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家學寶,成為更好的父母
家學寶主筆團|戀小暖
曾經,我的一位學生出現了明顯的厭學心理:上課常開小差分心,作業多次馬虎了事,英語和語文背誦從不按時完成,動不動就威脅說要輟學……
於是,我把他喊到辦公室談話,本想通過山區學生讀書的困難和艱苦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告訴他要好好珍惜如今難得的學習機會。
哪曾想這孩子抓錯重點,直接來了句話差點沒把我給氣死,他說:「老師,我也想去山區,那邊這麼窮,這樣我就不用上學了!」
誠然現在的孩子生活過得太好了,從娘胎出來就沒吃過什麼苦頭,對所謂的窮困山區根本就一無所知,居然還滿懷嚮往,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所以,我決定給他看這部紀錄片——《翻山涉水上學路》,讓他明白在地球的某個角落,有些人會為了能夠讀書,冒著生命危險也要勇往直前……
紀錄片中的孩子,他們的上學路就好比西天取經般困難,說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絕不誇張。
他們有的在高溫下徒步2個小時,踩著燙得齜牙咧嘴的沙子,橫跨整個大沙漠才能到達學校;有的更是要走100多公里,耗時七天才能去到學校報到,路途的長遠非常人能夠輕易忍受。
畢竟我挑戰過90公里徒步,走了兩天一夜,那雙腳丫子充血到慘不忍睹,好幾天都沒試過正常走路,那種痛苦的感覺致使我相信平生不會再有第二次了!
更何況這些孩子們要走100多公里的路,真的很難想像他們是怎麼做到、怎麼堅持下來的?
而惡劣的天氣和潛藏著未知危險的環境,甚至讓他們隨時都面臨著死亡的威脅。
他們有的渡河去上學,結果遭遇下雨天,水流非常湍急,不幸喪生;有的偶遇沙塵暴,自此音訊全無;有的路過長滿植物的沙地,稍不留意便會遇到蛇或蠍子的攻擊,中毒身亡,又或者是不小心掉落水中,成為鱷魚的腹中之物。
孩子們所經歷的困難和危險,如果真要全部列出來,恐怕一篇文章都不夠。對此,成年人也表示無能為力。
有個孩子的家長這樣說到:「我把他的命運交給神靈,剩下的我就無能為力了,我只希望神靈能在上學路上保佑他。」
可是,就算孩子們上學途中充滿艱辛和危險,就算孩子們讀書之餘還要取羊奶、飼養家畜、挖水井、在鹽礦上幫忙……但他們的內心總有一個無比堅定的信念去支撐著他們,那就是通過讀書,擺脫無知的生活,改變自己的人生。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古往今來,毋庸置疑讀書是一件好處多多的事情,它既可以讓人們增長見識,提升自我價值,又可以讓人們學到技能,改變糟糕命運。
但偏偏現在的很多孩子就是不願意去讀書去上學,不管父母們多麼苦口婆心地勸說,亦或者用盡各種方法軟硬兼施,也毫無作用,他們似乎總提不起學習的興趣,不少父母們應該為此都感到很懊惱吧!
那麼到底怎樣才能讓孩子愛上學習,愛上讀書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弄清楚孩子究竟為什麼不願去學習、去讀書?
原因一:學習漫無目的,不知為何而學
有些父母在孩子入學時並沒有明確告知孩子究竟為什麼而上學讀書,只是經常跟他們說要考高分、要好好學習報答父母,並沒有具體的學習目標。
所以,大多數孩子會產生錯誤的認知是為了高分、為了父母而學習。作為單純的學習機器,他們根本就沒有自己學習的目標,一旦沒有拿到高分,得到父母責怪,他們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不願讀書,有輟學的想法。
原因二:外界誘惑太多,無法定心學習
愛玩本就是孩子的天性,在他們自認為枯燥的學習和有趣的遊戲面前,他們很難能夠抵住誘惑地選擇前者。
有些父母雖說是陪在孩子身邊督促他學習,但是他卻在一旁自顧自地玩起了手機,看電影、打遊戲、刷視頻,這無疑會分散孩子學習的注意力,讓孩子很難集中思想去學習,只會嚴重地打擊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原因三:父母期望過高,施加壓力太大
有些父母常常把自己過多的期望放在孩子身上,幫他們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興趣班,很少會顧及孩子的想法,問他們願不願意做、喜不喜歡做。
這種強勢逼迫孩子讀書學習的方法只會給孩子施加越來越大的壓力,壓得他們喘不過氣,只會讓孩子喪失了自主學習的能力,越來越對學習產生煩躁心理,不願學習、不想學習。
稻和盛夫在《干法》一書里曾把人分為三種類型,其中一種是自燃型,即自我驅動力強,做事積極性高,無須藉助外力,自己就可以燃起來。
所以作為父母,他們無疑都很想自己的孩子成為這種自燃型的人:每天主動去學習,不用別人催促,會有計劃性有目的性地完成學習任務。
既然如此,家長們不妨試試看下面的方法,讓孩子愛上學習、主動學習、有效學習!
曾有人採訪過一個很著名的馬拉松運動員,問他是怎麼堅持下來的。他說方法很簡單,就是他每次開始跑的時候都會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比如跑到紅色的欄杆。而跑到那裡後,擁有小小成就感的他又會再給自己定下一個小目標,直到到達終點為止。
所以,有確立目標的孩子就像是一塊播了種的土地,生機勃勃,總有一天會長出苗子來。
父母給孩子定下的學習目標不用太大,比如下次考試比這次考試高五分就好,排名在班級上往前進步個兩三名,如此一步一步地慢慢往上疊加,孩子壓力才不會那麼大,才會有方向感、有目的性地去學習,才不會說漫無目的,厭惡學習。
而父母其實最主要的是要讓孩子明白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報答父母、報答老師,而是為了自己能夠擁有一個更好的未來。
不是每個孩子天生就會讀書,天生學習成績就很好的。
當孩子成績不理想時,父母給予他更多的應該是鼓勵和安慰,跟孩子說這次考不好沒關係,下次要更加努力,樹立孩子的自信心,而不是一味的批評和責怪。
因為批評只會增加孩子的挫敗感,讓他對學習失去了興趣。
同樣,當孩子成績優異時,父母應該要給予他適當的讚揚和肯定,或者是小小的禮品獎勵,讓他感受到學習帶給他的成就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愛上學習,更加主動地去學習。
俞敏洪說: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教科書。
《好孩子的成長99%靠媽媽》的作者張炳惠女士說:身教永遠大於言教。
要想孩子愛學習,父母們最應該做的就是以身作則,給孩子創造出一個愛讀書的氛圍。只有他們自己做到了,他們才能要求孩子去做到,要知道做比說往往更有說服力。
在孩子回家讀書學習時,父母們請放下你們手中的手機,跟著孩子一起學習,看書、練字、畫畫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亦或者你不想做這些,那也可以陪在孩子一旁,當他們有學習上問題時,儘量幫他們解決。
總而言之:讓孩子愛上學習其實並不難,關鍵就看父母們願不願意花多點時間,採取一些正確的方法去引導孩子了!
您的轉發、評論、點贊是我們分享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