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奶爸 — 綻放在成為自己的路上,愛死磕自己的非典型理工暖男
稿件來源:秋葉寫作特訓營
助教:林琳
編輯:燕子
身邊勤奮的朋友都喜歡在業餘時間開拓副業。
發展一門副業,既能賺外快補貼家用,又能體驗多種職業,還能規避職業風險,我特別贊同。
但我發現很多人所謂的副業,是「物業老大爺式」的工作方式,既是保安,又是水暖工,又是電氣工……只是把自己當一塊磚,哪兒有空位就往哪兒搬。
有的上班族,白天上班,下班開專車,或者賣東西。還有的全職媽媽,閒余時間做做品牌代理,做做微商。這些工作方式無可厚非,但如果一個人缺乏正確的規劃,那就只能算兼職,遠稱不上副業。
很多人錯把兼職當副業。
「兼職賺錢」只是出賣時間換取臨時性的收入補貼,它未必長遠,隨時瓦解,難以幫助個人成長。
真正能長期實現副業賺錢的人,都把副業作為伴隨一生的職業規劃,從專業能力、資源整合、個人身份全方位去打造自己的副業。
一、 副業不是盲目跟風,而是要有專業背書
盲目跟風的重災區,往往集中在直播帶貨和朋友圈微商。
李佳琦年入千萬,讓很多年輕人覺得直播太容易,這時代賺錢太容易,卻忽略了他背後專業能力的積累。
他大學就有化妝課,拿過第一名的好成績。畢業後在歐萊雅工作,日復一日做櫃哥,用整整三年的時間,成為櫃檯最懂化妝品最會銷售的導購。他家裡有上萬隻口紅,你隨口說一個色號,他3秒就可以幫你找出來。
他現在做的事,拱手讓給你,99%的人都接不住這飯碗。沒有超強的專業能力背書,你混不下去。
很多高端的微商,也是職業化妝師在賣美妝工具,執證營養師在賣保健品和食材,設計師在賣衣服……人們更相信專業人士對產品的把控。
所以,當我們想憑副業的能力去挑戰他人吃飯的本事時,要先踏踏實實做好專業能力的儲備。那些沒有專業背景,看到風口就一擁而上的人,只會很快敗下陣來。
如何為自己準備「專業背書」?恰恰應該從主業出發。
其一,將主業作為基本盤,為開啟副業蓄能
我認識一位做房產置業顧問的朋友,他經營了一家線上房產諮詢公司,因為對自媒體感興趣,也開了自己的公眾號。
他的自媒體傳播內容,選取的角度除了房產置業顧問,就是房地產行業觀察者,地產營銷操盤手,以及解答房產類問題的音頻主持人。
所有身份都沒有脫離「房地產」這個基本盤,而是以此為基礎不斷向外延伸。
先讓自己成為主業領域的專業人士,很多機會也就隨之而來,在心理上,也會收穫更多自信心和認同感,為將來開啟副業蓄能。
其二,將主業作為訓練場,磨鍊可遷移的綜合能力
在穩定的平台中,我們可以利用已有資源,毫無負擔的提升自己,先度過生存期。同時,要拋棄打工者心態,不斷嘗試新的方向,為副業磨鍊可遷移的綜合能力。
薛兆豐就是一個靠副業賺大錢的標誌性人物。他早年在北大國發院任職,靠在得到APP上寫專欄,賣課40多萬份而成名,還因為人氣爆火進入奇葩說。
羅振宇說:「他是為數不多的,真的能把經濟學說明白的經濟學家。」
薛兆豐正是依託於主業,磨鍊出可遷移的能力,「把枯燥乏味的經濟學課說得通俗易懂」,因而讓自己在其他領域也發揮了專業特長。
所以,當你覺得自己想發展的副業仍缺少專業背書,不妨嘗試利用現有的平台和資源,把工作當成事業來經營,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二、 副業不是多打一份工,而是身份多元化
人們熱衷於副業的目的,不外乎兩點:第一,增加收入,強化職業安全感;第二,追隨興趣和理想,尋找職業價值感。
這些都無法通過簡單地多打一份工來實現。
知乎上有位PPT設計老師,他做過很多兼職,去學校圖書館打過雜,當過優衣庫的庫管員,做過家教發過傳單。
靠著兼職賺來的錢,的確能滿足他的日常開銷。但是他發現,這不是他理想中的副業:隨時可以被取代,並沒有強化職業的安全感;沒有興趣和動力,並沒有增加職業的價值感。
