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鍋頭後人自建茶馬古道博物館

2019-10-24   靜一號普洱茶

車水馬龍的滇藏公路附近,一座典型的藏式坡頂民居內,逾2000件展品記錄著滇藏公路修通之前雲南藏區聯通世界的方式——茶馬古道。

近日,記者探訪了這座位於雲南省迪慶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鎮和平村的「雲南肯公聰奔茶馬古道文化博物館」。該博物館由茶馬古道馬鍋頭(馬幫首領)後人江楚春評、拉茸達清兩兄弟花費十多年時間建立,展示古今中外各類茶馬古道的文化展品。

位於青藏高原東南緣、橫斷山脈腹地的香格里拉市,由於高山峽谷縱橫,千百年來,馬幫沿茶馬古道在大山大河間馱著物資,聯繫大山內外的世界。

上世紀20至60年代,江楚春評家族先後三代人行走在艱險的茶馬古道上。他說,是祖先拉茸楚稱帶領家人到麗江、大理靠販賣酥油和干野菜起家,換來3匹馬後踏上茶馬古道,開啟家族的茶馬貿易史。那時,每年2月,拉茸楚稱家族的馬幫馱著雲南的茶、鹽、粉絲、紅糖等貨物從香格里拉出發前往西藏拉薩銷售,又從拉薩採購藥材、氆氌等特產帶到香格里拉、麗江等地。有時候,拉茸楚稱還帶著人馬從拉薩到印度、尼泊爾等地採購貨物。

「當時,馬幫在香格里拉和拉薩之間走一個來回,需要一年時間。」江楚春評說,「家族的馬匹數量從3匹增加到40匹、70匹,在那個人背馬馱的年代,是祖輩的勇氣和毅力在茶馬古道上托起了家族的興旺。」

1974年,滇藏公路通車拉近了雲南與西藏之間的距離,馬幫的馬鈴聲逐漸被汽車的汽笛聲取代,茶馬古道隨之走入歷史。改革開放後,江楚春評、拉茸達清開辦了一家汽車運輸公司。近年來,中國交通的便捷與經濟的增長,讓他們的運輸業務擴展至昆明與拉薩之間的廣闊區域,他們也獲得了先輩們無法企及的財富。

為銘記家族的歷史,十多年前,江楚春評和拉茸達清開始搜集遺落在茶馬古道上的各類物品,改建老屋作為博物館,將收集來的物品陳列其中,展示茶馬古道歷史以及藏族生產生活風貌。江楚春評說:「建立這個博物館,我們花費大約1300萬元人民幣。」

博物館於2017年正式對外開放,占地面積1265平方米。記者在博物館看到,裡面陳設有茶馬古道各類生活用具、宗教用品、服飾、馬具用品,還有藏族火塘文化等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