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胎不重視盆底肌,懷二胎這麼麻煩

林女士生完孩子後,察覺小腹有下墜感,以為月子沒有坐好。第二胎懷孕到兩個多月,一塊紅棗大小的紅紅軟軟的球狀物從下體掉出來,把她嚇壞了,慌忙到醫院看病。

經過醫生判斷,脫垂物為子宮,原因是懷胎十月,胎盤重量壓在底下的盆底肌肉上,造成了盆底肌肉鬆弛,難以支撐子宮從而造成了子宮脫垂。

醫生說:「子宮脫垂短期內對胎兒沒有影響,但是若不及時處理,就有可能造成感染、流產。」所以要像鍛鍊手臂肌肉一樣鍛鍊盆底肌!

懷胎十月,盆底肌受損

女性朋友們都需要知道,只要足月妊娠過,不管順產還是剖宮產,都會對盆底的肌肉、纖維、筋膜造成損傷。盆底肌肉越鬆弛,損傷程度越大。家族遺傳造成的彈力纖維發育差,盆腔就更容易受損。如同一個西瓜放入籃子裡懸吊十個月,若籃底質量差,就會鬆弛甚至出現破損。

不要以為這是生完孩子後正常的現象。很多老年女性,也會發生子宮脫垂。假如不及時治療,不但氣味難聞,而且脫垂物與褲子摩擦還會時常流血,容易造成感染。

產後42天,評估盆底肌

妊娠後盆底肌受影響,多數女性能夠在分娩後6-8周恢復正常。因此,在產後的42天要評估盆底肌肉肌力。如果發現異常,及早做盆底肌恢復,效果更好。產後一年內是恢復的最佳時機。

一般有兩種方式幫助恢復,一是在醫院或專門的機構做盆底肌修復,二是可以通過凱格爾運動進行訓練。

了解凱格爾運動:

動作要領是緊閉尿道,陰道及肛門,如同尿急時憋尿動作,同時注意不要憋氣,保持這種收縮的狀態約5秒,然後慢慢放鬆,5-10秒後,重複收縮。持續做30分鐘,或每天150-200個。可以站姿、坐姿、躺姿三種不同的體位收縮。

擔心懷胎掉子宮,孕前注意查盆底

假如你生一胎後,未做盆底的評估,建議在孕前做盆底功能的檢查。因為隨著孕期胎兒的生長,孕婦腹壓增高,子宮容易脫垂。還有一些患有患有糖尿病、高血壓者,體重指數過高者,長期便秘、咳嗽使腹壓增高的人群,更容易出現盆底肌肉鬆弛問題。

最後,大家不要掉以輕心,鍛鍊盆底肌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及時注意預防!

參考文獻

*《家庭醫生:懷二胎,必學「凱格爾運動」》徐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E4IuVm4BMH2_cNUgw21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