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長見識了,准格爾旗這個人「針線功夫」太厲害了...

2020-07-30     准格爾旗發布

原標題:【城事】長見識了,准格爾旗這個人「針線功夫」太厲害了...

服飾是一個民族的符號,也是一幅穿在身上的文化歷史畫卷。在民族文化的延續和發展中,蒙古族服飾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審美特徵,圖案、花紋、刺繡、用料、顏色、款式,處處體現出獨特的蒙古族特色,如何將這麼美的服飾文化傳承發展下去,是現在從事蒙古族服裝設計工作者身上的使命。

准格爾旗沙圪堵鎮的納希蒙古族服飾店,琳琅滿目的蒙古袍讓人眼前一亮。納希蒙古族服飾店負責人包鵾鵬告訴記者,作為一名蒙古族服裝設計師,不僅要會設計,還要懂工藝比如剪裁和裁縫,憑藉著自己的專業的創新態度,這些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把蒙古族服飾作為追求潮流的一種選擇。

鮑鯤鵬正在縫製蒙古族服裝

「有些太過於正式,款式有點偏傳統,有的衣服出席活動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不太合適。」不同消費者對於民族服飾的看法卻大同小異,不是不愛民族服飾,而是在現代時尚發展的過程中,民族服飾似乎顯的跟不上當下審美的腳步。

難道這些富有特色,傳承千年的民族服飾註定要被現代文化洪流淹沒在博物館裡?

不盡然,蒙古族服飾設計師鮑鯤鵬對於民族服飾的傳承,為人們提供了另一套解決方案,她有她自己的獨特見解。

從布料選材到款式樣版鮑鯤鵬把符合時代潮流的審美加註到自己的服飾設計上,她告訴我們,當現代服飾上加一些民族元素,就迎合了現代人的口味,傳統文化也得到了更好傳承和保護。

「當你看到蒙元素的服裝時,你可能會覺得這不是蒙古服裝,因為它不像傳統蒙古服裝那麼繁複,但它又像蒙古服裝,因為它帶有蒙古服裝標誌的盤扣和立領,以及許多標誌性的花紋和樣式。」

雖然鮑鯤鵬設計的服裝已經攻克很多工藝難題,可以批量工業化生產,可是她仍然堅持每一件服裝上都依靠手工製作,而這種有「溫度的細節」,也正是這些承載了民族服飾的精髓。小到一個盤扣,一綹一綹的彩線,或者是一塊布料都是自己親自挑選採購,親自手工刺繡。

款式不同,製作工藝也較時裝大有不同。在蒙古袍製衣間內,記者看到,師傅製衣時要完成熨燙、裁剪、鎖邊、縫製等多道工序,一般的成衣製品得需要7至15天的工期。

「包邊工藝比較繁雜的,都是一針一線純手工縫製。包括蒙古服裝上的盤扣也是自己親手製作出來的」,鮑鯤鵬說。 除了製作工藝繁雜,蒙古袍上的圖案、花色,包括顏色也是有講究的。近年來, 雖然蒙古族服飾也在融合現代時裝的部分元素,向著簡約大方的方向發展,但是最傳統的東西卻依舊保留著。

當然,這種傳承,並不是簡單地將蒙古族文化元素符號化,然後嫁接到現代設計上,它是要對蒙古族元素進行藝術提煉,將傳統工藝與現代服裝完美的融合。「很多人覺得做一件衣服,上面放上民族特點的圖案就是蒙古族服裝了,這是個誤區,元素可以用很多種方式去體現,並不是民族圖案就能體現出民族服裝。」

此外,從挑選布料、與製版師、廠家溝通,任何事情她都得親力親為,從畫好設計圖到最後樣衣出來,至少得半個月的時間,期間要進行多次的調整。

她說,創作最大的難點就是將理念實際製作出來,有的顧客不理解蒙古族的服飾工藝,製作時時就得一遍一遍溝通,一遍一遍比劃,有時還得讓顧客親自來試穿看效果。」

但是這些可以讓普通人崩潰的反覆選擇和改動,在鮑鯤鵬看來卻是一種享受,「只有在不斷地修改中中才能完善自己。」 也正是這樣不斷追求極致的質樸「匠心」,讓鮑鯤鵬在傳承弘揚民族服飾中越走越遠。

圖文:劉浩

本期編輯:劉浩

校 對:王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E_-8n3MB9ODqL9zEW_O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