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國內疫情逐漸緩解,可歐美疫情卻越來越嚴重了。
突然爆發的疫情,使部分民眾陷入恐慌,然後人們就開啟了瘋狂囤貨模式,美國的很多超市甚至連衛生紙都被搶購一空。
美國一超市內的飲用水、廁紙等全部搶購一空
圖片來自:USATODAY.com
美國警方也不容易,事情發生後一直呼籲大家不要緊張,但一方面又著實擔心自理能力比較堪憂的美國人民。別說,真不是瞎操心, 911還真就接到了報警電話,說家中已無手紙,請警方想想辦法......
對此,警方回應道:別再因為沒手紙用就打給我們了,我們真給你提供不了。然後,還一本正經地給民眾提供了一些手紙替代方案——用報紙、購物收據、衣服花邊、棉球都行,甚至還可以學瑪雅人用玉米棒子……
圖片來自:nypost.com
你們是來搞笑的嗎?
這樣,讓警察叔叔歇會兒,我們來幫美國人民回顧一下,人類這幾千年來都是怎麼解決擦屁屁問題的。
問題不難,解決不易
要問,人活著最簡單的需求是什麼,可能不少人都會答——衣食住行。沒錯,這是夠基本。可疫情來了,你就會發現,這還不夠基本,行,有也行,沒有也行。看來還可以簡化。
那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了吧,開門七件事嘛。但是,如果有一天,真的嚴重到門都開不開了,醬醋茶也不用想了,你才真的知道什麼才是最最基本的——吃喝拉撒睡,差了哪個都活不了。
如廁,是生活必需,然而這個大問題,人類直到今天也沒完全解決。
從考古學角度來看,人類最早的廁所出現至少有4000年了。
古希臘克里特島上的廁所非常大,很像現在的候車大廳。一圈或者一排長凳式的座位上挖著一個一個的圓口,下面是排水道。
古希臘廁所樣式
古希臘人很重視上廁所,甚至拿它當作一種社交。反正坐著也不累,大眼瞪小眼不如聊聊家常啊。
就是味道差了點。
有味道的社交
圖片來自:《糟糕的歷史》
希臘神話中甚至有多位負責上廁所事宜的神仙,比如糞神Stercutius、廁所神Crepitus和下水道女神Cloacina。
希臘的下水道女神Cloacina和我國的廁神紫姑
我國古代的廁所樣式比較多,有的設在大院子的當中,有的設在最後一間屋子,有的設在豬圈的上面——排泄物直接成為豬的飼料。這種廁所叫豬溷(hùn)。
廁所豬圈合一的結構
別看古代廁所樣式多,但真正大範圍普及才是近一兩百年的事。清中晚期的世界,還是隨地方便、污水橫流的,不管是巴黎、倫敦還是北京,城市周邊都瀰漫著難以描述的味道。
當然,即使是今天,即使是GDP靠前的印度,野便仍然普遍存在,只能……看作是一種文化吧。
過去靠刮,後來靠擦
相信在很久很久以前,人類擦屁屁——我們乾脆用文詞吧,拭穢——的方式都是大同小異的,找塊石頭或者土坷垃,雖然解決得不徹底,但總比換褲子強。
希臘還有一句諺語:「Three stones are enough to wipe your ass」,翻譯過來就是「擦凈屁屁,三石足矣」。
古希臘壁畫中,石頭擦屁屁示範
這是希臘人說的,名字叫「磊」的朋友不要找我麻煩。
在我中學時熱播的TVB名劇《尋秦記》中,生活在現代的項少龍穿越到了秦國。
如廁結束後,他突然發現古代不光沒汽車沒手機,連怎麼把自己搞乾淨都不知道。這時候有人遞來了當時的拭穢工具——一根小竹片。
黑古的難題
圖片來自:《尋秦記》
這個傢伙叫「廁籌」。
雖然不能苛責電視劇,不過這裡面還是有些錯誤。首先這麼短的廁籌肯定很難用,對柔韌性有要求不說,還很容易搞一手......
