李雪健。良好名聲的背後,是李雪健對演繹事業的由衷熱愛與付出。他對於「演員」二字有著自己的敬畏與忠守。

作為一名演員,無論主演還是配角,李雪健演活了劇里的每一個角色;作為演藝界的老戲骨,他為後輩樹立了做人做事的榜樣,這是最難能可貴的,值得大家尊敬的。

在這個顏值為王、流量至上的時代,「小鮮肉」、明星有很多,但真正擔得起「匠心」二字的演員卻極少。「影帝」李雪健算是其中一位,演誰像誰,說的便是他啦。

李雪健老師在娛樂圈中是德藝雙馨的老戲骨,從出道以來沒有任何的負面新聞,從來沒有炒作。所有的關注和讚賞都是實至名歸,而且李雪健老師都是憑藉自己的作品在娛樂圈中站穩腳跟,成了很多年輕演員的榜樣,當然這些年輕演員中包括胡歌、靳東等。

李雪健1954年2月出生於山東菏澤市的農民家庭。14歲時,李雪健就在學校宣傳隊,16歲進工廠時,因為在學校會演點節目,也進了工廠的宣傳隊,山東快書、舞蹈、小合唱,李雪健什麼都能演。

在工廠的那幾年,李雪健一邊當車工,一邊在宣傳隊宣傳,演些「樣板戲」,《白毛女》、《紅色娘子軍》、《沙家浜》等。當時李雪健還有個外號叫「小穆」,就是在演完《白毛女》的穆仁智之後被人起的外號。

1973年,李雪健到雲南當兵,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因為他出身不好從小就被人看不起,宣傳隊最受歡迎,他就一心想加入。​

李雪健曾在採訪中回憶道:「現在往回看當時主要是想改變自己的處境,想贏得別人的尊重,沒想到由此走上了表演之路。」

他在回憶錄中曾提到,「我們這代人經歷比較多,當過知青上山下鄉,當過工人,進過部隊,更相信人各有各的分工,因為要吃飯要生活,所以總要工作,不勞動就沒有收穫,至於勞動幹什麼就是分工不同,能幹上一份跟自己個性貼切的工作,是難得的好緣分。」

1977年,李雪健到了空政話劇團,來到了北京。1987年從空政脫下軍裝,到現在的國家話劇院。

李雪健是名副其實的優秀表演藝術家,從事戲劇影視表演工作40多年,崇德尚藝,執著追求,形成「含蓄、真誠、淳厚、樸實」的表演風格,塑造了眾多生動鮮活的藝術形象。

他是《水滸傳》里的「宋江」,是《焦裕祿》里的「焦裕祿」,是《新上海灘》里的「馮敬堯」,是《搭錯車》里的「孫力」,是《渴望》里大家熟悉的「宋大成」,還是《九·一三事件》里的林彪。他演活了劇里的每一個角色,更讓這些角色因為他的演繹,而迸發出全新的生命和活力。

2000年,在拍電視劇《中國軌道》時,李雪健被查出患了鼻咽癌​。團里的領導提出讓他暫停拍攝,但李雪健卻拒絕了領導的好意,他是那麼敬業,無比的熱愛表演。為了不影響拍攝,​李雪健決定邊治療邊拍攝。

最後,劇組從陝西渭南搬到北京來拍,上午李雪健去醫院治療,下午他回劇組拍戲。當拍完最後一個鏡頭,全組人含著淚給他鼓掌。

經過積極的治療和自身的鍛鍊,李雪健的病情得到了控制,抗癌的道路上,李雪健已經堅持地走了20年。

李雪健演技精湛,演什麼像什麼,在娛樂圈是一位當之無愧的德藝雙馨老前輩。李雪健一生獲獎很多,比如說飛天獎、百花獎數不勝數。拍戲四十餘年零緋聞零負面報道,婚姻生活讓人羨慕。

李雪健的愛人名字叫做于海丹,于海丹氣質不俗,出落大方。是一位「賢妻良母」型的妻子。

于海丹,出身知識分子家庭,也是一名影視演員。而且早在李雪健跑龍套的時候,于海丹就開始演主角了,那會李雪健因為覺得自己配不上對方就只會一個勁的對於海丹好,也不敢表白,但還好妻子心思細膩在遲遲不見他表白的時候主動倒追,後來兩人在1983年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後,他們育有一個兒子,名字叫做李恆,是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的研究生畢業,和張藝謀、陳凱歌都是校友。不僅學歷高,長相還帥氣。李亘很有志氣,他從來都不利用身邊的關係為他鋪路。

李雪健老師常年在外拍戲,于海丹卻成了對他毫無怨言的賢內助。不僅把家裡搞得井井有條,還把兒子培養的十分出色。據說,在2000年,李雪健老師被查出鼻咽癌,于海丹更是不離不棄,為其忙前忙後,找各種治療方案。

在娛樂圈中充滿了各種誘惑,像這樣38年如一日恩愛如初的老夫老妻非常少的.圈內大多都是結婚幾年之後分道揚鑣,或者是拋棄了自己的糟糠之妻,網友直呼這是嫁給了愛情,婚姻讓人羨慕。小編也希望他們一家生活幸福,今後李老師​能夠給我們帶來更多更好的作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Jb2dknABjYh_GJGV1Vz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