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之一。2019年,我市將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列入為民辦的十四件實事之一,累計投入綜合整治專項資金5.91億元,不斷改善農村基礎設施,農村人居環境得到顯著提升。
在靈武,提起臨河鎮二道溝村無人不知,黃河落日、岩畫、美麗村莊等多元化的文化交融,讓這個村莊成為臨河鎮一道亮麗的風景。據了解,2019年以來,臨河鎮將二道溝村作為重點打造的美麗村莊之一,在鄉村道路、村容村貌、凈化亮化等方面進行全面整治,環境改善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同時也讓村民們得到了實惠。
臨河鎮二道溝村黨支部書記范會:「因為我們二道溝村緊靠飛機場、保稅區,近年來飛機場客流量增長很快,這也帶動了二道溝村民宿、農家小吃的發展,使我們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夠增收。」
圍繞壯大產業、促農增收、結構調整等工作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臨河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亮點之一。隨著機場通道的打通,臨河鎮人居環境不斷改善,越來越多的遊客直接從機場出來,到臨河鎮購物、住宿、吃飯。村民呂元安看準了商機,開了一家文旅服務中心,年接待遊客2000多人次,生意也是越來越紅火。
臨河村村民呂元安:「這些年通過臨河鎮的引薦和指導,依託機場開放,我們臨河鎮確實道路寬了,亮化也搞得越來越好,這也吸引來了很多遊客。尤其是今年,雲南貴州、四川成都遊客特別多。比如我最近接待的全是上半年來的回頭客,確實帶動我們周邊農民做農副產品,生意確實特別好。」
築好梧桐樹,才能引得鳳凰來。2019年,臨河鎮在全鎮建立了一級網格1個,二級網格8個,三級網格56個,打造了臨河村、二道溝村美麗村莊2個,下橋村、紅柳灣村人居環境示範村2個,上橋村、石壩村、甜水河村環境整治村3個,人居環境質量得到全面提升。
臨河鎮副鎮長彭程:「我們對全鎮7個行政村的溝渠、道路、村莊、院落以及小區的衛生進行了全面整治,通過凈化綠化美化香化,使得全鎮的環境衛生得到了全面的提升。通過環境衛生的提升,老百姓環境保護的意識提高了,而且生活的環境美化了,幸福指數也提高了。」
臨河鎮處於我市最北邊,與之遙相對應是最南端的白土崗鄉,由於鄉情、區位不同,白土崗鄉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以重點區域打造、突出群眾參與為主。感受最深的就是白土崗鄉新火村四隊的村民,3.4公里的農村巷道硬化,極大地解決了群眾出行難的問題。村民馬保宏說:「以前這是石頭路,下雨颳風,道路泥濘,路也不好走,路修通後心情也好了。」
此外,記者在白土崗鄉看到,每個村都樹立著醒目的環境衛生戶戶評比公示欄。
白土崗鄉新火村黨支部副書記馬紅軍介紹:「我們組織村監會班子,每個季度挨家挨戶看衛生,衛生好的貼綠星,良好的貼黃星,村民也過來看。看到別人家貼的綠星多,我們家貼的紅星多,那就證明衛生不行,爭取下一步把家裡衛生搞好,這樣做效果挺好的。」
環境衛生戶戶評比公示欄中詳細標註了每家每戶的環境狀況,各項環境指標一目了然。這樣一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就由過去鄉鎮、村、隊三級幹部上門督促,變為群眾自我監督、自我管理、自我改進的自覺行為。
白土崗鄉副鄉長王敏:「探索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長效模式,推行了保潔員、護林員、巡河員三員合一模式,每天組織這『三員』進行定期不定期的保潔,鄉村兩級組織督查組,做到一天一巡查,三天一評比,一周一通報,力爭做到垃圾不落地,日產日清。」
據了解,今年以來,我市將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列入為民辦十四件實事之一,紮實推進美麗村莊建設。按照「村容整治、環境優良、便於生產、宜於生活」原則,科學編制70個村級鄉村振興規劃和臨河鎮、馬家灘鎮、郝家橋鎮、白土崗鄉、新華橋5個美麗小城鎮建設方案,建設美麗村莊21個、人居環境整治示範村21個、人居環境整治村(站)28個。白土崗鄉被自治區愛委會推薦為國家衛生鄉鎮;建成垃圾填埋場3座、垃圾中轉站11座、垃圾箱5561個,購買第三方服務,實行城鄉一體化衛生保潔,年處理農村生活垃圾4.9萬噸,全市70個行政村保潔覆蓋率已達到100%,垃圾處理率達到90%以上;嚴格落實河湖長制,配備三級河長107名、湖長12名、巡河員110名、保潔員264名,覆蓋全市85條478公里河道12座水庫。建設在線監測點12個,7個污水處理站穩定達標排放,入黃口水質達到Ⅳ類以上,規劃建設白土崗現代養殖示範基地,引導灌區養殖業「出戶入園」。深入開展「藍天、碧水、凈土」行動,集中開展六大重點區域整治。全年投入機械5.8萬台班,勞動力47.2萬工日,建設高標準農田15.4萬畝,清理雜物3.7萬噸,清理溝渠463條219公里。全年集中開展農村垃圾治理和「六大區域」綜合整治,累計投入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專項資金5.91億元,投入機械5.8萬台班,勞動力47.2萬工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留住鄉味、美化環境的同時,群眾的滿意度也顯著提升。
記者:尤立新
本期編輯:楊立鵬
責任編輯:唐春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GoU5AW8BMH2_cNUgRZD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