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烏門」調查成了神助攻?特朗普民調領先所有民主黨候選人,連任穩了?

2019-11-22     中國網觀點中國

凌勝利 外交學院國際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從「通俄門」到「通烏門」,特朗普的總統之路可謂充滿艱辛。上任之初面臨著「通俄門」的壓力,在美俄關係上被束手束腳。如今在連任競選的路上,又爆出了「通烏門」醜聞,讓其瀕臨彈劾邊緣。此次特朗普彈劾聽證會甚至通過直播的方式進行,眾多駐外大使出席聽證會,更是吸引眼球。

當政治鬥爭與媒體炒作結合在一起,任何細微之處都能夠被捕捉,政黨鬥爭與民眾分裂相互交織。不管特朗普彈劾風波結局如何,聽證會註定會引發美國乃至世界輿論的關注,也會導致美國國內政治、社會的分化持續,不斷影響美國的民意和下屆美國總統大選。

圍繞著特朗普總統被彈劾一事,民主黨和共和黨各執一詞,由於目前尚未公布太多有殺傷性的重磅證據,也使得雙方的口水戰必不可少,聽證會陷入了「羅生門」。對於民主黨而言,特朗普的個性及其政治主張與民主黨格格不入,如果讓特朗普繼續連任,民主黨的日子只能每況愈下,因而民主黨不會放棄任何可能的機會對特朗普發起攻擊。在「通俄門」不了了之之後,「通烏門」又成為民主黨的另一重要殺手鐧。目前,相關人員在聽證會的證詞無疑對民主黨繼續彈劾特朗普頗為有利,但並未握有絕對實錘。

在上周國會聽證會上,前美駐烏克蘭大使約萬諾維奇稱自己被解職是因為「阻礙」了對拜登父子的調查。約萬諾維奇作為資深外交官,先後在五屆政府中任職,但在今年上半年突然被特朗普炒魷魚。對於前駐外大使的證詞,特朗普當時表示並不關注。

不過近日美國駐歐盟大使桑德蘭出席聽證會讓特朗普驚出一身冷汗,他表示,自己施壓烏克蘭調查拜登父子是應「總統的指示」,並且美國政府高官如副總統彭斯、國務卿蓬佩奧,時任國安顧問博爾頓都知情。桑德蘭表示,公開宣布調查拜登是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可以訪問白宮的「交換條件」,並且「所有人都知情,這不是秘密」。

對於民主黨的發難,共和黨堅決反對。特朗普更是在社交媒體上多次予以否認,對於約萬諾維奇,特朗普指責其能力不足,不利於美烏關係發展,作為總統有權將其炒魷魚。對於桑德蘭的證詞,特朗普說自己和桑德蘭「不熟」。特朗普多次否認自己有任何不當行為,一再表明聽證會是「獵巫」行動。

雖然對特朗普的彈劾面臨著巨大阻力,但民主黨也絕不會放棄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目前,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曾直指特朗普「行賄」,也表示民主黨要為特朗普的行為「羅列罪名」,以便進一步將彈劾落實。不過目前相關人員出席聽證會並不能拿出確鑿證據,且一些證人之間的證詞相互矛盾,甚至一些證人的可信度也受到懷疑,這也使得彈劾成為口水戰和拉鋸戰。

根據彈劾流程,聽證會本月末將轉由眾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導,重點是具體彈劾「條款」。眾議院全體有望在12月末就是否彈劾總統表決。調查隨後交由參議院「審理」,以決定是否罷免總統,屆時已是明年。考慮到目前美國兩黨競爭的白熱化狀況,共和黨人占據多數席位的參議院不太可能罷免特朗普。

不過對於民主黨和共和黨兩黨而言,由於議員倒戈的可能性不大,因而通過聽證會特別是直播的方式,實際上是要吸引民眾和公共輿論的關注,影響美國民意和下屆總統大選。對於民主黨而言,即便彈劾特朗普最終不能成功,也可以通過這一漫長的過程,在美國民眾心中塑造特朗普的負面影響,使其支持率下降。而共和黨人不遺餘力地為特朗普辯護,實際上也是為了穩定民意。對於雙方來說,圍繞特朗普彈劾的攻防戰,實際上是雙方在取悅民心的競爭。至於彈劾本身,更多是美國大選或政治鬥爭的工具。

目前看來,聽證會對於特朗普的衝擊非常有限。兩周前,受彈劾案影響,特朗普支持率下滑到40%。據《華盛頓郵報》ABC新聞的一項民調顯示,前副總統喬·拜登、參議員伊莉莎白·沃倫和伯尼·桑德斯在一對一對陣中均大幅領先特朗普,其中拜登領先17點,沃倫領先15點,桑德斯領先14點。不過近日,在美國搖擺州威斯康星州支持彈劾特朗普的選民呈現下降趨勢,特朗普的支持率也首次超過全部民主黨總統候選人。

具體而言,民調顯示此前有52%的選民認為特朗普確實向烏克蘭總統施壓,要求後者對政敵拜登展開調查,29%的人持反對意見。目前,認同這種說法的選民下降一個百分點,但反對者則猛升到38%。不得不說特朗普是「因禍得福」。這也意味著如果民主黨不能儘快拿出強有力的證據,而只是為了彈劾而彈劾,有了「通俄門」的失敗案例,美國民眾對於這種政治鬥爭會感到疲倦,其結果反對有助於特朗普。

總之,圍繞著「通烏門」的彈劾,對民主黨和共和黨而言是一種黨爭,時間、時機、人物、輿論、民意、證據等因素對雙方而言都至關重要,雙方的激烈競爭不過是美國大選前的預熱,或者說是一種政治作秀。(責任編輯:唐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Eew-k24BMH2_cNUgHUc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