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歸去橫牛背」:《村晚》這首詩中的「橫」字好在哪裡?

2020-03-19   梧桐樹邊羽


這應該是指宋詩《村晚》,是南宋詩人雷震最有名的一首七絕,被選入了小學語文五年級的教材。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這是一首仄起入韻,押平水韻「四支」部的七絕。「陂」、「漪」、「吹」在平水韻中是一個韻部的,也就是說在當時,這三個字的發音接近。

此詩當成於雷震老年歸隱時期,從老人的視角觀察、描寫山村景色和牧童吹笛,在文字中透露出對這種閒適生活的滿意和喜愛。

在一個長滿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滿滿的,山銜住落日淹沒了水波。放牛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上,隨意地用短笛吹奏著不成調的的樂曲。詩的前兩句為靜景,後兩句為動態,但是疏朗清淡的描寫中無不透露出詩人對山野田園樂趣的欣賞。


其實通讀下來,就會發現詩句中用得好的詞並非只有「橫」一字,第二句的「山銜落日」的「銜」也是非常有特色。我們可以看到,這兩個字都是動詞,而且是帶有形容詞味道的動詞。

而在詩詞中用得好的動詞,我們叫它們「詩眼」。

詩眼不是詩的中心思想,而是詩歌中最能開拓意旨和表現力最強的關鍵詞句。

而在這首詩裡面,這兩個詩眼正好分別代表詩眼的兩種作用。

「橫」字開拓意旨,即對詩意走向有關鍵作用。

「橫」字不僅僅是一個動作,在動作中散發出一絲隨意,隨性,正是整首詩要表達喜愛、欣賞的山野田園樂趣,沒有壓力、只有閒適。

「銜」字則通過一個動詞來描寫落日正在山塘的位置,賦予了這幅畫面超強的動態生命力,在這首詩中的落日景色中是表現力最強的一個字。

雖然詩的主旨是抒發雷震對美麗的傍晚村間景色的喜愛,但是詩眼兩字將景色寫活,並通過「橫」這種狀態自然表現出不但景色美,而且還很閒適的生活狀態。有情有景,相輔相成,名篇才得以鋪就。


詩眼讓詩歌描寫的畫面真正靈動起來,用得好的話,就是畫龍點睛。我們之所以稱之為「詩眼」,是因為在這些字詞里看到了靈氣和生命力。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如果詩眼不靈動,不放光,那整首詩都死氣沉沉,自然不吸引人。

當詩人在創作詩歌的時候,首先是確定要抒發的感情,即主旨。然後再圍繞主旨對詩的結構進行架設、鋪陳,最後在鍊字磨句,通過不同的「詩眼」,讓整首詩歌靈動而具有生命力。

詩眼是圍繞著中心思想的一口口活泉,讓整首詩朝著正確的方向流動起來,既表達出詩人的張力,又引導著讀者的感受。

一手好詩,選擇好的字來形成詩眼,是最後一道上光打蠟的工序。不排除有些詩人是天才,隨口吟得,字字珠璣,但是更多的創作者的「詩眼」都是苦吟打磨出來的。

先天的才氣性格加上後天的努力認真,才能真正寫出有生命力的詩。

「橫」字好在哪?

好在是個優秀的詩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