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如何對成人法則say no

2019-11-15   莉莉斯APP

前不久,莉莉斯去看了日本導演新海誠新作《天氣之子》。

繼《你的名字》之後,新海誠耗費三年心血創下《天氣之子》,結果被人指責是《大魚海棠》2,因為在他們的眼中,年少的主角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在災難來臨之際,其所作所為對於這個世界完全不負責任。

事實真是如此嗎?作為一個長期傾聽粉絲心聲的星座情感博主,莉莉斯不禁感嘆,現在的網友真是太嚴格了!難怪現實社會中不少人選擇壓抑自己的情緒,不願意吐露心聲。

天氣之子劇情

《天氣之子》的情節非常俗套,在氣候調節失控的時代,大半個日本遭遇了連續的雨季。離家出走的少年帆高在生活中經受了一系列的挫折,他的心情就如初到的東京,一直下著小雨。

當所有人都對他產生惡意的時候,帆高遇到了晴空少女陽菜——一個可以祈福帶來晴空的神奇存在。

因為晴空讓人感覺心情美好。

因為晴空可以和朋友美美地出行拍照。

因為晴空能讓患有哮喘的小孩奔跑在綠地上。

因為晴空可以帶來夏夜的漫天煙花。

因為大家都需要晴空,所以被感覺需要的陽菜和帆高組成了放晴小組,一次又一次地祈福晴天。沒人注意到,祈福晴天的同時,晴空少女陽菜似乎在默默忍受什麼。

萬事皆有代價,故事的最後,這場天氣災難的徹底轉晴,竟然需要陽菜的犧牲!

從利益最大化來看,犧牲陽菜是一件很「值得」的事情,而陽菜也為了滿足社會希望擁有晴天的願望,選擇妥協犧牲自我,最後消失在天空中。

如果故事到此結束,那麼這部劇也不至於會受到如此大的爭議。

男主帆高在得知真相之後,竟不顧一切地衝破世俗的桎梏,在世界和陽菜之間毅然決然選擇了陽菜,拚命跳向天空,喊出了讓無數人淚目的「比起晴空,我更需要陽菜」。

隨之,作為救下陽菜的代價,世界陷入了連綿不斷的雨季。

漫天的負面評價

影片至此結束。不少人紛紛吐槽男主「太不懂事了」「簡直胡鬧」「自私」「不負責任」「戀愛腦」。也有不少人感動到泣不成聲,欽佩帆高的不顧一切,羨慕被人看作比世界還要重要的陽菜。

有意思的是,關於《天氣之子》的評價,有人做過統計,年齡越大的人評分越低,年齡越小的評分越高。也許有些事情,確實需要拋開成年人的理性。

大人總是向我們灌輸他們認為對的價值觀,年輕時偶爾犯錯,一句「不懂事」就完了。一旦面臨某些事,就會以「你要懂事」的標準去逼迫約束你。

當帆高在失去陽菜後,精神幾乎接近崩潰,頻頻反抗成人世界的規則,而所有的大人都以怪異的眼神看他:「沒事的,解釋清楚就好了」,只要你願意按照大人的意思做,那麼一切都可以原諒。

從《天氣之子》我們可以看出,所謂「懂事」,所謂「長大」,就是潛移默化去接受成人世界的運行法則,去做這個社會認為「正確」的事情。

普通人類不會淪落到陽菜和帆高的悲慘境地,也不需要負擔拯救世界的使命,所以很難去體會他們的心境,做到換位思考。但是如果說陽菜需要犧牲自己的生命去換得晴空,那麼其實我們不也是在成長路上犧牲著什麼嗎?

成人世界對無知年輕人的矛盾內心表示無感;年輕人在墨守成規的成人世界裡,真實訴求通常只剩蒼白無力。

環境和時間暗暗統一步調,逐漸以不同的標準約束著我們,在不知不覺,我們每一個人就長成了一個大人。

然而在時間洪流下隱藏的那些傷痕呢?追求完美的我們逐漸失去了一個不完美和躁動的自我。在越來越模式化的成人世界裡,我們可能都已忘卻在成長道路上曾經的固執和妥協。

年輕人的犧牲

從小我們就被約束著。所有大人都在教我們,喜歡的東西要學會謙讓,不管對錯,年齡大的一定要讓年齡小的,要反覆練習自己並不喜歡的鋼琴,從小就要被比較。如果學生時代喜歡一個人就跟如同犯了天規,大人和老師都會拚命阻止自己。

成年後,自以為解脫的我們仍然沒有逃離這樣的桎梏。要讀大人喜歡的專業,上了大學要多考證,至於為什麼要考證,不知道,因為大家都在考。

出了社會要立馬找一個合適的人,多談幾次戀愛就被認為不負責任,不想戀愛不想結婚就認為思想不正常,甚至有時候自己都無法選擇性取向。一旦出現「差異」,就會受到別人的指指點點,被烙上「不正常」的標籤。

到了一定年齡,別人都按部就班結婚生子,看看別人,再看看自己,不結婚不生子,仿佛自己是不被社會容納的怪物,接受相親安排,所有人都說好,兩個人很適合很般配,只要有不同聲音,「都這麼大了還不懂事」、「有沒有想過別人」。我們應該被安排規定好的生活,因為對所有人都好。

看到這裡,你是否回憶起什麼?你是否也在深夜裡輾轉反側,思考自己的人生到底應該怎麼過?你是否有機會訴說自己的真實想法?你是否也想摘下面具,放下所有的重擔?你能否希望如帆高「比起晴空,我更需要陽菜」,遵從自己的內心,大膽地告訴世界:

「比起傳宗接代,我更需要生育的自由!」

「比起理科,我更喜歡文科!」

「比起放棄,我更需要堅持!」

「比起在合適的時間結婚,我更想要找到一個愛我的人!」

「比起大家的指責修正,我更需要一個安慰的人!」

「比起大家都讚美懂事的自己,我更渴望一個真實的自己!」

互動話題:大膽說出來,你更需要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