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在失戀時寫的詩,最後7字將失戀的心情寫得淋漓盡致!

2019-05-28     中華詩詞彙

如果你失戀了,或者約會被放鴿子,亦或是心愛的人離自己而去,你那時的心情又會是如何呢?一定不好受吧,也許會向李白那樣,推杯換盞,「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可能也會什麼都不做,默默地坐著,放空自己。唐代的時候,有這麼一位詩人,在自己失戀的時候寫了一首詩,將那時的心情,表現的淋漓盡致。

《寫情》

李益

水紋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

首聯交代了詩人此時的狀態,自己正躺在珍貴的竹蓆上發獃,思緒萬千。為什麼會如此呢?因為「千里佳期一夕休」,期待很久的一次約會在這個夜晚被爽約了。「千里佳期」與「一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表明了詩人對這次約會的期待之深,以及爽約的速度來得之快。

我想這種情緒很多人都能夠理解,就如同李宗盛的那首歌那樣,也許為了相聚我連見面時的呼吸都反覆練習。整夜失眠,在腦海里不斷地想著與你相見時的場景。可是,突然收到你拒絕的消息,之前的期待都煙消雲散。

「從此無心愛良夜」,從此以後我就再也沒有心情去欣賞這良夜了,這句與柳永的「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類似,但是表達的情感卻有些不同。柳永是因為與愛人分別,側重點在以後的千種風情,再無人與之分享,凸顯出了遺憾與離別的憂傷。而這首詩的詩人在寫此句之時,帶著些許的恨意,雖然都是無心欣賞美景,兩者之間,李益所表達的情感則更加痛苦、更加堅決。

「任他明月下西樓」,管它明月下不下西樓,以後明月上西樓、或者下西樓,都與我沒有半點關係。明月是明月,我是我,從此兩不相涉,詩人的情緒里明顯帶著賭氣、任性的成分,將分手時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首詩的創作時間不詳。蔣防在《霍小玉傳》中說,李益早歲入長安應試,與霍小玉相愛,立下結為終身伴侶的誓言。後來,李益回鄉探望母親,不料其母已給他和表妹盧氏訂婚。迫於封建禮教,他不敢違拗,霍小玉也為此飲恨抑鬱而死。但此詩與霍小玉是否相關有待考證。

縱觀此詩,本詩的藝術特點就是以樂景襯哀情。良辰美景、明月西樓本是多麼美好的夜色,只差了一對佳人。但是詩人沉浸在失戀的痛苦之中,眼前的美景,只會徒添他的煩惱,讓他更加痛苦。通過「良夜」、「明月」的反襯,詩人內心的愁苦變得更加深邃,孤獨之情更是盛。

歡迎在評論區交流,喜歡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GnB6pmwBvvf6VcSZx5p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