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新貓進家需要注意哪些事情?

2019-09-16     胡家公館


經過前面一系列的學習,相信你已經可以成為一名合格的鏟屎官了。但是做鏟屎官的應該都清楚,一旦第一隻貓養的得心應手了,只要條件允許就會忍不住想養第二隻、第三隻,可能是看到朋友那有投緣找領養的,也可能是逛店的時候看到有緣的,或者是路上看到了小可憐流浪貓碰瓷的。家裡的貓會變得越來越多,可是在決定將新貓帶回家之前,是否有考慮過原住民的安全問題呢?如果新貓帶來了傳染病,那麼對於養貓的家庭將是災難性的結果……所以,今天咱們就來聊聊新貓進家前需要注意的問題吧!

一切應以保護原住民為主

這本應該是個天經地義的事,我們不可能帶只有傳染病的貓回家,結果讓原住民被感染生病了。但是偏偏很多人會犯這樣的錯誤,總是只看到眼前的可愛、可憐,下意識的認為眼前的貓是健康的,無害的,而這種無知所造成的後果往往是貓咪受苦,鏟屎官受累。事實上,哪怕是專業的貓科醫生,僅僅憑藉肉眼也很難判斷貓咪是否攜帶傳染病。諸如貓瘟、貓白血病、貓愛滋病、貓冠狀病毒等等都是需要依賴檢測才有可能檢查出來的,甚至需要長時間的隔離觀察才能發現病症。

想帶新貓進家,應該先到正規的寵物醫院進行完整詳細的健康檢查,並確認家裡有足夠的空間可以進行隔離。一旦新貓檢查出來有非嚴重致死性的傳染病,如:耳疥蟲、貓蘚、跳蚤、貓上呼吸道感染等問題時,應立即進行治療,並與原住民完全隔離至少一個月以上,原住民也需要進行完整的疫苗接種。

如果很不幸的,新貓檢查發現已經感染了致死性傳染病,特別是貓白血病及貓愛滋病時,就真的要慎重考慮帶回家飼養的可能了,必須做到終其一生和原住民完全隔離。千萬別以為原住民已經接種了完整的疫苗就是安全的,因為預防針也不是100%的有效,而且長期慢性接觸大量的病原體,就算是有金剛不壞之身,也難逃被感染的命運。

如果檢查結果一切ok,是不是就代表著安全,可以直接將新貓接回家了呢?答案是可以接回家了,但是並不能說是絕對的安全,因為所有的疾病都有潛伏期,不一定能立馬檢測出來,例如傳染性腹膜炎,就是無法在發病之前確診的。所以,新貓哪怕一切檢查ok,新進家門的時候也需要隔離至少一個月以上,且固定每周進行基礎的健康檢查,切記不可一回家就讓新貓咪進入貓群,然而上面這些也是一般大多數人很難做到的!

有太多的人因為一時衝動,帶新貓回家,或者因為貓咪不喜歡被隔離,不停的喵喵叫,而忍不住將新貓放出隔離處與原住民放在了一起……

隔離是什麼意思?

一般人都是一知半解不知其正確的概念,認為將兩隻貓關在不同的籠子裡就算是隔離了。正確的隔離應該是完全的接觸阻斷,新貓不能與原住民有任何直接的接觸,隔著門縫或籠子都不行,必須要有獨立的空間,獨立的空調,而且隔離的空間應在較偏遠不易接近的地方。所有可能接觸到新貓的人事物,例如貓砂盆、食盆、水盆、毛巾、籠子、梳子等都不可與原住民共用,抱過新貓之後,也應立即洗手且更換衣物,要求執行的越嚴格,才越能確保隔離的效果。

新貓可能帶來的傳染疾病

我們這麼謹慎小心的唯一原因就是為了避免稍有不慎讓家裡的貓咪感染疾病,人、貓、財都會受到不小的損失。那麼,新貓可能會帶來哪些疾病呢?

上呼吸道感染

貓上呼吸道感染是收養的小流浪貓最常見的疾病,而其中貓卡里西病毒和貓皰疹病毒就占了80%。就算原住民接種了完整的五合一疫苗,若短時間內接觸大量且毒性足夠的病毒時,原住民也是可能會爆發嚴重疫情的,所有的貓幾乎都會出現打噴嚏、流淚、輕微發燒、厭食等症狀。

發病小貓的口水、眼鼻分泌物中都具有大量的病毒,會經由直接 接觸、打噴嚏或人的間接接觸而感染原住民。不止是新貓需要治療,原住民也會陸續發病,並且可能成為病原體,讓家裡的貓群一直飽受上呼吸道感染之苦。這整個治療的過程約會持續2-3周,到時鏟屎官很可能會忙到焦頭爛額了!

