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誕辰125周年 | 從繪畫中尋找靈感,融入京劇表演當中

2019-10-22   摩爾沫兒2017

Hi~新朋友,記得點藍字關注我們喲


| 那年今日 |

絕世名伶,柔情亦傲骨

京劇大師梅蘭芳誕辰125周年

1894年的今天,梅蘭芳出生於北京梨園世家。

他8歲學戲,9歲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後又求教於秦稚芬和胡二庚學花旦。

自10歲登台,他便將人生託付給了戲:《貴妃醉酒》《霸王別姬》《遊園驚夢》……眉尖若蹙眼若秋水,令世界如痴如醉。

他,曾任中國京劇院院長,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京劇表演藝術大師。

他,曾赴日本、美國、蘇聯演出,並榮獲美國波莫納學院和南加州大學的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他,是京劇演員里電影作品最多的大師,從無聲片到有聲片,從黑白片到彩色片,他全都拍過。他和布萊希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並稱世界三大戲劇表演體系的創始人。

梅蘭芳,幾代人的共同記憶。

而對於大多年輕人來說,只知梅蘭芳是四大名旦之首,代表著中國歷史悠久的京劇文化。事實上,除了精於京劇表演,大師的其他才藝也很了得。

比如,他從年幼起就喜歡收藏

他的收藏始於戲畫,藏品中最豐富、最有藝術價值的亦屬戲畫。又並不只限於戲畫,還有古劇本、珍本線裝書及碑帖、古董和家具等,他的藏品包括一些貴重的劇本孤本和梅蘭芳祖父梅巧玲在宮中受賞的殿本。

如收藏的馬少宣畫的鼻煙壺,畫面有譚鑫培的《定軍山》、《賣馬》等。

據不完全統計,梅蘭芳先生收藏的劇本、戲單、照片、圖書、書畫、期刋、信件、剪報、郵票、火花、紀念品等,約有4.1萬餘件。

繪畫收藏包括有宋、元、明清等各個朝代的,也有當代著名畫家吳昌碩、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等人的作品。

其中也有收藏不少海外藝術家相贈的作品,如當代印度畫聖難達婆藪為梅蘭芳繪製的巨幅油畫《洛神》、日本著名畫家渡邊晨畝贈給梅氏的畫、印度詩人泰戈爾親筆題字贈詩的團扇。

日寇侵華期間,梅蘭芳蓄鬚明志,堅拒演出,靠變賣家產和鬻畫度日。日本投降後,梅蘭芳立即重登舞台。

1946年,吳湖帆為他畫了一幅《梅蘭》並題《蕙蘭芳引》詞一首。張大千也於該畫左上角題《浣溪沙》一首:

試粉梅梢有月知,

蘭風清露灑幽姿,

江南長憶好春時。

珍重清歌珠簇落,

定場聲里動芳菲,

丹青椽筆妙新詞。

兩位丹青妙手用清詞麗語寫盡了梅蘭芳一生的際遇與才情。

再比如,他還喜歡繪畫,總是能在繪畫中找到靈感,融入到自己的京劇表演當中。

梅蘭芳曾說:「我好結交、善看書、愛繪畫及收集文物的習性,也可說是祖傳給我的天資。」

在梅蘭芳先生的眼中,戲曲並不是唯一的藝術方式,只是中國傳統藝術中的一種。而戲曲和其他藝術息息相關,並有著共同的內在特質。

對於戲曲和繪畫之間的關係,梅蘭芳是這樣解釋的:

「朋友當中有幾位是對鑑賞、收藏古物有興趣的,我在業餘的時候,常常和他們來往。看到他們收藏的古今書畫,山水人物,翎毛花卉,真是琳琅滿目,美不勝收,從這些畫里,我感覺到色彩的調和,布局的完密,對於戲曲藝術有聲息相通的地方;因為中國戲劇在服裝、道具、化裝、表演上綜合起來可以說是一幅活動的彩墨畫。我很想從繪畫中吸取一些對戲劇有幫助的養料。」

