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對於克什米爾好像是志在必得,有可能嗎?

2019-10-06   亦新湖

印度霸占克什米爾的野心由來已久,可以說從印度獨立建國之日就一直存在。印巴兩國獨立之後發生了三次大規模戰爭,其中兩次都是印度為了爭奪克什米爾的歸屬權。因為印度的體量大人口多,印度軍事占領了克什米爾60%的土地,以及控制了75%的人口,而巴基斯坦獲得了克什米爾40%的土地和25%的人口。這就是目前克什米爾的現狀,即印控克什米爾和巴控克什米爾,簡稱印控區和巴控區。

從這個過程來看,雖然印度比巴基斯坦軍事力量強大,但也沒有能力將克什米爾全部占為己有。只不過是印度占領的克什米爾地區面積大和擁有人口多,巴基斯坦得到的是邊緣貧瘠之地人口也少。印度在印巴戰爭中並沒有達到完全吞併克什米爾的目的,後來經過聯合國調解印巴雙方以停火線維持現狀。印度莫迪政權為什麼會在今年8月5日,突然廢除印度憲法中印控區特殊自治地位370條款,這是印度認為改變克什米爾印控區地位的條件成熟。

印度近幾年以來,經濟發展速度為全球領先,印度經濟發展受到美日西方的一致看好,最近幾年經濟增長率一直在7%左右。這就為印度加大軍事投入提供了經濟保障,去年印度的軍費支出為506億美元。今年7月5日,俄羅斯某軍方網站公布了一份2018年各國的軍事排名榜,印度軍事力量僅次於美俄中三國進入世界前四名。

很難相信軍事工業非常落後,摔機事故頻發和軍事故障不斷,連子彈都要進口的印度,軍事力量排名竟然超過英法這樣的已開發國家。不過應該承認的是,印度既能夠購買到美國的先進武器,也能夠購買到俄羅斯的先進武器,因此印度擁有美俄先進軍事裝備的軍隊。 印度敢於之對克什米爾地位問題對外挑戰,是因為印度早已認為自己進入世界軍事大國行列,俄羅斯製造和美國製造的先進武器,大大壯了莫政權的膽。

面對弱小得多的鄰國巴基斯坦,印度已經逐漸的不放在眼裡。而且因為冷戰結束,美國調整了全球戰略,正在極力的拉攏印度進入印太戰略,這就是印度目前自我膨脹和忘乎所以的根源。不過,印度雖然在克什米爾印控區以總統令取消了自治地位,但是妄圖「志在必得」的奪取整個克什米爾,還是有點自不量力和高興得太早。這是因為:

一、印度忘記了自己的被殖民歷史,竟然在南亞次大陸以「新主人」的殖民者姿態對待周邊鄰國,將昔日大英帝國的特權收為己有。印度不能平等對待鄰國,一直有覬覦吞併鄰國之心,印度不僅吞併了錫金還控制了不丹,而克什米爾當然也是印度的吞併目標。英國人從南亞撤出,故意製造留下的遺留問題,這就是英國人比較得意的制衡策略。以蒙巴頓分治方案,土邦地區歸屬由當地的王公來決定,但是土邦必須考慮所在地區的地理因素。

但是印度人並沒有理睬英國人的規定,印度以自己的實力來決定土邦的歸屬。因為克什米爾邦主是印度教徒,而克什米爾地區的穆斯林民眾為77%,印度教民眾為20%以及還有其它教派民眾。印度就以邦主為由,武力入侵克什米爾,遭到巴基斯坦的抵抗形成目前的分裂局面。在印巴分治之前南亞還存在很多邦國,有的邦主是信仰伊斯蘭教有的是印度教,民眾信仰並不一致的現象一直存在。

比如印度南部最大的土邦海德拉巴,面積8.2萬多平方公里,人口2000多萬80%以上的是印度教徒,但邦主卻是穆斯林要求加入巴基斯坦,印度不同意武力鎮壓。還有朱納加德土邦,類型與海得拉巴相似,穆斯林的邦主決定併入巴基斯坦時,印度與印度教徒一起推翻了邦主,使得該土邦併入印度。印度在克什米爾因為遭到了巴基斯坦的抵制,只是占領了克什米爾的大部分地區。印度霸道的認為英屬印度地區,都是自己的領土。

二、克什米爾的戰略地位非同一般,克什米爾的高原山地可以居高臨下俯衝印巴兩國。誰占有克什米爾,誰就可能占有地理上的優勢,所以印巴兩國都希望獲得克什米爾。尼赫魯曾經表示,沒有克什米爾,印度就不會在中亞的政治舞台上占據一個重要的位置。事實上克什米爾不僅與印巴相連,而且與北方大國也接壤,而且克什米爾的歷史非常複雜,大部分地區曾經長期屬於過西藏地方政權。就是現在,克什米爾北部的拉達克居民是東亞人,與我們藏族同源同種。

三、印度目前的莫迪政府是錯判形勢,對於印度來說克什米爾不存在「志在必得」。在冷戰之前的南亞次大陸,因為中間橫亘著喜馬拉雅山,與北方几乎處於隔絕狀態。印度在南亞沒有制約的對手,所以印度敢於頻頻對鄰國下手。吞併錫金、肢解巴基斯坦和控制不丹。使得印度的南亞鄰國感到恐懼和害怕,生怕得罪了印度而招來禍害。

而奇怪的是印度在國際上的人緣卻非常好,俄羅斯是印度的傳統盟友,如今美日西方競相與印度示好。8月5日印度擅自改變克什米爾印控區地位現狀,俄羅斯立即表示支持,美國一開始反對但不久就改為理解默許的立場。甚至在8月24日七國集團法國峰會,還特意邀請印度總理莫迪參加,如今的印度好像是世界的「寵兒」,外部環境確實非常好。正是這樣的原因,莫迪政府敢於大膽放肆,廢除憲法370條款改變克什米爾印控區地位。

綜述、正是由於以上原因,印度莫迪政權野心畢露,企圖在獲得克什米爾印控區的基礎上,進一步吞併巴控區。不過,印度的如意算盤是一廂情願。雖然說印度近幾年經濟和軍事力量發展速度很快,但是畢竟印度的經濟基礎十分落後,又錯過了八九十年代的世界經濟發展機遇期。印度去年的經濟總量為2.7萬億美元,只及我們13.6萬億的20%。

印度去年的軍費支出為506億美元,而我們則在2000億左右,況且印度的軍工落後大部分武器裝備依靠購買。印度的實力還支撐不了其領導人的野心,圍繞克什米爾的不僅僅是印巴兩國,還有北方大國的存在。而且現在的亞洲形勢,遠不是印度肢解巴基斯坦和吞併錫金的時代。巴基斯坦雖然在實力上弱於印度,但是由於地緣政治的影響作用,北方大國不會坐視不管,早已不存在印度「志在必得」克什米爾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