事實上,廁籌是很長的,而且比較薄,有點像舊時裁縫用的竹尺。
廁籌大概長這樣
第二個問題是,戰國時期有沒有廁籌還不好說。
國內考古發現的最早的廁籌是在敦煌馬圈灣遺址內,同時還出土了不少沾著排泄物的竹簡,時間最早也就是西漢。而文字記載廁籌最早的是唐代的《法苑珠林》。
敦煌馬圈灣遺址中出土的漢簡
《法苑珠林》是一本關於佛教的書,有趣的是,廁籌和佛教一直有著密切的關係。在《毗尼母經》中記載著這樣的一個故事——
有一天釋迦摩尼見一個小沙彌愁眉苦臉,就問他咋了。小沙彌說剛才用一坨蒿草擦屁屁,草上有刺,給自己刺出血了。
佛爺說:「這你就外行了,這事不能用草,也不能用石頭土塊,這都不講究。得用『竹木葦作籌』,而且必須是一次性的,洗乾淨再用也不講究。告訴你說,這還有個名,『是名上廁用廁籌法』」。
先知是不是這麼事無巨細咱不知道,但這說明在公元前好幾百年,印度就已經在用廁籌了。
既然佛爺說用廁籌是「法」,後學們當然就得當修行那麼照辦咯。以至於在一百多年前,草紙早就是標準拭穢工具了,我國的不少廟裡還在堅持用廁籌。
草紙
從刮到擦的轉變,是在元朝完成的。
有學者認為中國人覺得紙張是用來書寫和祭神的,關乎神聖斯文,絕不可以干這事。元朝統治者是大漠番人,沒有文化,才出此下策。這種說法有一定根據。在唐朝的一本「出家人行為守則」——《教誡新學比丘行護律儀》中,就明文規定「不得以文字故紙」拭穢,說明什麼?說明唐朝就有人用紙來擦屁屁了!沒人用何來禁止呢?人性畢竟是追求舒服的。
這麼說來倒是大漠番邦的統治者解除了人性的藩籬。元朝明確允許紙張拭穢,《元史》記載,「裕宗徽仁裕聖皇后」最孝順,婆婆出恭用的紙她都親自用臉先試試,看看是不是過於粗糙,真是宮斗劇都不敢這麼寫。
無獨有偶,篤信佛教的才子皇帝李煜就曾親削竹木為籌,來供給高僧使用,送出去之前還得自己用臉試試。
如此溫情體貼的帝王……不亡國就新鮮了。
對了,廁籌在過去還是一味中藥。
如果有小孩驚厥休克,就用廁籌刮他腦袋,或者焙乾了貼腦門。難產或者霍亂抽筋的病人,也可以在屋裡焚燒廁籌熏。當然,都得是用過的。
嗯,病人估計都是噁心醒的。
天南地北,各有高招
說完中國,再來看看外國——嚯,真是八仙過海啊!
古羅馬時期的公民們,使用一種叫做「tersorium」的東西拭穢,就是小木棍前面綁上一塊天然海綿。
Tersorium,跟今天的杯刷一樣(不是)
這玩意兒在公廁里是公用的,用完放在鹽水或醋水桶里泡著,下一個人涮涮再用。
哦,我真替當時的羅馬人民以及海綿動物門的朋友們感到難過。
正在涮Tersorium的羅馬人民
當然,大部分古人還是使用天然材料。比如玻里尼西亞人用碎椰子殼,南美人用玉米棒子,法蘭克人用大麻葉子,不知道上頭不上頭。
《源氏物語》中記載,日本皇族拭穢用「蟬翼」。對,沒有引申,就是本意。蟬的翅膀挺硬,得用溫水泡幾天才能用。據說因為蟬翼是透明的,這樣可以觀察到排泄物是否異常,從而知道自己生病沒有。
只能說,呃,日本皇族朋友還挺有生活情趣。以及,真的不會弄手上嗎?
蟬:你憑什麼......
據說,中世紀的英國王族是用鮭魚肉來拭穢,而法國王族是用大粗麻繩來回蹭……而且是非一次性用品。
不知真假,但願不真。
希望你以後還能直視三文魚刺身
維京人就比較奢侈了,他們用的是羔羊的羊毛。人家海盜有錢,倒也說不定。
最窮苦的要算北歐的因紐特人,他們那兒太冷,沒有高大樹木,但遍地都是鬆軟的苔蘚。於是……完了事……換個地兒……坐下蹭……
......
寫完文章
我坐在潔身馬桶圈上
檢查錯字
真是感嘆
生逢其時啊
......
撰文 | 信浮沉
部分圖片來自 | 123rf.com.cn
微信編輯 | 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