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的「虛汗」,中醫稱之為「自汗」

2019-07-28     中醫三人行

有一種出汗,常常發生在天氣或身體不熱的時候,稍微活動則出汗更加厲害,還伴隨怕風、體倦乏力、面色蒼白無光澤、容易感冒等症狀。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虛汗」,中醫稱之為「自汗」。

自汗有很多種類型,上面所說的自汗屬於「表虛自汗」的範疇。中醫治療表虛自汗的經典名方,就是玉屏風散。

主治「表虛自汗」,提高免疫力

該方最早出自宋代張松《究原方》,但原著已失傳。有的學者認為該方出自元代醫家朱丹溪的《丹溪心法》或元代醫家危亦林的《世醫得效方》。

玉屏風散由黃芪、白朮、防風3味藥組成,具有益氣固表止汗的功效。用於表虛導致自汗和經常容易感冒之人,比如體質虛弱、免疫力低下、易出虛汗、易感冒的人。

在中醫學裡,「表」是肌表的意思,人的肌表,包括皮膚、毛髮、肌肉。人的肌表由衛氣主管,起著防禦病邪、保衛人體的作用,相當於人體的免疫力。

表虛之人,衛氣必定虛弱,不能固護肌表,免疫力低下則不能抵擋風邪的侵襲而容易感冒;表虛之人,衛氣不能固守津液,津液外溢,表現為出汗多,同時還怕冷、怕風等。

中醫認為,肺主氣,衛氣由肺主管。肺氣來源於脾,脾氣足則肺氣充足,肌表則堅固。因此,玉屏風散用甘溫的黃芪,大補肺脾之氣,使衛氣充實、肌表堅固,汗液不易流失;用白朮健脾益氣,使肺氣得到充養,進而加強止汗;防風,別名「屏風」,藥性辛溫而散,可以在肌表起到防禦風邪、驅散風邪的作用。

玉屏風散的藥味雖然少,但組方非常精當,三藥合用,使衛氣充足,免疫力提高,肌表固密,自汗怕風的症狀自然就痊癒了。該方命名為「玉屏風散」,是因為它有益氣固表、防禦風邪的功效,好像為肌表衛氣不固之人加了一面御風的屏障,而且珍貴如玉。

可治過敏性鼻炎,臨床適用廣

玉屏風散可用於治療過敏性鼻炎。是否有道理呢?

中醫認為,肺主氣,開竅於鼻,肺氣通於鼻。如果肺氣虛弱,衛氣不固,外邪容易由鼻侵犯人體,可以導致鼻塞、流涕、噴嚏、嗅覺不靈等過敏性鼻炎的症狀。玉屏風散具有益氣固表的作用,如果堅持服用,能夠充養肺氣,提高衛氣防禦能力,提高患者抗過敏能力,起到治療過敏性鼻炎、預防復發的作用。

對於症狀較嚴重的患者,可以在玉屏風散基礎上,適量加大防風的劑量,也可以酌情加蒼耳子、辛夷花、白芷、川芎等中藥入湯劑煎服。

但是,中醫治病必須以辨證為基礎,過敏性鼻炎除因肺氣虛弱外,還與脾、腎虛損有關。對於脾、腎虛損為主的患者,單純用玉屏風散就顯得不夠了,要聯合健脾、補腎治療。

玉屏風散適合於證候為表虛衛氣不固的過敏性鼻炎患者,此類患者臨床上除突發鼻癢、噴嚏、流清涕、嚴重者嗅覺減退或消失等症狀外,還伴有汗出惡風、面色白、舌淡苔薄白、脈浮虛等表虛的證候。

注意事項

使用玉屏風散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玉屏風散作用溫和,安全,無明顯不良作用,可長期服用,而且要小量久服才可見效;用量不宜過重,過重可能出現胸悶不適。

陰虛盜汗的人是不宜服用玉屏風散的。盜汗多是因為陰虛火旺、迫津外泄導致的,治療應當滋陰降火,而不宜用甘溫的玉屏風散。

近年來,玉屏風散在臨床上的應用範圍不斷擴大。除用於治療表虛自汗、免疫力低容易感冒和過敏性鼻炎外,還可以用於腎小球腎炎、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口腔潰瘍、慢性蕁麻疹、美尼爾綜合徵、病毒性心肌炎、慢性結腸炎、面神經麻痹、支氣管哮喘、皮膚瘙癢症、習慣性便秘、原發性多汗症等病的治療。

玉屏風散治療的疾病範圍雖廣,但必須以辨證為基礎,應用要與表虛的證候相符。


中醫三人行所發圖文僅作公益性分享,意在分享積極健康的內容供大家學習參考。涉及治療需要,請聯繫中醫師診治指導。

點贊也是一種支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J_NnSGwB8g2yegND0cO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