舊時梨園藝人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但成名之後,又多有書畫詩文的傳統。

梅蘭芳便是開藝人和文人合作風氣之先者。

梅蘭芳除了精於京劇表演,還擅長繪畫、書法,人物、花卉、山水,無所不涉,「畫花畫佛畫美人」,是一位多面手。

他早年花卉師從王夢白,人物畫師從陳師曾、姚茫父

梅蘭芳與齊白石合影

以後又受齊白石的影響,加上其自身藝術修養也非常深厚,繪畫成就突出,尤以仕女、佛像、達摩最拿手,其作品清麗秀雅、神形兼備。

梅蘭芳 偷油吃

梅蘭芳的書法功底,主要來自於傳統的「帖學」,以行、楷為主。

風格娟秀華美,中鋒行筆,得規中距、乾淨利落。字型瘦長,十分精神,有如先生在舞台上的表演,亭亭玉立,含蓄且到位,意境深遠。

佛像圖 作於1921年

泰州博物館收藏

畫中無量壽佛安坐在蓮花寶座之上,左臂上舉於胸前,手指自然舒展,手掌向外,施無畏印。這一手印表示佛救濟眾生的大慈心愿,據說能使眾生心安,無所畏怖。

右手自然下伸,指端下垂,手掌向外,施與願印,表示佛能給予眾生願望滿足,使眾生所祈求之願都能實現之意。

佛像的背光和形象很有古樸之意,下有落款「佛弟子梅瀾為寫佛像」和「梅瀾畫佛」白文印。

佛像圖有一特別可貴之處,就是在它的天頭處有羅惇曧抄錄的一段佛經。

羅惇曧,號癭公,是康有為的大弟子,是近代著名政治家、歷史學家,也是嶺南近代四詩家之一。他工書法,於楷、行、草最為擅長。當時以扶持梨園而出名,與梅蘭芳交往很深。

從這幅合作的佛像圖中,可以感受他們深厚情誼。

觀音像軸 作於1923年中秋

紙本設色,長82厘米,寬27厘米

泰州梅蘭芳紀念館收藏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由梅蘭芳子女捐贈

畫面中觀音菩薩足踏蓮花,手持凈瓶,微微頷首,雙目凝視下方大千世界。

觀音像面部刻畫細膩,表情平靜凝重,頗有高古之風,與情境十分吻合。線條虛實處理極為見功力,圓轉、剛勁兼而有之。

從畫作可以看出,梅蘭芳此時的人物繪畫功力已十分深厚。

摺扇

梅蘭芳的琴師許蘭沅有一次贈給老舍一把梅先生畫的扇子。

許先生說這把扇子有著非同一般的經歷,很有紀念意義。

原來,梅先生演《晴雯撕扇》時,必在上台之前,親筆精心畫一張扇面,裝上扇骨,帶到台上去表演,然後當場撕掉。

演一次,畫一次,撕一次,成了規律。

許先生後來索性等戲散了偷偷地把撕掉的扇子撿回來,請裱畫師想辦法粘好。

送給老舍的那把就是這麼撿回來的。

以梅蘭芳先生的名氣,他的繪畫作品在藝術品拍賣市場很受青睞,但也因此,頗多贗品入市,以至於拍賣市場署名「梅蘭芳」的繪畫作品,成交價格參差不齊。

但只要是來源可靠的繪畫作品,往往就能拍出天價,比如:

梅蘭芳《松壽圖》立軸 作於1947年

成交價:39.2萬元

這件作品由收藏大家張伯駒、書畫大家溥佺、陳半丁、秦仲文等題邊跋,陳半丁題簽,最大程度地保證了作品的真實性。

梅蘭芳作品歷年拍賣行情

梅蘭芳《九秋競妍圖》

123×61cm

2013嘉德春拍

成交價:40.25萬元

梅蘭芳《游魚》

129×66cm

2015嘉德秋拍

成交價:120.75萬元

梅蘭芳《無量壽佛》

51.3×36.4cm

2016蘇富比春拍

成交價:68.75萬港元

梅蘭芳 壽桃

2017北京保利

尺寸:90×55 cm

質地:設色紙本 立軸

款識:梅蘭芳畫於藝學軒時乙酉春分。

鈐印:畹華

梅蘭芳 梅花爭芳

2016北京保利

尺寸:133×41cm

材質:設色紙本 立軸

題識:丙戌麥秋節之初,梅蘭芳寫意。

鈐印:梅蘭芳印

「淘金」梅蘭芳作品的另外一大訣竅,就是投資與名家一起合作的繪畫,特別是「四大名旦」一起創作的,更格外有意義,比如:

京劇「四大名旦」梅蘭芳、荀慧生、程硯秋和尚小雲作於1938年合作摺扇17.92萬元成交。該摺扇一面是梅蘭芳繪「朱衣羅漢」、「梅花水仙」,荀慧生繪「蘆汀野鶩」、「墨梅」;另外一面則是程硯秋繪「秋菊」、「松下靜坐」,尚小雲繪「寒江夜釣」、「古木紅葉」,合成八景,別有韻致,清雅秀逸。

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梅蘭芳《獻壽圖》

135×67cm

2011春拍保利

成交價:115萬元

張大千吳湖帆陸抑非馮超然吳征王震梅蘭芳龐元濟等《張叔良先生小像》

149.5×82cm

2014西泠秋拍

成交價:207萬元

梅蘭芳畫梅、尚小雲添蘿蔔、荀慧生補佛手、程硯秋寫水仙

荀慧生畫菊、梅蘭芳寫杞草、程硯秋添靈芝、尚小雲補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