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的經濟已經從高速增長階段轉為高質量發展階段,加上經濟結構的調整,我國的勞動市場需求也發生了變化。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加快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人社部和財政部於2018年發布的《關於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的意見》中,提出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培養市場需要的中、高級技術工人,並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
你知道這項政策嗎?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企業新型學徒制如何實施
前文中我們提到了,這項企業新型學徒是國家為了培養市場所需的技術型人才而出台的政策。
學徒制大家都不陌生,是自古以來我國就有的一種技術傳承形式。這次的企業新型學徒培訓則是吸納了古今中外的經驗,按照「政府引導、企業為主、院校參與」的原則開展的。
企業新型學徒的培養對象以與企業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的技能崗位新招用和轉崗等人員為主,該政策的目標是培養符合企業崗位需求的中、高級技術工人,主要培養員工的專業知識、操作技能、安全生產規範和職業素養,尤其是注重對工匠精神的培育。
另外,企業可以結合自己的生產狀況自主確定培養對象。如此一來,企業就可以通過培訓來滿足自己的人才需求。
一般而言,培養期限為1-2年,但如果遇到特殊情況,是可以適當延長至3年的。至於培訓方式,將採用「企校雙師帶徒」、「工學交替培養」等模式。
大家也不用擔心會因為培訓而影響工作,企業新型學徒制將結合企業生產和學徒的生活實際,實行彈性學制,並鼓勵大家在業餘時間分階段完成培訓任務。
結合當前我國人才市場的需求,這是目前正在大力推廣的一個項目。《意見》中提出,要在2020年底之前,力爭培訓50萬以上企業新型學徒,2021年後繼續加大推廣力度。
國家的支持
國家為推行這一培訓項目,主要從兩方面給予政策支持,打消老百姓的顧慮。
一是健全企業對學徒培訓的投入機制。
學徒在培訓期間,企業要按照勞動合同支付工資,不得低於當地的最低工資水平;
企業培訓學徒的「師傅」也應領取公司發放的帶徒津貼。
如果是企業與第三方培訓機構合作進行學徒培訓,費用不應該由學徒本人支付,而應該從企業的職工教育經費中支出。
另外,如果是符合國家規定的,可以由政府來提供職業培訓和職業技能鑑定補貼。
二是完善財政補貼政策。
對個人而言,企業參與培訓的學徒,應領取每人每年不低於4000元的補貼,具體標註由各地市自行確定。這一補貼應隨著經濟發展的狀況而逐步提高。
參加學徒培訓的就業困難人員和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也可以領取相應的社保補貼。
對企業而言,開展學徒培訓的企業可以準備相關資料提交到人社部門,經過審核後可以獲得不超過50%的預支補貼資金,培訓結束後,領取生育補貼。
各地動態
自《意見》發布後,各地市也是在緊鑼密鼓的籌備當中,這裡僅以幾個省市為例,說一下大家比較關心的補貼標準。
陝西省規定,學徒培訓結束後,可以參加技工院校畢業考核或職業技能等級評價,合格者取得相應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其中取得中級工、高級工職業資格證書的,分別按每人每年5000元、7000元標準給予企業培訓補貼。
廣東省印發的實施方案中規定,學徒培訓補貼標準按照培訓職業(工種)等級、耗材情況等進一步確定,補貼標準為4000元—8500元。
對按規定列入企業緊缺急需職業目錄且培訓級別在中級工以上的培訓項目,可以在學徒培訓補貼標準各同等檔次最高上浮30%。
江西省將按照中級技工4000元,高級技工5000元,技師和高級技師6000元標準給予職業培訓補貼。
以上是部分省份的相關規定,具體的標準和政策實施規定大家可以去本省的人社部網站上搜索「企業新型學徒制」,看自己是否符合當地的補貼領取標準哦。
聲明:康波財經發布此信息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和學習交流之用,不對您構成任何決策建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DtZXY3EBiuFnsJQVOqKn.html