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人類活動對於地球的影響正在加劇,但一件反直覺的事情是,目前的世界比上世紀80年代初有著更多綠色。而來自美國宇航局(NASA)的最新的研究中顯示,地球這種變綠的趨勢還在持續——下圖顯示了2000年至2018年之間地球表面綠色植被增加(綠色)或減少(棕色)的情況。具體地說,它顯示了在生長期間「葉面積指數」(葉面積相對於地面面積的數量)的趨勢,而白色區域是土地貧瘠、或是覆蓋有冰、水域的地區。
需要注意的是,該地圖顯示的是綠葉面積的增加量,而不是總量,因此亞馬遜雨林或剛果盆地等森林茂密的地區並不都是綠色。而可以看到的是,在中國和印度等國,綠葉面積增加得相當迅猛,特別是中國,綠色濃度最大,已經引領著全球綠化總量的增長,這與農業迅速發展和政府努力保護和擴大森林範圍分不開。現在,NASA的研究人員也指出,這種綠葉範圍的顯著增加也帶來了一些好消息,比如全球變暖的延緩是其中的結果之一。
由於氣溫上升,北方和北極地區出現了明顯的綠化趨勢。例如,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的拉瑪·尼曼尼(Rama Nemani)表示,位於北極圈附近的斯瓦爾巴德群島的綠色度提高了30%,同時對比氣候數據,研究者發現,1986年至2015年期間,綠化的增加與夏季平均溫度從2.9攝氏度升高到4.7攝氏度同時發生。而研究者認為,在接下來到本世紀末,北半球高緯度和北極地區還將有更多綠色,部分地區增量甚至將超過100%!
這似乎與之前的結論相悖,但實際上,科學家們認為二者並不矛盾,全球綠化增加,植被消耗了一部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對減緩全球變暖有效,此外它還進行了蒸騰作用,可以對空氣產生冷卻作用。科學家說,自1980年代初以來的全球綠化可能使全球變暖減少了0.2至0.25攝氏度。換句話說,雖然地球的升溫和綠化增加似乎同期進行,但如果不是植物生長的激增,世界將比現在更加溫暖。而這樣來看的話,全球綠化增加的引領者——中國,自然在全球變暖的減緩中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
NASA指出,根據氣候模型,地球的未來應該會更加綠意盎然。下面的圖表按緯度顯示了預測的變化,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者預計北半球的高緯度綠色的增加會達到最大。因此,科學家們表示,這種綠化和其相關的冷卻對於地球是有益的,但綠色植被帶來的作用是減緩,並不能完全消除全球變暖,因此目前人類仍然需要減少碳排放,以維持我們星球的宜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