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作為曾經世界站立格鬥的巔峰,日本K-1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所創造出的輝煌空前絕後,包括當今世界最大的站立格鬥賽事「GLORY榮耀格鬥」、勢頭正勁的「ONE冠軍賽」在內,沒有任何一個站立格鬥賽事能達到K-1全盛時期的高度。(以及中國盛行的武林風、崑崙決、勇士的榮耀、峨嵋傳奇等)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K-1站立格鬥大賽誕生於1993年,由日本正道會館館長石井和義先生創立,K為Kickboxing即踢拳的首字母,1為第一、頂級之意,合在一起的含義為頂級踢拳大賽。不論你是何背景出身、有無名師指引,只要你有足夠的實力都能夠在K-1的擂台上發光發熱,總而言之石井和義先生所創立的K-1是一個真正拋棄門戶觀念、包容天下英雄的國際性大賽。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新穎的八人賽制和高額的獎金,吸引了世界各地高手們的目光,WKA、WAKO、ISKA、WMTA、It’s Showtime(表演時刻)等全球各大站立格鬥賽事組織的冠軍蜂擁而至,其代表性的K-1 WORLD GRAND PRIX無差別級大獎賽以及K-1 WORLD MAX輕量級世界大獎賽迅速火遍全球。
十九年間,K-1站立格鬥大賽達成了後世難以超越的輝煌成就,培育出了「荷蘭伐木人」彼得·阿茲、「完美先生」 埃內斯托·胡斯特、「巨神兵」薩米·施伊特、「飛翔先生」雷米·邦加斯基、「克羅埃西亞戰警」米爾科·菲力浦維奇、「魔童」巴德·哈里、「毀滅者」阿利爾斯泰·毆沃瑞姆、「荷蘭颶風」阿爾伯特·克勞斯、「銀狼」魔裟斗、「泰拳王子」播求·班柴明、「拳台永動機」安迪·蘇瓦、「醫師」喬治·佩托西奧、「美麗死神」阿爾圖·奇斯辛珂等一批英雄式的格鬥巨星。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所謂盛極必衰,任何事物都難以逃脫這一法則,從2009年起由於高額的稅金、選手出場費的上漲、以及電視台業界的激變,使得K-1的資金運轉逐漸出現了問題,也因為有過偷稅歷史,銀行也拒絕給K-1貸款。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如此情況下K-1的第二任賽事運作人谷川貞治只能硬撐著頭皮一邊尋求解決錢的辦法,一邊舉辦著光鮮亮麗的比賽,可謂是寅年吃了卯年的糧兒,終於負債纍纍的K-1在2011年無力再舉辦世界大賽,石井和義和谷川貞治轉而開始尋找投資家收購K-1,以解決拖欠選手出場費的問題。
最終石井和義為形勢所迫,不得已在日本投資基金、荷蘭的金色榮耀拳館負責人巴思·布恩(後來的GLORY榮耀格鬥創始人)、上市公司EMCOM老闆韓國人金健一,以及TSA和來自中國上海投資銀行PUJI和澳門賭場的投資人之間,選擇了從未涉足過格鬥行業的韓國人金健一。
2012年1月,金健一收購成功成為了K-1的新東家,同年穀川貞治辭去了K-1賽事運作人的職務,K-1品牌正式由EMCOM成立的香港分公司K-1全球控股有限公司接手運營,K-1時代就此落幕。而由金健一接手運營的K-1並未煥發新生,一直處於不溫不火局面,被其它的站立格鬥大賽遠遠甩在了身後,其所誕生的冠軍「魔頭」穆賽·格隆哈特與「德國颶風」恩里克·科爾實力並不被業界所認可。如今的K-1更是沒有了音信,等於是名存實亡。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2014年5月,前K-1解說兼日本龍道場負責人前田憲作向香港K-1全球控股公司申請到了K-1日本賽區的比賽舉辦權,並在好友日本站立格鬥賽事組織KRUSH負責人宮田充的全力支持下,於日本東京正式成立日本區K-1實行委員會,負責運營K-1日本地區賽事,並將賽事命名為「K-1 WORLD GP JAPAN」。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此後宮田充將旗下賽事KRUSH納入K-1組織,成為為K-1輸送新鮮血液的二級賽事,並新設二級賽事KHAOS NIGHT,聯合K-1甲子園設立K-1業餘聯賽。2017年宮田充以K-1為主體,聯合旗下職業賽事KRUSH、KHAOS與K-1甲子園、K-1業餘聯賽成立了K-1日本組織(K-1 JAPAN GROUP),這就是如今的新K-1。
可以說新K-1隻是一個地區性賽事,並沒有商標與完整的舉辦權,這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它與K-1時期的做法大相逕庭,大多數對決都是日本人打日本人,關起門來搞比賽。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儘管五年間,新K-1培育起了世川武尊、野杁證明、久保優太、武居由樹、卜部兩兄弟、考、喬丹·皮奎等站立格鬥明星,實現了新生,但比之此前的K-1就猶如繁星比皓月、寒鴉比鳳凰,K-1似乎真的已經是名存實亡了。(轉載今日頭條搏擊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