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最佳「理財產品」明日第三次發售,華為摺疊屏手機被炒到12萬

2019-11-21     風雨雲

原創:獨角獸早知道

獨角獸早知道 iponews

|資訊撬動新資本|

年度最佳「理財產品」可能就是華為的摺疊屏手機Mate X了。

編輯 | N姐

本文僅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交易建議

11月15日10時08分,華為Mate X在華為商城正式開售,官網的售價為16999元,產品剛剛上架就被搶光了。稍後,在電商平台上,華為Mate X被喊出了3萬的售價。

但現在,3萬買下Mate X的人要竊喜了。在11月18日10時08分,華為Mate X以同樣的價格第二次發售,依然秒光,隨後黃牛黨和渠道商加價出售。據錢江晚報報道,在杭州,這款手機的二手價是8萬元,搶到一台賺6.3萬元,差不多一輛車的價格,你說刺激不刺激。

另據中新經緯報道,Mate X一度被黃牛炒到12萬元。

友情提示一下,華為此前預告稱,11月22日10時08分,Mate X還會有一次搶購的機會。(是的,就在明天)

黃牛都覺得瘋狂

據中新經緯報道,11月18日,Mate X的發售依然遇到了「秒沒」的情形。一位參與搶購的用戶表示:「不知道發生了就結束了,比雙11搶貨難多了。」

而與此同時,黃牛市場也在上演「瘋狂一幕」。18日上午,黃牛阿飛(化名)表示,華為Mate X現貨最新的報價是每部8萬元,先付定金,郵寄或者當面交易均可。「這款手機貨特別少,我們用外掛都搶不到。」

阿飛還稱,17日他們內部交易大盤顯示,共計賣出了4部,3部價格為9萬元,1部價格是8萬多元。「這機器最高出到過12萬元,簡直太瘋狂了。」阿飛說,「現在的價格是8.3萬元一部,想要的話抓緊,下午可能就沒了。」

另一位黃牛則表示,華為Mate X有現貨,價格為6萬元每部。

在某二手商品交易平台上,也有大量華為Mate X出售,價格在4萬元至8萬元不等。一位賣家表示:「現貨一部7萬元,不講價。」

值得一提的是,這款手機的螢幕供應商京東方集團副總裁原烽在15日首輪的搶購後在微博上評論稱,「我們同事也沒搶到,說是可能定價太低了」。

同樣受到追捧的還有三星近期發布的首款摺疊屏手機Galaxy Fold。據證券時報e公司此前報道,三星中國表示,11月8日上午10點開售的三星Galaxy Fold目前三輪銷售非常火爆,產品一經上架便很快售罄。

最早一輪發生在11月8日上午10:00,三星Galaxy Fold開售後不到5分鐘,便在三星網上商城、京東、天貓、蘇寧三星手機官方旗艦店宣告售罄。

緊接著11月11日上午10:00三星啟動了第二輪銷售,此次搶購活動中,火爆程度依舊,三星網上商城以及天貓、京東、蘇寧的三星手機旗艦店中的三星Galaxy Fold一經上架便火速售罄。

三星Galaxy Fold並未出現如華為Mate X這樣價格被爆炒的現象。

出貨量有限是價格瘋漲原因

據中新經緯,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飈表示,華為Mate X在黃牛市場被炒到幾萬元這種現象,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供貨太少。

「一是產能受限制,廠家不能判斷這個市場有多大;二是摺疊屏良品率不高,導致供貨量受限。」孫燕飈分析稱,「Mate X上市的時間是在春節前,消費者對其需求也較大,比如商場抽獎、送禮等,Mate X是很好的噱頭。」

據錢江晚報,經營數碼產品的小林也表示華為Mate X被爆炒的原因在於物以稀為貴。「現在整個杭州有沒有100台Mate X現貨都是個疑問,很多商務人士和科技公司的人,又想嘗鮮,價格就一路上揚了。」他也表示,摺疊屏的華為Mate X供應量很少。

對於華為Mate X首期備貨量問題,華為終端方面回應稱「量確實不多」。隨後,記者又詢問一位華為員工:「按照正常家庭網速能否搶到」該員工表示:「我覺得太難。」而今年2月,華為手機產品線總裁何剛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透露,預計Mate X的月產能可以達到10萬台以上。

如此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市面上流通的Mate X增多以及華為產能的提高,現在高價吃進的黃牛也存在被套牢的風險。對這款手機有興趣的消費者也不妨再等等價格回歸理性。

機構:摺疊屏是否成為主流仍難判斷

由於兼顧便攜性和大尺寸,摺疊機被認為是手機行業的下一個爆發點,各大廠商均在布局。

早在今年2月,三星就率先發布摺疊屏手機Galaxy Fold,但由於出現黑屏、閃屏和螢幕凸起等故障,三星對Galaxy Fold進行重新設計,正式上市時間被推遲至9月。

Galaxy Fold

如今,華為、小米、聯想、柔宇科技已各自推出摺疊屏手機,預計明年Oppo、Vivo、Google等將加入到摺疊屏的競爭中。

興業證券在研報中稱,今年是摺疊屏手機元年,但市場正式展開要待2020年以後,一方面除了等待摺疊屏面板技術進一步穩定、良率提升至可大量生產,另一方面則是要等待偏高的定價調整到多數消費者可負擔的水平。

興業證券還表示,近期國內多家廠商陸續發布摺疊屏手機,但要讓消費者大幅度地接受還有一段距離,包括價格、使用接口、厚薄度、軟硬體的協同搭配等,都還有進步空間。

據太平洋證券研報,有機構預測到2022年隨著良率和產能利用率的提升,價格有望下降到90美元,價格大幅下滑。基於對可摺疊手機的成本、技術成熟度和規模效應,Digitimes預計到2022年摺疊屏手機銷量有望達到5010萬台,在智能機市場中占比約3.4%。

但也有機構不那麼樂觀。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將今年摺疊屏手機的出貨量下調至40萬,不足原來的四分之一。其預計,2019年至2021年期間出貨量分別為40萬、320萬和1080萬台,2022年和2023年將分別提升至2740萬台和3680萬台。但這一數字相對於全球每年十幾億台智慧型手機出貨量來說並不多,目前摺疊屏是否會成為主流仍難判斷。

此外,目前摺疊屏手機可能還存在一些技術上不成熟的問題。如Mate X的介紹頁面就有一行提示:請勿在零下5℃及低於該溫度的環境下彎折手機。

綜合自:每日經濟新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IN8ejG4BMH2_cNUgUfh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