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好時光,每天聽見有趣的蘇州。
盛夏時節,每一次出門都是對自己身體與靈魂的炙烤,特別是在烈日暴曬下躲無可躲的狀況更是令人絕望……
這時候蘇州古城區許多地方的林蔭路就成了行人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兩旁巨大茂密的行道樹成了我們最親密無間的戰友。那麼, 蘇州有哪些林蔭路呢?
留園路,香樟林蔭綠色走廊
首先是留園路——留園是在蘇州最早被稱為「路」的路(其它許多市內道路早先多稱為「街」),它也是蘇州市迄今為止唯一一條以古典園林名稱命名的市區道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留園就在這條路上。
留園路路面並不寬,路兩邊種滿了四季常綠的香樟樹,枝葉茂密,一層又一層,重重疊疊,整段路面幾乎都被濃濃的綠蔭覆蓋著,耀眼的太陽透不過繁枝茂葉,一走上這條路,頓覺清涼和舒心。
據說,留園路也是蘇州最早以香樟樹作為行道樹的一條路,這裡的香樟種植於上世紀70年代。可是留園路的香樟樹為什麼會那麼密集,枝葉重疊呢?這倒真的是無心插柳。
香樟樹怕冷,當初種植時,為了預防香樟被凍死,園林部門就把香樟種植得特別密,原本行道樹木的間距在6到8米,可是這裡的香樟只有短短4米,以防萬一有樹木不能存活時,可以撤掉一些。
不過誰能想到,這些香樟竟全部存活了下來,成就了今天的香樟林蔭,綠色走廊。
虎丘路,宛如置身蘇州園林
虎丘路是通往「吳中第一山」——虎丘的一條景觀要道,道路全長1.4公里,從西園路向北延伸,直至居家橋。它是一條典型的園林式林蔭大道,可以說不進園林卻能同樣體驗到蘇式園林之美。
雖然虎丘路不長,但是道路隨地形的變化形成了流暢的弧形,城市美容師因地制宜,恰到好處地給整條道路進行梳妝打扮,以「園林風格,四季皆景」為綠化宗旨,將園林小品、黃石假山、漏窗雲牆等傳統造園符號巧妙地移植到此,注重植物的品種配置,色彩搭配,季節變化,使常綠樹與落葉樹相得益彰,喬灌花草遙相呼應,形成了一年四季不同的道路景觀。
法國梧桐,蘇式林蔭路
要說蘇州古城區內的林蔭路,可以報出一連串路名,十全街、十梓街、人民路、養育巷、中街路、五卅路、公園路……
而這其中最受蘇州人歡迎的大概是有著「行道樹之王」美稱的法國梧桐了。不過雖然人家叫這個名字,但其實它既不是來自法國,更不是梧桐。
法國梧桐其實屬於懸鈴木科,原產自東南歐、印度及美洲,近代由法國人最先帶到上海種植的,由於長得神似國內的梧桐,所以以訛傳訛就成了法國梧桐。
在盛夏,法國梧桐的遮陰效果印證了「大樹底下好乘涼」這句老話,它繁密巨大的葉片對城市空氣的凈化效果,都是其他樹種無法比擬的。
有些資料說夏天法桐樹下和陽光底下的溫差要達到5℃,並且氣溫越高,溫差越大,簡直就是戶外的立體空調啊。
法國梧桐進入蘇州城也有半個世紀的歷史了,在這些種植法國梧桐的道路當中,被蘇州人公認為顏值最高的,應該是公園路。
可能是因為公園路並不長,兩旁的店鋪不多,中間又有一大半是和大公園隔牆相望的,所以,幾十年來,公園路都是一條鬧中取靜的路。特別難得的是,公園路的人行道還特別完整和相對寬闊,所以非常適合行走。
由南往北,在梧桐樹下,你可以邊走邊聆聽大公園裡隱隱傳出的咿咿呀呀的二胡聲,再往北走,還可以聽到市一中的教學樓里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這是嘈雜的都市裡稀有的聲音,這是讓你覺得更加心靜的聲音。
如果你覺得公園路太短了,完全可以來來回回多走幾遍,會走出不一樣的心情。
法國梧桐下的林蔭路已經成為蘇州古城風景的一部分,艷陽之下光影律動,這是盛夏時節姑蘇最美的林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