後來,他專注於自己的興趣愛好,研究製作PPT,從通過參賽獲得認可,到成為PPT定製設計師,最後成為PPT講師。
在一個領域的基礎上,延伸出多個職業身份,每一個都成為可識別的專業標籤,才能發展成有職業安全感與價值感的副業。
如果一時找不到突破口,可以從兩個方向出發:
1、從興趣出發
副業的成敗源於堅持,而堅持源於熱愛。
如果你不擅長,你會做得勉為其難;如果你不喜歡,你會缺乏激情。
拿Papi醬來說,大家都知道,她因為做短視頻而成為了「宇宙第一網紅」。但她的爆紅,離不開她在中戲導演系讀研積累的手藝,也離不開她喜歡視頻,並在這個領域多年的深耕。
專注在自己喜歡、擅長且有價值感的領域,是很多人搞副業賺錢的秘密武器。
2、從優勢出發
奇葩辯手邱晨,她自稱是:「沒底線的辯手和不靠譜的記者,干不下去的編輯和半路出家的設計,沒動力的創意人和穿拖鞋的管理者。」
如果你仔細觀察的話,會發現邱晨的多元化身份標籤背後,一直離不開她的核心優勢,就是「極強的語言能力」和「一定的繪畫功底」。
這兩種技能,是她的底層賺錢模式。她從這兩個優勢提煉出自己的成功模式,再應用到其他領域,從而實現跨界銷售時間。
三、 副業不是分散時間和精力,而是資源的整合
在《副業賺錢》一書中,作者Angie提到了一種她很推崇的副業組合模式:寫作+教學+諮詢組合。
書里講到,她的一個學員,本職工作是名高中老師,寫作和演講的能力都很出色,同時還是一名兼職的職業生涯規劃師。
但她並沒有簡單地分散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在主業與副業間疲於奔命,而是將自己的資源整合規劃。
她通過寫作讓更多人知道了自己,不斷帶來諮詢者;隨著諮詢能力的提升,知名度越來越高,她結合了寫作、演講以及職業生涯規劃的能力,創辦了自己的社群,開啟訓練營課程,同時,也多次被邀請作為演講嘉賓到各地做演講。
能夠長期發展的副業,是資源的不斷整合,讓一個人的勢能成倍放大。整合的質量,就是你副業實現的速度!
如何通過整合,使自己的副業真正實現?這個時候,我們需要一些方法。
《副業賺錢之道:從0到1打造多元化收入》一書中,作者提出了開啟副業的SEGAR模型,可以幫助我們進行資源整合,為發展副業做準備。
Scan掃描。結合自身情況,掃描開啟副業需要整合的資源,具體包括人脈、經濟、能力、時間、精力、經驗,這六大籌碼的盤點讓副業開啟不再盲目。
Extract提取。提取出自己占據有利資源的方向,降低副業開啟的難度。這也就是為什麼高手往往選擇在自己的人脈關係網開啟副業,而全職媽媽最好的副業方向也是與育兒經驗相關的領域。
Guide規劃。有規劃才能不隨波逐流,好的副業都是長線主義。比如公眾號寫作是一種副業,但很多人因為賺不到錢而放棄,而有長期規劃的人,會發現它是連接讀者和作者之間的商業渠道。
Action行動。空有夢想不會讓一個人發生改變,需要有明確的行動計劃,計劃中須包含具體行動步驟,可能遇到的障礙、應對舉措、以及可衡量的標準。
Review復盤。資源會隨著我們的行動不斷發生改變,因而需要檢驗復盤,彌補不足,強化優勢,不斷完善。階段性地重新掃描,形成完整的閉環。
寫在最後
每個人都想有一份睡後收入,不靠死工資。副業本身是件好事。
但正如馬可·奧勒留在《沉思錄》中說過:「我們聽到的一切都是一個觀點,不是事實。我們看見的都是一個視角,不是真相。」
認清副業的本質,才能讓我們在改善生活的同時,找到興趣、天賦與利益的結合點,開啟適合自己的副業,從而更好地去實現自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IBcC0XABgx9BqZZIaEd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