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剎之冠,全國重點寺廟,福州五大禪寺之一,福建福州鼓山湧泉寺

2019-12-10     視覺秀旅遊

 鼓山湧泉寺為「閩剎之冠」,為福州五大禪寺之一。位於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鼓山半山腰的白雲峰之下,海拔455米處,前為香爐峰,後倚白雲峰,有「進山不見寺,進寺不見山」的奇特建築格局。


  湧泉寺的故地原為「華嚴寺」。唐五代後梁開平二年(公元908年),閩王王審知延請國師神晏主持修建新寺,寺成立後賜名「國師館」。因在天王殿前有羅漢泉,後梁乾化五年(公元915年),改名為鼓山白雲峰湧泉禪院。明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稱湧泉寺。永樂六年(公元1408年)和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寺兩次毀於火。萬曆、天啟間相繼修復。清順治初僧元賢又主持重修。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康熙皇帝頒賜的御書「湧泉寺」泥金匾額至今仍高懸於天王殿寺門之上。


整座佛寺有大小殿堂25座,以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三大殿堂為主體、依著山勢層層上升、構成完整的古代建築組群。湧泉寺前兩側的兩座千佛陶塔,是北宋元豐五年(1082年)燒制的,左邊一座稱"莊嚴劫千佛陶塔",右邊一座稱"賢劫千佛陶塔",雙塔是用陶土分層燒制累疊而成,八角九層,高約7米左右。塔身細部為仿宋代木構樓閣建築風格,兩座塔上各塑1038尊佛像,因而叫做千佛寶塔,八角塔檐另塑有僧人武將各36尊,懸掛陶制塔鈴72枝。塔座上塑蓮瓣、舞獅、侏儒,並刻有銘文,記載建塔時間和工匠姓名等。


湧泉寺曾為中國寺院的一所重要經書出版機構,仍保留有明末清初及近代的各種雕板2萬多塊。寺內的藏經殿,存有古版印刷的各類佛經9000部,計2.79萬多冊;手抄經書200多冊;用血書寫的《大乘般若波羅蜜多》經657冊。其中引人注目的是17世紀鼓山住持道霈和尚著作《大方廣佛華嚴經疏論纂要》,共有120卷,分裝48冊,雕版2425塊。這是清康熙年間有代表性的佛學著作。湧泉寺從宋代起就刻經、印經;清康熙間,成了全國出版經書的重要場所。至今,寺內還保存歷代佛經雕版11375塊,堪稱一座佛經的寶庫。


藏經殿正中有一座釋迦如來靈牙舍利寶塔,塔中僅存三顆舍利子與佛牙。舍利子是佛門高僧精、氣、神的結合物,火化後遺留下的,會發光。在塔的背後安放著一尊緬甸送來的漢白玉臥佛象,佛身勻稱,體態安詳,作睡臥狀,據說這就是釋迦牟尼圓寂時的形態。

湧泉寺南側有回龍閣,羅漢台、佛閣等,回龍閣前的放生池是北宋紹興年間(1131~1161年)開闢,元明兩代重開修繕,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砌池岸石欄。現放生池內放養著上百隻烏龜和紅鯉魚,最大的龜有上千年龜齡了。放生池內還塑有一尊高大的滴水觀音菩薩石雕像。 寺依山偎谷,檻廊連綴,25座大小殿堂簇擁著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巨柱聳立,飛檐凌空,雄偉輝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EnNt924BMH2_cNUgciw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