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地下室一定髒亂差,看看這五個「地下室」

2019-11-07   預製建築網

來自:建築師瘋人院(ID:Archifun)

說到地下空間

說到早些年北漂一族的地下居所

腦海中所浮現的畫面

都是這樣的……

或是這樣的

實則不然

地下空間也依然可以

『高端大氣上檔次,低調奢華有內涵』

01

Pizza 22披薩店



莫斯科 / Architecture bureau DA

Photograph:SergeyMelnikov

莫斯科歷史悠久的城市中心

一棟只有三分之一處於地面層的

地下製鹽廠

現如今已是一家活力滿滿的披薩店

如何將-6.5米處的地下空間

打造成色彩豐富

充滿吸引力的就坐區域

是該地下餐廳的最大看點

身處歷史感濃重的城區

改建理念必定要帶有文脈特徵

設計師保留並突顯了建築的原始框架

使其成為現代元素的外殼

複雜的幾何形與建築的悠久歷史相碰撞

擦出別樣具有韻味的火花

開放式廚房

許多種有樹木的花盆

為就餐者營造了一種

如同在地面層一樣舒適的感覺

Pizza 22披薩店最大的亮點

便是位於整個就餐空間中心

色彩鮮艷的紅色樓梯

它是為地下環境帶來活力的關鍵要素

是整個建築改建設計的點睛之筆

Pizza 22披薩店內部設計

輕盈、極簡、沒有繁雜的細節

令就餐者身心輕鬆

靜享美味時刻

02

BLUENOTE

北京爵士樂中心



Chiasmus Partners/China

Photographer:Eric Zhang


吃貨有福

爵士樂迷們更有福

在華語音樂教父李宗盛和田坦的努力下

國際最知名最頂級的爵士樂表演機構品牌

BlueNote被引入中國

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Blue Note北京俱樂部

該俱樂部位於美國領事館舊址的地下

入口位於東側

由一組大台階連通地上與地下部分

客人們順著樓梯向下進入門廳

穿過展有爵士樂發展史的狹長走廊

來到位於地下五米的寬敞的迎賓大廳

通過迎賓大廳

又是一個帶有藍色光暈的大樓梯

直達音樂主廳

豁然開朗

逐級向下的階梯式觀眾區

波浪形的天花板

配合藍色光暈

渲染出神秘氛圍

音樂廳寬度大進深小

並非傳統的觀眾與表演者

定位分明的鞋盒式布局

一層二百多個靈活可拆卸的座位

二層大小不同的開敞式觀演台

令舞台上的表演者有一種被觀眾包圍的感覺

一系類的空間營造

為兩者打造恰到好處的空間關係

為彼此塑造良好的音樂體驗

簡單的內部材料及色調

溫馨的室內燈光

一流的音響系統

經過對位置精心設計的揚聲器

趣味性的座位布局

助力好音樂的呈現

除了美妙的音樂演出

美食美酒以及貼心的服務更是不能少

高品質的廚房和酒吧

配合著頂級音樂廳

為觀眾提供多維度的豐富體驗

這樣的一座

沾染著些許皇家氣質

紮根於北京市中心

迎合著北京的大氣和包容性的

美國爵士樂品牌俱樂部

你是否也想去親身體驗一下呢

03

E6 – 本土一間

北京 / 無邊界建築設計

攝影:夏至

原北京膠印廠的地下空間

是一個11m×14m的長方形盒子

委託商BENTU希望這裡成為一個

能夠承辦各類文化活動的場所

集會與活動需要開敞的空間

然而場地中央的柱網

卻成為空間需求的阻礙

如何對其進行消減呢

入口通向地下的樓梯

為設計師帶來了靈感

使其聯想到極簡主義藝術家

索爾·列維特的作品和理念

「挖掘材料最原初的物質性本身」

設計師對不同空間

進行了不同色調的統一

圍合空間的牆體採用

3米高清水混凝土板材

同混凝土柱子保持同一色調

並通過豎直向上的尺度控制

限定了承擔活動的空間

地面及空間中可移動的集合體塊台面

也保持同一色調

色調的統一模糊了柱的邊界

消減了柱子原本強烈的存在感

3米標高以上部分全部塗白

「天」與「地」界限分明

空間一角的天井

為地下帶來了自然的採光

配合灰白的恬靜基調

給人帶來清新素雅之感

配有滾輪的模塊展台

劃分活動空間的水吧檯

一字排開形成倒掛的柱廊的

纖細的圓柱形混凝土吊燈

也為整個地下場所提供了

豐富的空間體驗與具有節奏性的變化

與模塊展台配套的混凝土「魔方」

也是向極簡主義藝術家

唐納德·賈德的作品致敬

也是對委託商BENTU產品理念的呼應

04

北京大郊亭社區居民活動中心


北京超級建築設計諮詢有限公司

攝影:唐康碩

社區雜亂昏暗的地下閒置空間

搖身一變

也能成為一個溫馨明快

可供居民交往活動的公共場所

北京大郊亭社區

文化底蘊濃厚

設計師便以閱讀為主題貫穿空間動線

設置了從室外入口一直延伸到中廳的

長達28米的書架牆

中廳將場地四大功能區塊連接起來

同時也作為多功能活動室

滿足了多種社區活動的需求

發光的頂棚設計

試圖營造出具有室外感的院落空間

同時也淡化了地下採光不足的問題

考慮到該社區居民活動中心的使用者

大多都是老人和兒童

設計師便採用坡頂『小房子』

作為活躍各個功能空間的元素符號

溫暖的木質

清爽的色彩

令居民體會到家一般的感覺

這樣溫馨有愛的社區活動中心

身處各地社區的你們

也值得擁有

05

羅浮宮博物館入口

貝聿銘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

現今巴黎的地標性建築之一

世界聞名的地下空間改建項目

羅浮宮原是法國王室皇宮

作為博物館先天設計不良

入口狹窄且空間規劃雜亂

有了這座『金字塔』

博物館便有了足夠的服務集散空間

參觀者可通過這裡

直接去到自己喜歡的展廳

菱形玻璃與鋼的組合

將巴黎的天空投射到博物館的出入口

為地下設施提供良好的採光

為觀眾帶來美妙的光影體驗

金字塔的造型

將儘可能大的面積

包容在了儘可能小的體積內

玻璃的通透性

將擴建體對原建築的遮擋

降到最低

玻璃的反射性

照映出羅浮宮蜜褐色的石塊

如同向這座建築崇高的地位致敬

貝聿銘認為

再也沒有其他擴建實體

能夠優雅地與這座

被時光褪去光芒的宮殿融合在一起

金字塔這一古老的符號

與玻璃材質這一現代技術融合

形成古典美與現代美的碰撞

在藝術氛圍較為濃厚的巴黎地區

羅浮宮金字塔

將以新的視角引領文化和藝術的發展

地面之上車水馬龍

地面之下精彩紛呈

發現更多有趣的地下空間

讓我們的美好生活再多一個「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