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重疾險怎麼買?看這一篇就夠了

2019-07-18     譜藍保

原創: 譜藍君 譜藍保

作為父母,從孩子出生開始就是在打一場漫長的仗,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都希望能孩子最好的保障。

尤其是少兒重疾險,之前的大黃蜂、慧馨安就讓大家糾結好久了,現在推出了新的媽咪保貝、晴天寶寶之後,更是讓爸爸媽媽們難以抉擇——

「這款產品怎麼樣,和那款產品比誰更好?」

「我該給孩子買多少保額的?」

「孩子還那么小,有必要買終身的嗎?」

……

別急,今天,譜藍君就和各位爸爸媽媽一起來說說:孩子的重疾險應該怎麼買?

主要內容如下:

  • 為什麼要給孩子買重疾險?
  • 少兒重疾險怎麼挑選?
  • 這些坑你一定要避開!


1

為什麼要給孩子買重疾險?

在一個家庭中,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不可避免得面臨著患病的風險,一旦患上重大疾病,那麼對於家庭財務來說都是沉重的打擊。

尤其孩子身體機能發育不完善,抵禦病疾侵蝕的能力較弱,加上環境污染以及飲食習慣的改變等因素,孩子患病的機率比成年人高得多,這也是為什麼在有些保險中,孩子的保費比大人的還貴。

因此,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應該要配置重疾險。


不同於報銷型的醫保、醫療險,重疾險是給付型的,即只要罹患了合同里規定的病種且符合理賠條件,保險公司就會賠付當初約定好的保額給我們。比如買了50萬保額的重疾險,就賠50萬。

其次,大多數情況是只要確診了就可以申請理賠的,所以可能在治療之前,我們就能拿到理賠了。

這筆理賠金,你可以拿去治病,也可以拿一部分出來補貼家用,反正隨便你花。因此重疾險也被稱為是收入損失補償險

可見,重疾險具有緩解巨額治療費壓力、補償收入損失的功能。

當然,孩子還沒有收入,所以重疾險的收入損失補償功能對孩子來說沒什麼作用,但提前給付,能為家庭緩解巨額醫療費用的壓力,避免因為一時拿不出治療費而錯過最佳治療時間的情況。

對於流動資金儲備比較少的家庭來說,給孩子配一份提前給付的重疾險,還是很有必要的。

2

孩子的重疾險怎麼挑?

重疾險因為形態多樣、產品豐富,因此很多朋友遇到重疾險就頭疼:這款好像保障很充足,那款性價比好像很高,到底怎麼選?

大家之所以這麼難抉擇,一個重要原因也是重疾險的種類太多了~

如果按照保障期限來分:一年期重疾險、定期(長期)重疾險、終身重疾險;如果按照期滿保單價值來分:消費型重疾險、儲蓄型重疾險;如果按照重疾賠付次數來分:單次賠付重疾險、多次賠付重疾險;……


而且少兒重疾險還包含了少兒特定疾病、少兒罕見疾病……

爸爸媽媽們別急~

其實孩子買重疾險,和成人買重疾險的原則差不多,咱們只要解決好這幾個問題,就可以為孩子配置好重疾險了:保額要買多少?保障期要多久?要不要買重疾多次賠付的?有沒有包含少兒高發的重疾?

咱們下面逐一來解決——

1、保額一定要充足

大家一定要記住這句話:買重疾就是買保額。

與大人買重疾險同理,孩子買重疾,首先必須要買夠保額,保證大病來臨時,這筆保額是足夠支撐咱們的資料需求的。

一般情況下,成人重疾險的保額計算公式是:




根據衛生部的數據,我國目前治療一場重疾的平均開銷是50萬,醫保最高可以報銷15萬左右,另外要考慮生病期間的收入損失彌補,因此得出以上公式。

小孩沒有工作收入,當然就不需要考慮收入損失的彌補了;

不過孩子的社保屬於城鎮居民社保,而且繳費年限不多,因此報銷範圍和比例也會大打折扣,所以不建議父母預設社保會給孩子報銷多少治療費。

而且孩子買重疾險其實非常便宜,50萬保額的一年也才幾百塊,因此譜藍君建議大家直接給孩子買夠50萬保額的重疾險。

如果擔心以後通脹的問題,可以把保額調高,或者選擇有保額增長的產品,但保額不能最好不要低於50萬。

2、選多久的保障期,多少賠付次數呢?

