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國太讓人痛恨,用了一件不起眼的商品,就瞬間整垮了中國人

2019-12-23     指點江山

清朝道光二十年,英國悍然發動了侵華戰爭,正式打響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侵華的第一槍,動搖了大清自給自足的經濟基礎,從而,正式開啟了中國近代史上的百年煎熬,逐步從封建社會步入到近代社會。那麼,這場影響深遠的戰爭因何爆發?難道地大物博的大清帝國還比不上一個歐洲島國?

除了世界貿易擴張的必要性以及清廷的腐朽,這一切的導火索皆因一樣東西:鴉片。

鴉片,俗稱大煙,它伴隨著整個中國近代史的始終。起初,鴉片是作為藥材進入的中國,早在唐朝時期,阿拉伯人便將罌粟傳入到了中國境內。因為,它有麻醉消毒的作用,所以,在《本草綱目》中曾明確記載過鴉片的藥用。當然,這段時期,還未發生過吸食鴉片的惡性情況。

鴉片戰爭是英國人發動的,因此,很多人認為鴉片是由英國傳入的,其實不然,把鴉片當毒品帶入中國的,是葡萄牙人。當時,英國的工業革命尚未完成,稱霸世界的是海上強國,葡萄牙則位列榜首。起初,葡萄牙人帶入的鴉片並不多,影響也不大。

直到十六世紀初期,葡萄牙占領印度之後,便瘋狂種植罌粟生產鴉片,由於,鴉片的驚人利潤,使得葡萄牙人開始向中國大量銷售。隨著鴉片輸入路徑的日益增加,清廷也逐漸認識到了危險。在雍正七年時,清政府首次下詔書禁煙。具體內容為:

「興販鴉片者,枷號一月,充軍;私開煙館,視同邪教組織,引誘人吸毒,判死緩,為從杖一百,流放三千里,袒護的人一律杖一百,判刑三年... ...」

後來,清政府發現,禁煙令毫無作用,不僅葡萄牙向中國輸入鴉片,連荷蘭人也開始向中國市場傾銷。到了十八世紀時,英國一路崛起,隨著工業革命的完成,他們的生產力得到了提升,因資本需求量的增加,所以,他們不斷的擴張並強占殖民地。

面對中國這樣一個巨大市場,英國早已覬覦,但是,英國商品在中國市場非常難銷,相反,英國每年都要從中國進購大量的茶葉、絲綢、香料、瓷器等,這就使得英國多年來在中國的貿易都有逆差。

英國人起初並不了解中國的經濟模式,以為中國的貿易口岸太少了,因此,他們想以武力逼迫,讓中國開通更多的貿易口岸。

起初,他們也沒打算做鴉片走私,還是希望兩國可以在開放的市場環境下公平交易。到乾隆五十八年時,英國遣使臣覲見乾隆皇帝,希望可以開放更多的通商口岸公平貿易。直到那時,大清才發現中國沒有所謂的邦交,相反,對其它國家甚至有些許鄙夷,乾隆認為:英國就是藩屬國,沒什麼特別的。

而且,因為英國人的路數不太合乾隆皇帝口味,結果,乾隆則以禮數不周為由,拒絕與之溝通。使臣的遊說雖然失敗了,但是,他們卻趁機看清了當時中國的社會形勢,也為後來的武裝力量提供了支持。由於,合理的交涉失敗,英國也實在眼饞中國這塊「肥肉」,於是,乾脆不顧廉恥向中國大量的走私鴉片。

可以說,鴉片貿易給英國資產階級、英印政府、東印度公司和鴉片販子帶來了驚人的暴利。可能連英國人自己都沒想到,中國人對鴉片的熱情簡直是前所未有。這一商品更是在瞬間就打破了中國對外貿易的長期優勢,使中國由二百多年來的出超國變成入超國。

其實,同一時期世界範圍內,鴉片都沒有被視為是一種毒品,大家只是當成一種煙而已,而且,也沒有任何國家像中國這樣全民沉醉於鴉片。比如:英國本土就是不禁煙的,每年英國消費的鴉片有300箱,大家就當閒著無聊吸兩下玩玩。英國有一支海岸緝私隊,50艘快艇,6000位船員,每天在英倫三島轉來轉去。幹嘛呢?禁酒。英國政府根本沒把鴉片當回事,他們覺得酒對英國造成的問題才是最大的。

那麼,為什麼鴉片來到中國後,就瞬間風靡全國了呢?

起初,鴉片的輸入量並不多,僅上流社會可享受這一「美味」。但是,隨著走私數量的日益增加,吸食鴉片的群體,開始向下層人民中蔓延。

這期間,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鴉片作為身份的「象徵」,區別貴族和貧民,畢竟,中國最初只能吸食煙草,拉不開差距。

其二,當時百姓無知,並不了解鴉片危害,甚至,深受上層社會「荼毒」,以為鴉片是個「好東西」。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鴉片的口味更刺激,相比普通煙草,更易達到感官體驗。

可以說,英國向中國出售鴉片獲得了巨大的利益,使得很多清廷官員因此更加腐敗,甚至,出現了軍隊里吸食鴉片的情況。「鴉煙流毒,為中國三千年未有之禍」。鴉片大量輸入,使中國每年白銀外流達600萬兩,中國國內發生嚴重的銀荒,造成銀貴錢賤,財政枯竭,國庫空虛。

雖然,上至皇帝下到老百姓,他們都了解鴉片的危害,但是,在煙癮的腐蝕下,一切禁煙條例都如同虛設。

於是,大家開始尋找解決之法。

道光十四年,許乃濟上書:「建議允許老百姓種植鴉片,自給自足,拒絕英國貨。同時,准許鴉片貿易,按藥材水平收取關稅,規定不可使用白銀交易,只能用貨物交換。」此論一出,立即得到了一眾大臣的反對,認為:鴉片荼毒已然進入骨髓,又怎能放任種植?

皇帝從心眼裡不同意解禁鴉片,而忠臣都以愛國之心絕對抵制鴉片。可是,怎料不少英國鴉片走私犯已經跟清廷的官員形成了利益鏈,雙方形成了一定的互惠關係,甚至,准許鴉片貿易已經成為了不少地方官的「灰色收入」。雖然,還是有不少忠臣高舉禁煙大旗,但是,卻也只是杯水車薪罷了。

到了19世紀初,英國成為世界資本主義最強大的國家,並且建立了「日不落」帝國。

道光二十年,即1840年,英國政府則以林則徐的虎門銷煙等為藉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George Elliot)、駐華商務監督義律(Charles Elliot)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

最終,鴉片戰爭以清政府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之後,中英雙方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至此,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不僅喪失了獨立自主的地位,還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同時,鴉片戰爭也揭開了近代中國反抗外來侵略的新篇章。

參考資料:

【《中國近代現代史》、《「第一次鴉片戰爭」》、《申禁售賣鴉片及開設煙寮上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H9veMW8BMH2_cNUgUv8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