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是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行書是日常書寫中最實用的一種書體,其特點是方便快捷,書寫者有自由發揮的餘地,不像楷書那樣過於強調規範化標準。在學習行書的過程中,應學習其寫法上的連帶變化為主,掌握行書筆順的連接、簡省的替換等快寫手法。
(鄧立強硬筆行書)
由於行書的行筆速度較快,某些筆畫連帶的形態有一定偶然性,所以在字形上不一定強調絕對相似,而應在行筆正確的基礎上注意以神似為主,否則寫出來的行書會顯得呆板僵死。待運筆精熟之後,可自行調整,尋找字形完美的感覺,這樣才能寫出屬於自己風格的行書。
(鄧立強硬筆行書)
學習硬筆行書的目的,不單是為了把字寫得好看一些,更重要的學會創作出令人賞心悅日,動人心魄的行書作品來。而一幅作品,不單是有字內的點畫間的呼應協調,還應處理好字與字間的呼應、協調問題。因此,僅僅懂得點畫結構法則是很不夠的,還必須懂得字的形態結構法則和技法特點,今天我們將其中的4點拎出來著重分析。
(鄧立強硬筆行書)
1、筆法變化
行書筆法中不再如楷書那樣,要求逆入回出,藏頭護尾。而是落筆便順鋒而入,行筆中鋒行走,收筆多是順勢帶出,或牽連下筆,或鉤挑出鋒,不再回鋒作頓。同時行書改變了楷書固有的筆畫順序,這是行書中特有的筆法。這樣很多筆畫發生了變異,筆畫多為露鋒,筆勢明顯地流暢起來。目的是為了加快書寫速度,便於筆畫連帶,使行筆更加快捷,字形更趨於行意變化。行書中平直的筆畫更多地形成了曲筆,增加了點畫的動感,使之不至僵滯。
(簡省連接)
2、點畫呼應
由於行書收筆不再回鋒作頓,而多是將筆鋒提出,所以形成了點畫的附鉤和挑趯,即上筆終了時順勢帶下,而下筆自然承上,使點畫之間雖斷似連,筆斷意連,產生了明顯的顧盼呼應關係。顯然這些顧盼揖讓和呼應使字型增加了生動活潑的意趣。
(點畫呼應)
3、牽絲引帶
點畫間的勾挑使之顧盼呼應,有時將這種呼應通過筆鋒提寫出遊絲,連接起來形成兩筆或幾筆,連續寫出,一氣呵成,使字顯得連貫、瀟洒。這其實已起到了簡化的作用,加快了書寫的速度,但其原有筆畫並未減少,只是筆畫之間有牽絲相連,不單獨存在而已。在行書中還有更省簡的情況,那就是索性合併了原來的點畫,形成行書中獨有的兩種寫法,即「虛連法」和「實連法」。
虛連法所展現的效果是筆斷而意連,筆筆顧盼呼應,但無牽絲相連,一筆一畫基本獨立存在,輕重緩急,節奏明顯,結構變化不大,即所謂的「行楷」體。實連法則是筆筆之間有牽絲相連,落筆一揮而就,書寫快捷,但要特別處理好輕重提按,實筆(即筆畫),虛筆(即牽絲)之間的主次關係。
(虛連法)
(實連法)
4、形態收放
比較楷、隸、篆等規整嚴謹的字體,行書有一個與草書共同的特點。即它可根據章法的需要和某字的特徵,隨時調整它的字形和筆畫形態。例如「黨」撇撩相當,一分工穩;「史」舒展捺畫,顯得風度翩翩;「文」收斂捺畫,情致內蘊;「人」變捺為長點,節奏明快,爽直大方。
(筆畫縮展)
學習硬筆書法不是什麼必修課程,它側重的是修養,內涵,軟功夫的培養。這個過程不僅需要細心和耐心,更重要的是書寫者對於方法的鑽研,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在掌握正確的方法之後勤加練習,必能有所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fDwOm8BMH2_cNUgXYe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