一句話:看你的預算行事。

保障期限肯定是越長越好的,大家看人什麼時候最容易患重病?肯定是老年的時候嘛。所以保障終身的肯定比保定期的重疾險要貴

之前有不少朋友說:「孩子還小,買個保二三十年的就好了,等到期了,那時也有更好的產品出來了,孩子自己也有能力為自己供保險了。」

這麼說是沒錯,譜藍君曾經也是這麼想的。

不過譜藍君身邊有朋友就是給孩子配了一款保二十年的單次重疾險,後來孩子真的生病了,雖然順利拿到了理賠,也治好了病,但孩子以後再也沒辦法買重疾險了,只能毫無保障地「裸奔」。

所以譜藍君建議,夠預算的話,還是可以給孩子買個長期(保至六七十歲),甚至是保障終身的重疾險。


賠付次數也是多次的比一次的要好。咱們一旦患了重疾,理賠過後,單次賠付的重疾險就保單結束了,想再買健康險基本是不可能了,這才有了多次賠付重疾險的誕生。

雖然多次賠付重疾險是近幾年才出現的新產品,到底多次患重疾的機率有多少,還沒有權威的統計數據,但這個機率一定是存在的。如果預算充足的話,當然可以給孩子預留一點充足餘量了。

一句話總結:

如果預算有限,保障當下,選擇保障20-30年的單次賠付重疾險;如果預算比較寬鬆,適當延長保障期限,選擇保障到60、70歲;如果預算非常充裕,可追求更全面的保障,選擇保障終身的多次賠付重疾險,預留安全餘量。





3、一定要包含少兒重疾

有些疾病,基本只有孩子才會罹患,所以在很多成人重疾險中是不會包含這些疾病的保障的,這也是為什麼重疾險會區分出少兒重疾險、成人重疾險,前者包含少兒特定重疾的保障。

而且前面也有提到,孩子的免疫力比大人要低很多,患病的機率更高,治療過程以及之後的康復期可能比成人所耗費的時間和金錢也更多。

因此,咱們在給孩子買重疾險的時候,最好選擇少兒重疾險,即一定要包含少兒特定疾病的保障。

現在很多少兒重疾險,不僅保障少兒特定疾病,很多還有額外賠付,比如罹患了少兒罕見疾病,可能獲得三倍賠付!保障額度更充足。

和成人高發重疾不同,哪些少兒特定疾病比較高發,保監會並沒有統一的嚴格規定,所以各少兒重疾險保障的病種都不同。

譜藍君從各個渠道整理了一下數據,大概會有以下少兒特定疾病是比較常見的,大家可以參考:




4、最好附加投保人豁免

譜藍君一直說,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保障。萬一父母倒下了,孩子的保單連交費的人都沒了。

好在現在很多保險都有一個蠻人性化的設置:可以附加投保人豁免——如果父母作為投保人發生了約定的事故,孩子這份保單剩餘未交的保費都可以不用再交了,但孩子的保單依然繼續有效保障!

也就是說,萬一父母出了什麼意外,至少孩子日後還是有保障的。

所以建議大家給孩子買保險的時候,都附加上「投保人豁免」。

3

這些坑你一定要避開!

重疾險形態比較複雜,能玩的花樣比較多,貓膩可能也比較多,因此譜藍君給大家總結了配置兒童重疾險時,大家容易踩的幾個坑:

1、先給小孩配保險?錯!

很多保險代理人/保險公司在推銷產品的時候,喜歡從孩子的保障入手:愛孩子就給孩子買保險、給孩子買保險是父母負責任的表現……利用的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其實,上面也有提到,一個家庭中,每個成員都有可能會生病,無論是誰,都會對家庭財務造成影響,因此,每個家庭成員都要配重疾險。

但由於預算等等原因,很多家庭是無法一次性落實整個家庭的保障配置的,這時,咱們就要根據輕重緩急,來排個順序:先大人,後小孩

對,別驚訝,第一件事不是要給孩子買保險,而是應該給家庭支柱買保險。因為整個家都是靠他撐起來的,一旦他倒下了,對家庭財務的影響最重大。連交保費的人都沒了,談何保障。

因此,父母的保障先行,落實好了父母的保障,再配置孩子的保險。

2、無需追求返還和分紅

雖然現在國人的保障意識逐漸被喚醒,但如果認真看看大家給孩子買的保險,發現絕大部分還是教育金險。

「又有保障,又能當做給孩子儲備教育金,一舉兩得!」很多父母就是在這種糖衣炮彈的轟炸下掉坑的。


譜藍君早就跟大家說過,教育金險、養老金險……實質上都是分紅險。這種帶返還的保險,通常有兩個特點:保費貴,保障力度不夠,儲蓄效率低下。

大家看看自己手上的教育金險保單,如果要買到50萬保額,保費是不是動輒上萬?好多人給孩子買完教育金險之後,發現預算都用完了,兩個大人只能「裸奔」了。

實際上如果給孩子買一份純保障的消費型重疾險,每年幾百到一兩千就可以搞定了。

其次,很多教育金險的主險都是壽險,部分產品可以附加重疾險。而孩子是不用配壽險的,又因為保費昂貴,所以一般大家附加的重疾險保額也只有10萬、20萬,遠遠達不到實際治療需要的花費,此乃保障不充足;

