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和散步,哪種運動方式更傷膝蓋?用實驗告訴你背後的真相

2020-03-20   爆炸營養師彭鑫蕊

跑步、散步,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健身方式。有些年輕人喜歡跑步給自己帶來的快感,有些老年人因為身體不便,以及某些慢性疾病的原因,更願意選擇散步。

關於這兩種運動方式,哪種更傷膝蓋呢?今天就用實驗告訴大家運動背後的真相。

不管是上了歲數的人,還是對於年輕人都會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情況。而各種方式下,運動是生命的基礎,可給身體帶來多種益處,在某種程度上,還能幫助大家延長壽命。

但也有人發現,自己每天都去運動,膝蓋的壓力會承受很大的力量,如果是快速的跑步,相比於緩和的散步方式,傷膝蓋更大。所以,人們普遍認為跑步是更傷膝蓋的。

確實,經過相關的實驗上證明,從人們跑步開始,對膝蓋的衝擊力就會非常大,而散步的速度低,對膝蓋的衝擊力小。可很多人都忽略了一個問題,並非是所有的情況都是跑步更傷膝蓋。

尤其是對於每天都會有運動計劃的人,如每天跑步5公里,每天散步5公里。在同等的距離下,結果就會變得不一樣了。

據調查的實驗顯示,跑步的速度往往會比散步的速度多出​至少1倍,使用的時間要比散步少一倍。在人們同等距離的運動下,反而是跑步對膝關節的危害最小。

另外,如果我們注意跑步的正確方式,更建議大家每天都進行這項有氧運動,可大幅度提高人的心肺功能,對預防呼吸道疾病、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都有益處。

那我們應該跑步能減少對膝蓋的傷害呢?

首先,大家應該注意的是跑前的活動。可能很多人上來就直接跑步,這種方式沒有讓肌肉充分活動開,在運動過程中很容易造成肌肉損傷。

反而我們在運動前做好準備工作,如做些簡單的跳躍性運動、負重性運動、伸展運動,可以讓身體都活動開,讓身體感覺到發熱後,我們就可以跑步了,可減少人們在運動過程中出現的不適感。

其次,在跑步過程中,選擇對壓力最小的方式,使用前腳掌著地、昂首挺胸、身體略微向前傾,最後落地的重心不超過身體整個的重量,膝蓋保持彎曲狀態,可降低膝蓋壓力,同時對於人們提高速度還有一處。

最後,跑步後我們同樣要做些讓肌肉放鬆的動作,如簡單的伸展動作,可以幫助身體更好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