貓愛滋

貓愛滋是由貓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導致身體的免疫力逐漸下降,而導致的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現在,可以經由血液篩檢來檢出。

這是收養成貓最常見且最可怕的疾病,有些人認為貓愛滋是通過血液感染,所以只要貓不打架,不受傷,就不太容易被感染,而這是非常錯誤的防疫觀念,因為愛滋貓會經由唾液散播病毒,而貓咪的齒齦多多少少會有發炎出血的時候,因此它們可能經由相互舔毛而感染。

貓白血病

貓白血病主要是由貓白血病病毒感染,經由直接的口鼻接觸就可以感染成立,因此非常容易在貓群爆發,特別是四月齡以下的幼貓較成貓更容易感染。

目前可以經由抽血檢查來進行檢查,感染的貓咪會引起淋巴瘤、白血病、骨髓和免疫的抑制和其他症狀。

傳染性腹膜炎

這是一種可怕的致死性傳染病,大多是由自身存在的冠狀病毒突變而引發疾病,很少時候是經由傳染髮病。初期無法以任何檢驗方式確認,新貓會出現陣發性的發燒症狀,然後就逐漸消瘦、腹部脹大,或者腹部內出現異常團塊。這種疾病在初期非常難診斷,所以無論新貓狀況如何,都應隔離至少一個月,如果期間有出現發燒的症狀,就必須再延長隔離的時間。因為傳染性腹膜炎死亡率幾乎是100%,在無法早期篩檢的情況下,隔離就成為保護原住民唯一的手段。千萬不要因為一時心軟,而讓悲劇一再發生!

新貓可能帶來的皮膚疾病

疥癬

這是一種外寄生蟲性的皮膚病,會造成貓咪嚴重瘙癢、皮屑、紅疹,初期感染時很難從皮毛鏡檢來確認,大多先造成耳緣的皮屑及脫毛。如果沒有事先隔離,就會一隻傳給一隻,沒完沒了,必須全體同時接受治療。而且疥癬的特效藥可能會造成貓咪短暫性的目盲副作用,約1-2個月的時間,你忍心讓原住民接受這樣的風險嗎?

新貓可能帶來的體外寄生蟲

耳疥蟲

一般新買回的純種幼貓大多有耳疥蟲感染,有過經驗的鏟屎官都知道這種治療是很麻煩的,特別是才剛感染時,獸醫師是無法檢查出來的。如果新貓有耳疥蟲感染,而未事先加以隔離的話,到時一家子的貓都會中獎,滴耳藥的療程大概需要4周。

跳蚤

一隻母跳蚤可以產500顆以上的蟲卵,蟲卵無色無附著性,所以會到處掉,跟著灰塵跑。並且可以在不孵化的狀態下於日常環境存活1-2年,等到環境溫度和濕度都適合的時候才孵化!所以在新貓進家門前,就應先請獸醫師確認有無跳蚤感染,就算無感染跡象,也最好先滴一劑體外殺蟲劑,並加以隔離,否則一不小心弄得整個家都是跳蚤,預計需要1-2年的時間才能清楚乾淨。

新貓可能帶來的體內寄生蟲

球蟲

這是一種討厭的腸道寄生蟲,對健康貓不會引發嚴重的症狀,但對抵抗力差的貓,就有可能造成腸炎。而且,這樣的寄生蟲一旦進入貓群,是很難根除的,會一直反覆的造成疫情。所以,新貓在隔離期,應每周至少進行一次糞便寄生蟲檢查,傳統的治療方法需口服藥兩周。

梨形蟲

這是貓咪常見的慢性拉肚子病因,病原體貓咪不一定會出現拉肚子症狀,但會經由糞便排出梨形蟲而感染其他的貓,傳統的糞便檢查檢出率並不高,目前已有專門的檢驗試劑可供使用,準確率可達90%以上。一旦梨形蟲進入貓群之中,就會陣發性的爆發疫情,很難從貓群中去除掉。傳統的口服藥治療療程約需兩周。

線蟲

這是大家最熟悉的蛔蟲、鉤蟲之類的腸道寄生蟲,雖然不至於造成貓咪嚴重的症狀,但也有人畜共通感染的風險,所以新貓在隔離期間應進行完整的驅蟲計劃。

以上這些內容並不是說不要帶新的貓咪回家,而是希望大家在帶新貓回家之前可以更加慎重,畢竟養貓的日常都是小事,可一旦貓咪生病需要治療,那麼貓咪受苦,鏟屎官受累不說,錢包也會跟著吃虧,預防永遠都是大於治療的,新貓進門前的準備越充分,我們日後的風險才能越小。

下期預告

貓咪需要打哪些預防針疫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GcUFQ20BJleJMoPMiH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