其實這種教育金險,就是保險公司在純保障型產品的基礎上提高保費,然後拿每年多出來的保費去投資,等到了一定年限,開始把投資的收益分一部分給客戶,美曰其名為教育保證金。

實際上,甚少有消費者去質疑:這種教育金儲蓄的效率到底有多高?真的能解決孩子教育金問題嗎?

很遺憾,真實的情況是國內教育金險的實際年化收益基本不會超過4%,很多甚至只有1%-2%,比餘額寶還低。

如果咱們每年只用很少的錢去給孩子配置充足的純保障型產品,省下來的保費拿去做更高效的理財,那麼最終得到的收益會遠高於保險公司給我們的返還。

保險的作用就是保障,而不是什麼儲蓄、理財投資。

國家保監會都出來發聲了:「保險姓保,保障才是保險的本源!」

所以大家記住,買保險,只要關注產品的保障內容和性價比,不要掉進分紅、返本的這種理財型保險的坑裡。

3、無需關注保障的重疾病種

很多人總是擔心保險條款中的重疾病種有貓膩,一個個地去確認,又反覆對比哪個產品保的病種更多。其實大可不必。

為了理賠的規範,早在2007年,保監會就聯合醫師協會,發布了《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和使用規範》,對25種最常見、最高發的重疾,進行了統一的定義標準。

其中,前6種是必保的重疾,後19種是可選的,共計25種。目前所有的重疾險產品都會包含這25種重疾,無論是名稱還是釋義都一樣的。


後來經過數據的統計,這25種重疾已經占重疾理賠案例的95%!



數據來源:中國保監會

《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2006-2010)》

所以無論一款產品是保100種重疾還是108種重疾,其實差別都不大,大家不必去糾結了。

給孩子配少兒重疾險,咱們只需要像上面說的,關注是否含有少兒特定高發重疾的保障,比如白血病、川崎病等,就可以了。

4、大公司的產品更靠譜?不一定!

大家的認知中總是認為大公司比較有保障,但這在保險行業,其實並不成立。

首先,每一家能拿到保險牌照的,不僅要有一定的專業背景和資質,而且要繳納2億元以上的註冊資本,都是實力非常雄厚的大公司。

而且,每家保險公司都要受到國家保監會的嚴格監管,保證經營的穩定和償付能力的充足。所以,並不存在「小公司」就不靠譜這一說。

相反,很多朋友發現了,譜藍君平時給大家測評的產品,保險公司沒聽過,但是性價比都很高。而去「大公司」里找代理人諮詢的產品,都死貴死貴的。

實際上,保險產品是有一定的定價原則的,我們交給保險公司的保費,由以下幾部分構成:



其中附加保費中,就有一項「運營成本」,是用來支付廣告費、代理人薪資,實質上就是品牌溢價而已。

也就是說,保險公司打得廣告越多、招的代理人越多,產品也就越貴。因為這些成本最終都要由消費者來承擔。

不信?

大家一般覺得哪些是「大公司」?

中國人壽?平安?太平洋保險?新華保險?……譜藍君扒了扒他們每年的廣告費用,其中平安2017年的廣告費達到5500萬/天!



5500萬/天啊朋友們,再想想平某福動輒上萬的保費,咱們到底是來買保險,還是在為保險公司的廣告費買單?

關於大小公司的問題譜藍君之前已經專門開篇說過了,這裡就不再贅述,想了解的朋友可以點擊查看

《這家保險公司我聽都沒聽過,靠不靠譜啊?》

一句話:國內的保險監管制度非常嚴格,在任何一家保險公司買的保單都受到國家法律保護,大家儘管放心,專心規劃自己的保障方案和看產品就好了,不必執著於「大公司」。

4

總結

在給孩子買保險之前,一定要先把大人的保障配置好,因為大人才是孩子最重要的保障。

給孩子規劃保最重要的還是關注疾病和意外的保障。至於孩子日後的教育規劃,理應通過理財產品來實現,才能有更高的收益。

給孩子配重疾險,保額一定要足夠(50萬以上),如果預算有限,我們可以先保二三十年,等孩子成年後再加保;如果預算充足,可以延長保險期限,甚至購買多次賠付的重疾險,給孩子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記得要有高發的少兒重疾的保障,並且加上投保人豁免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HuRJC2wBmyVoG_1ZZZ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