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擋住了許多人的出遊路。如今,春暖花開,大眾的出行意願高漲,迫不及待想探尋各地美景。
山水相伴而生,自然與歷史交織融合,古往今來,無數遷客騷人流連於湖湘大地,景點因此而人文厚重,散發著湖湘文化獨特的魅力。我們推出特別策劃「跟著詩詞游湖南」,請大家跟隨大咖們的文字一起「雲」游湖南14個市州,重溫瀟湘大地上的詩情畫意。
那麼,現在請您系好安全帶,跟著我們的「雲」游小車開始暢遊瀟湘……
出品丨今日女報融媒體中心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剛剛過去的這個被新冠肺炎疫情籠罩的春節,相信大多數中國人都重溫了唐代詩人王昌齡這首《送柴侍御》。詩中的「武岡」即是現在的邵陽城步縣。
邵陽古稱邵州,位於湘中而偏西南,資江與邵水交匯穿城而過。北障雪峰之險,南屏五嶺之秀。這個有著2500年歷史的古城,註定是一個充滿詩意故事的地方。
故事就從城步說起。建興三年,諸葛亮南征九溪十八峒,在巫江邊築土城,名曰南城,又稱諸葛城,即城步築城之始。如若你身處城步南山,又恰逢大霧籠罩,對面但聞人語,不見人蹤,亦將不禁訝異:仙境也不過如此。
每年五月,這裡漫山遍野的杜鵑花賞心悅目。南山的西北面為長安營,此地中間為溝谷盆地,四周層巒疊嶂,崇山峻岭,最為奇特的便是東西南北各方都只一個隘口,正所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乾隆五年,清政府為鎮壓異族叛黨,在此設立軍事基地,稱其為「長安營」。
《寶慶府志》記載「城步山峭多石,故歷代名將出也。」宋代抗金名將楊再興,為收復河山,精忠報國,浴血邊關;明朝開國元勛藍玉身經百戰,屢立戰功,官至良國公;明開國大將沐英追隨明太祖轉戰南北,威震八方…… 窺一斑而知全貌,透過南山風物可以看出邵陽民風淳厚,歷朝歷代,人才輩出,正因為有豐厚的人文滋養,使得這裡湧現出了大量可觀、可品、可玩味的文化遺產。邵陽現有隆回的花瑤挑花、灘頭年畫、嗚哇山歌,邵陽縣的藍印花布、布袋戲,城步吊龍,武岡絲弦,綏寧的「四八」姑娘節,邵陽花鼓戲,寶慶竹刻等共11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尤以花瑤挑花和灘頭年畫最負盛名。
隆回花瑤是一支幾乎被史料所遺忘的瑤族古老宗支,古拙粗獷的特異風俗和民族文化藝術以及艷麗的挑花服飾,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稱得上獨一無二。來過這裡的遊客都知道,隆回花瑤有著自己獨特的民族習俗,對歌定情、送傘訂婚、打泥還禮、成婚「打滔」等等,雖然稍顯怪誕,但又極富情致。 灘頭手工造紙已有1300多年歷史,曾是朝廷貢品。手工造紙、香粉紙和年畫俗稱「灘頭三絕」。灘頭年畫始於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魯迅先生曾在《朝花夕拾》中對灘頭年畫《老鼠娶親》做過專門描述。 如果說古老文化是邵陽獨有的魅力,古老的建築便猶如一位位白髮蒼蒼的老人,生活在這座古城的各個角落,千百年來,一直不緊不慢地講述他所歷經的世事變遷。
浪石古民居村就是這樣一位「老人」。
明洪武四年,一個叫王祖清的朝廷官員,因農民起義而逃出京城,遷居武岡一隅,繁衍生息。此地名為浪石,站在山頭一看,四周山巒起伏,有如波浪。王祖清和他的子孫們逐漸把這一帶變成周圍幾縣的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並有了武岡的「小南京」之稱。浪石村共有古建築88座,不少房屋的青磚上還留有康熙、乾隆、嘉慶、光緒的紀年銘刻,建築風格飛檐畫棟,別具一格。最有特點的是幾乎家家門前都有一副或者幾副石刻楹聯,因此這裡又被譽為「瀟湘第一楹聯村」。
邵陽的美就藏在這些「老人」講述的故事裡,故事裡始終在講它的古老,它的神韻,它的燦爛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